APP下载

“营改增”背景及其意义

2017-11-20黄漪岚

山东国资 2017年11期
关键词:税制第三产业营业税

黄漪岚

“营改增”背景及其意义

黄漪岚

“营改增”有着深远的历史背景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加快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调动各方积极性,促进服务业尤其是科技等高端服务业的发展,2012年,我国拉开新一轮税制改革的序幕。经过近5年的改革,营业税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营改增”有利于消除重复征税,平衡行业税负,促进工业转型、服务业发展和商业模式创新,是我国经济实现良性循环和高效发展的有利保障。

税法;营改增;背景;意义

一、我国税制改革的历程

改革开放35年间,我国一共经历了3次较大的税制改革。

(一)1994年“分税制”改革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一步步推进,当时过于简单的工商税制已经不再适应形势发展。1994年,一场具有深远影响的分税制改革拉开序幕。这次改革,初步建立了以流转税为主、增值税和营业税并存的税收体制,由原来的封闭型转为开放型,由单一型转为复合型。虽然营业税存在着全额征收、重复征税的缺点,但对于当时正在改革起步阶段的中国来说,正是这种重复征收给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收入。分税制的实行,使中国的财政秩序为之大改,中央财政重获活力。

(二)2009年1月1日起,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

自1994年以来,增值税和营业税成为我国最主要的两个税种。工业——我国的第二产业,主要由增值税来调节;服务业——我国的第三产业,主要由营业税来调节。相比之下,营业税因存在着重复征税的缺点,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加上我国加入WTO以来,国民经济的运行和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税制中涉及营业税的各要素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部分旧条款已经不能再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再者,2009年1月1日起,我国实行多年的生产型增值税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再次减轻了第二产业的税负,但是第三产业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保险、电信等领域在国际竞争中还处于弱势。为了平衡三大产业的发展,国家应该为第三产业创造更好的机会及平台,于是才有了通过税收政策改革为第三产业发展创造条件的想法,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完善流转税税制。适时调整、完善营业税政策,为我国企业适应当前国际竞争环境创造了条件,也为后面税制的进一步改革——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做了铺垫。

(三)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营业税将一步步退出历史舞台

营业税改为征收增值税(简称营改增),指的是改革前该企业是缴纳营业税的,改革后变更为缴纳增值税。改征增值税后,企业可以对进项税额进行抵缴,而大部分小规模企业由原来缴纳5%的营业税改为缴纳3%的增值税,税收负担得以减轻。行业税负只减不增,正是营改增对外宣传时作出的郑重承诺,其目的除了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外,还有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促进企业自身发展,从而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推动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这次税制改革,从国家决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到营业税完全被增值税取代,历时近5年时间,分了3个阶段,共6个时点,循序渐进地把多个服务业分批分省市地在我国推行。

1.第一阶段:选取部分行业在部分地区推行“营改增”试点

打响“营改增”第一炮的是上海市。按规定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市对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领域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试点工作,由此正式拉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序幕。

一项政策要想顺利地推行、实施,选择试点进行经验的累积是十分必要的。选择上海作为试点,是因为上海是我国极为重要的经济、科技、金融、贸易中心,其服务业门类较为齐全,而且上海地处我国心脏地带,其辐射作用非常显著。作为先行先试地区,能为以后其他地区、其他服务业的“营改增”提供更有说服力的经验。

第一阶段的改革试点并没有全面铺开,而是选择了条件相对比较成熟的行业——交通运输业(包括水路运输、陆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以及部分现代服务业包括研发和技术、信息技术、物流辅助、文化创意、有形动产租赁和鉴证咨询这6个领域进行试点。第一阶段选择这些行业做试点,主要是因为交通运输与企业的生产息息相关,选择试点中的部分现代服务业是为了促进第二、第三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减少产业细分和分工存在的重复征税因素,有效提高改革质量。

在“营改增”打响第一炮后大概半年时间,通过上海的试点经验,国家又规定了从2012年8月1日至2012年12月1日,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由上海市分4批次扩大到北京市、天津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含厦门市)、广东省(含深圳市)和湖北省。把“营改增”从一个地区向多个地区扩展,目的就是希望能在这10个省市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得到更多的经验,为“营改增”第二个阶段做更好的准备工作。

2.第二阶段:选取部分行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营改增”试点

2013年8月1日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工作推向全国,并且把广播影视服务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2014年1月1日起,铁路运输业和邮政业在全国范围实施“营改增”试点。2014年6月1日起,电信业在全国范围实施“营改增”试点。

2014年4月1日“营改增”扩展到铁路运输业后,所有形式的交通运输服务全部纳入“营改增”范围。到此为止,“营改增”试点工作已经覆盖3大行业——交通运输业、邮政业、电信业;7个现代服务业——研发技术、信息技术、物流辅助、有形动产租赁、文化创意、鉴证咨询、广播影视。

3.第三阶段: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营改增”,最终结束营业税的历史使命

距离上一阶段大概2年后,2016年终于迎来“营改增”第三阶段。自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营改增”。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纳入“营改增”范围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税制改革宣布收官,营业税从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我国推行这次税制改革是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将近5年、3大阶段来实现了货物和服务行业的全覆盖,打通税收抵扣链条,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制造业升级,提升我国综合国力。

二、“营改增”的背景

(一)两税并行存在重复征税,有失公平

首先,让我们来简单对比一下营业税和增值税。

在“营改增”之前,营业税是我国流转税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税种,具体包括我国境内提供的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应税劳务指的是交通运输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讯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建筑业、服务业的劳务。由于营业税的征税范围涉及第三产业这一广泛领域,因此营业税有着不同的税率,其税率为3%到20%不等。营业税是价内税,营业收入的总额乘以适用税率直接计算出应纳税额。营业税与增值税最大的区别,就是营业税不能抵扣进项税额。

“营改增”实施以前,增值税同样是我国税制中很重要的流转税之一。它是以商品在流转过程中所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税。增值税属于价外税,也就是说税额是由消费者承担的,实行有增值才需要缴税,没有增值则不需要缴纳税款。也正因为增值税只对增值部分征收税款,因此增值税是允许抵扣进项税额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根据销售商品或劳务的不含税销售额乘以相应的税率计算出销项税额,然后扣除取得该商品或劳务时所支付的增值税款,即进项税额。增值税的税率并没有营业税税率那样种类繁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标准税率为17%,在此基础上又有着13%的低税率和出口税率为0的特殊税率,而规模较小的小规模纳税人税率一般为3%。

我国税制结构中,构成主要税收来源的增值税和营业税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流转税税种,二者虽分立而行,却存在着交叉的情况。营业税是以营业额乘以相对应的税率计算税额的,其最大的缺陷就是,商品每经过一个流通环节都需要缴纳一次税款,重复征收现象明显,从而使得纳税人重复缴税,增加纳税人税收负担的同时,更体现了税负的不公平。

(二)两税并行不利于专业的分工

企业既承担了以增值税为计税依据的纳税义务,又在不断的流转过程中承担了以营业税为计税依据的纳税义务。当流转环节越多,层层叠加后,缴纳的税款就越多,税负就越重。一些企业为了减轻税收负担,避免层层纳税,于是尽量减少商品的流转环节,迫使企业逐渐向混业的经营方向发展,从而不利于专业分工与集约化生产,资源要素配置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造成生产效率低下,导致企业失去竞争力,国家也失去了一定的综合国力。

(三)两税并行不利于税收管理

营业税由地方税务局负责征收管理,而增值税由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管理,这样的管理容易使纳税人发生混淆,导致出现少报、漏报税款的情况。而且,营业税与增值税并行征收,营业税不允许抵扣进项税额,导致抵扣链条不完整,从而不利于税制的简化和管理。

(四)两税界限不清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在我国与国际先进领域的接轨中,不断涌现出各种各样新型的生产经营模式,一些单一的服务行业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也不断地向多样化经营模式发展。在这些新型的和多样化的生产经营模式中,营业税与增值税所适用的商品与服务的品种发生了交叉、融合,区分愈益模糊,两者难以清晰界定,在税收征管中带来了困难。

(五)两税并行不利于服务业发展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当下,世界大部分国家征收的是增值税,实行的是出口“零税率”。由于我国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大部分是第三产业——服务业,因此大部分服务都是含税出口,这不仅不利于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而且削弱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更不利于我国与国际接轨。

(六)产业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严重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虽然实现了高速发展,但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例如产业结构不合理。据统计,在“营改增”之前,我国的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远高于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而且第三产业中严重缺乏高新技术服务业的发展。由于没有高新技术服务业的支撑,第二产业中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触目皆是,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及资源的严重浪费。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我国传统的以出口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受到极大冲击。这次的税制改革,促使我国产业结构转型换代,高新技术服务业的发展步伐也得以加快。

三、“营改增”的意义

自2012年1月1日“营改增”试点以来,各行各业之间的抵扣链条随着“营改增”的阶段性推行全部打通,促进了社会专业化分工,同时也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数据显示,从2012年“营改增”拉开序幕到2016年“营改增”落下帷幕,2012-201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百分比都是逐年上升的,而且从2013年起均高于同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这意味着中国经济正在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步提高;高能耗行业增加值占比有所降低,拉动了居民的消费增长。“营改增”不仅仅是为了减税,因为投资越多,抵扣越多,享受的政策优惠就越明显,这更是鼓励企业的投资发展,有助于企业做大做强,从而有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2012-2016年三大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①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的通知(财税〔2011〕110号)

②《关于在北京等8省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2〕71号)

③《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702/t20170228_1467424.html,2017年2月28日

⑤蔡新:《“营改增”试点稳步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效》[N],《中国税务报》,2012年11月28日

黄漪岚,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计划财务处。

猜你喜欢

税制第三产业营业税
唐朝“两税法”税制要素欠缺析论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近期我国税制改革的重点
江苏省县域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空间统计分析
减低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的税制改革思考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中央营业税暴增30倍 特殊时间段的特殊现象
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收入
新税制来了 今后咋淘洋货?
关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