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气管舒张剂联合雾化吸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临床应用

2017-11-16连运兴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21期
关键词:沙丁胺醇阻塞性雾化

连运兴

广东省东莞市樟木头医院,广东东莞 523633

支气管舒张剂联合雾化吸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临床应用

连运兴

广东省东莞市樟木头医院,广东东莞 523633

目的 探讨支气管舒张剂联合雾化吸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实施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47例实施沙丁胺醇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于治疗前后行临床指标检测和功能评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后,两组PaO2﹑PEF﹑FEV1﹑FEV1/FVC﹑生活质量评分增加。两组PaCO2﹑呼吸困难评分﹑临床症状评分降低。观察组PaO2﹑PEF﹑FEV1﹑FEV1/FVC﹑生活质量评分﹑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PaCO2﹑呼吸困难评分﹑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支气管舒张剂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病症,且安全性高。

支气管舒张剂;雾化吸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良反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是以肺部慢性炎症伴有气流受限为典型特征的肺部疾病,诸多研究发现[1-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与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老年人身体机能状况是逐渐降低的,其发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风险也会明显增加,属于高危人群。但近年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也呈现出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着公众的身心健康。如果不能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及时有效的对症处理,病情将进一步恶化,引发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危及患者生命。临床治疗方案中,有效方法为改善机体肺通气功能,缓解可逆部分的气道阻塞,减轻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但选用何用药物治疗,选用何种方法治疗,一直是临床备受关注的问题。支气管舒张剂作用于机体后,可有效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并扩张支气管,以缓解气流受限,临床效果显著[3-4]。开展此次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支气管舒张剂联合雾化吸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2年10月~2016年10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4例,入选标准: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5],经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诊,肺功能2~3级,年龄40~70岁,患者知情同意,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排除标准:患有支气管哮喘﹑呼吸衰竭﹑气胸﹑合并肺炎﹑精神系统疾病﹑药物过敏﹑无法有效配合治疗﹑研究资料不全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男29例,女18例,年龄41~68岁,平均(62.0±4.5)岁,病程2~9年,平均(4.5±1.7)年,观察组47例,男28例,女19例,年龄40~69岁,平均(62.1±4.2)岁,病程2~9年,平均(4.4±1.8)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沙丁胺醇(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白云山何济公制药厂,H44023121)雾化吸入治疗,将沙丁胺醇2.5mg加入到2mL生理盐水中进行雾化吸入,2次/d,连续治疗1周。

观察组实施沙丁胺醇联合异丙托溴铵(Boehri ngerIngelheimPharmaGmbH&Co.KG,J20130135)雾化吸入治疗,其中沙丁胺醇用法同对照组,将异丙托溴铵500µg加入到2mL生理盐水中进行雾化吸入,2次/d,连续治疗1周。

于治疗前后行临床指标检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最大呼气流速(PEF)﹑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末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和功能评定(呼吸困难评分﹑临床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效﹑有效﹑无效﹑治疗总有效)﹑不良反应情况(恶心呕吐﹑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肝功能异常)。

1.3 评定标准

呼吸困难评分标准[6]:参考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的呼吸困难评分,满分4分,分数越高,呼吸越困难。

临床症状评分标准[7]:参考SGRQ评分,对咳嗽﹑喘息﹑哮鸣音评定,分数越高,病情越严重。

生活质量评分标准[8]: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满分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治疗效果的评定标准[9]:(1)显效。病症消失,指标复常。(2)有效。病症减轻,指标改善。(3)无效。病症与指标无改善,甚至恶化。(4)治疗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用SPSS19.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PaO2﹑PEF﹑FEV1﹑FEV1/FVC 增加。两组PaCO2降低。观察组PaO2﹑PEF﹑FEV1﹑FEV1/FVC高于对照组。观察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呼吸困难评分﹑临床症状评分降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增加。观察组呼吸困难评分﹑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9%)高于对照组(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0.5%﹑6.4%﹑0﹑2.1%。观察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4.9%﹑8.5%﹑2.1%﹑2.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呈显著增加态势[10-11],严重影响着公众的身心健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典型特征为气流受限,而临床诊断需要行肺功能检测, 因而认为,FEV1/FVC是评价气流受限的有效指标,其中FEV1%预计值可真实反映出机体病变的严重程度[12-13]。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评分比较(x ± s,分)

表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表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n(%)]

机体感染发生后,患者的痰液将明显增加,且难以排出体外,随着气流受限程度的逐渐加重,需要给予氧疗﹑祛痰﹑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同时需疏通患者的气道,缓解气道痉挛,都将有助于改善临床病症,增加存活率。但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用药广泛,常用药物为支气管扩张药﹑祛痰药﹑糖皮质激素等,其中支气管扩张药包括抗胆碱能药﹑茶碱类药﹑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等,不同药物的临床疗效的是有明显差别的[14-1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PaO2﹑PEF﹑FEV1﹑FEV1/FVC﹑生活质量评分增加。两组PaCO2﹑呼吸困难评分﹑临床症状评分降低。观察组PaO2﹑PEF﹑FEV1﹑FEV1/FVC﹑生活质量评分﹑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PaCO2﹑呼吸困难评分﹑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肝功能异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支气管舒张剂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病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不会引发过多的并发症,更易为患者所接受和认可。分析如下:

沙丁胺醇是一种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能选择性激动支气管平滑肌的β2受体,有较强的支气管扩张作用。作用于机体后,能有效地抑制组胺等致过敏性物质的释放,防止支气管痉挛。抑制肥大细胞等致敏细胞释放过敏反应介质亦与其支气管平滑肌解痉作用有关。沙丁胺醇的化学结构与异丙肾上腺素近似,在气管内吸收较慢,而且不易被体内的硫酸酶破坏,所以作用较强而持久。

异丙托溴铵是对支气管平滑肌M受体有较高选择性的强效抗胆碱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作用较强,对呼吸道腺体和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较弱。其扩张支气管的剂量仅及抑制腺体分泌和加快心率剂量的1/20~1/10。气雾吸入后,可发挥药效,但用药后痰量和痰液的黏滞性均无明显改变,其作用的主要机制是促进支气管黏膜的纤毛运动,利于痰液排出。气雾吸入后5min起效,约30~60min作用达峰值,维持4~6h。

沙丁胺醇与异丙托溴铵联合用药可显著扩大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但此次研究也存在一定弊端,样本量较少,需要进一步扩大再研究。观察时间较短,需要进一步延长再研究。患者年龄的跨度较大,由于身体恢复能力存在差异,可给予细化后研究。

[1] 肖伟,汪瑛,孔红兵,等.背俞穴拔罐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0,29(5):37-39.

[2] 沈芸,唐神结,孙华,等.肺结核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及意义[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3(1):53-58.

[3] 李允,李寅环,罗裕文,等.吸入短效支气管舒张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等二氧化碳高通气过程中膈肌功能和中枢驱动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6,36(2):232-237.

[4] 夏红雷.吸入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舒张剂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海峡药学,2012,24(1):119-121.

[5]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病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 8-17.

[6] McCullough PA. Darapladib and atherosclerotic plaque:should 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 be a therapeutic target[J]. Curr Atheroscler Rep, 2009,11(5):334-337.

[7] 张颖,方维军,魏俊平.甲泼尼松龙与布地奈德治疗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比较[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 17(11):31-33.

[8] 于书慧,郭爱敏,张香娟,等.自我管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0):877-879.

[9] 温泳涛,王兆邦,赵一菊.支气管舒张剂联合雾化吸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中的价值 [J]. 吉林医学,2014,35(12):2532-2533.

[10] 李嘉仪,王梅,段鸿露,等.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评估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3,20(4):12-15.

[11] 加孜那·托哈依,胡晓婷,赵双锁,等.新疆和田农村地区60岁以上维吾尔族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0,33(9):1017-1020.

[12] 王亚勤,郑彩娥.应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25-27.

[13] 隆海燕,罗红,陈平,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CRP和IL-18与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6(11):1090-1096.

[14] 高俊霞,周秀梅.不同剂量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 [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3,32(5):573-575.

[15] 刘德义,马胜喜,刘雨婷,等.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4):3487-3489.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bronchodilator combined with aerosol inhala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LIAN Yunxing
Zhangmutou Hospital of Dongguan, Guangdong, Dongguan 523633, 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bronchodilator combined with aerosol inhalation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Methods 94 patients with COPD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47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albutamol aerosol inhalation, 47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albutamol combined with ipratropium bromide inhalati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clinical indicators were tested and the function was assessed, 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adverse re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PaO2, PEF, FEV1, FEV1/FVC, quality of life score increased in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PaCO2,dyspnea score, clinical symptom score decreased in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PaO2, PEF, FEV1, FEV1/FVC, quality of life scor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PaCO2, dyspnea score, clinical symptom score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P<0.05).Conclusion The efficacy of bronchodilator combined with aerosol inha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s significant, which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patient's condition and has high safety.

Bronchodilator; Aerosol inhalation; COPD; Adverse reaction

R563.9

A < class="emphasis_bold"> [文章编号]]

] 2095-0616(2017)21-81-04

2017-08-30)

猜你喜欢

沙丁胺醇阻塞性雾化
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孟鲁司特结合沙丁胺醇对支气管哮喘患儿预后的影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雾化吸入的风险及预防措施
雾化有害?
溴化异丙托品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在成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中的应用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