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校企行协同创新高职现代学徒制的研究

2017-11-15张玉凤李录锋

职教论坛 2017年23期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现代学徒制高职

张玉凤+李录锋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对职业技能人员的不断需求,需要职业院校提升对学生的职业教育。面对新时期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发展,文章在借鉴国外现代学徒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基于协同创新理论,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进行政校企行协同创新现代学徒制的改革研究,这有利于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促进的作用。

关键词:政校企行;高职;现代学徒制;机电一体化

作者简介:张玉凤(1972-),女,河北承德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气工程技术;李录锋(1970-),男,江苏徐州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控制工程技术。

基金项目:徐州市科技项目“政校企行协同创新高职现代学徒制的研究与实践(编号:KC16RH133),主持人:张玉凤。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23-0081-04

目前我国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已经满足不了社会和相关企业的需求,这就需要借助政校企行协同创新理论,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教育,进而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这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的作用。针对政校企行协同创新现代学徒制的改革研究,本文从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入手,了解目前机电一体化专业在教学中呈现的问题,进一步阐释政校企行协同创新现代学徒制的具体内容,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具有指导性的意义,有利于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培养。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及特点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所谓现代学徒制,是指企业和学校合作为基础,以学生的培养为核心,通过课程这个纽带,让学校及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它不同于传统的学徒制,局限于单纯的学校职业教育,而是以改变以往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知识与能力相割裂、教学场地与实际教学情境相分离的局面,这是高职院校教育的一场重大改革,对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意见》,需要以政府为引导,相关行业参与,社会力量支持,从而形成校企“双主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针对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育,在借鉴国外现代学徒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政校企行协同创新的现代学徒制,它顺应了社会的需求,提高了职业院校的教育质量,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现代学徒制呈现的特点

1.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现代学徒制的实施,采取师生、师徒面对面的教育方式,让师生与师徒之间进行充分的相互了解,使教师与师傅根据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能力及问题,进行及时的针对性培养与引导,这有利于学生职业道德的发展,对学生技术技能水平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符合职业院校教育的因材施教原则。

2.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于现代学徒制的教学,以情境教学的教育方式,让师生及师徒处于同一个教学情境下,师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启发,学生不再是知识和技能的被动接受者,一味接受老师的“填鸭式”的教学,而是开始向知识及技能学习的主动者方向上转变。当学生处于情境教学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对知识的学习过程里,这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从而达到学习意愿性最大的发挥,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现对学生技能的培养。

3.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在校企合作下的教学,让学生可以真正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和实践环境中,这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企业的相关文化,还可以体验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的不同之处,这样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对其专业的学习更有指向性及社会性,为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4.就业前景呈现明朗化。高职院校采用现代学徒制教学,让学生特长能够得以充分的发挥,有利于学生在毕业之后被原培训单位直接性录用,奠定了学生的从业意识,对未来职业的发展方向有了深远性的思考,对其职业就业呈现明朗化的状态,从而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

5.报酬的相应获取。采用现代学徒制,而工作作为学校专业培养计划中的一部分,学生可以和企业的其他职工一样,可以取得相应的报酬,这让学生有了经济上收入的获取,可以让学生真正融入到企业的社会实践之中,进而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更能够正确認识到职业技能的发展,有利于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1]。

二、机电一体化专业在教学中呈现的问题

现阶段,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虽已经顺利开展,但并没有满足其社会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这种现象的形成,是由于高职院校中机电一体化教学中存在多种问题,其中有教学方法的滞后性、教师专业技能的水平、形式化的现代学徒制及学生缺乏相应岗位的动手能力,这些问题不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一)教学方法的滞后性

当前的高职教育,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但在教学方法上仍采用传统的方式,即学生通过老师对各种机电设备的操作讲解,进而进行相关的课程实验及实训练习。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学生操作能力虽然有一定的提升,但是没有达到社会中相关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加上师资设备无法满足小课教学,从而导致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质量的下降。此外,传统的教学方法形式单一,容易使学生对机电专业的学习产生厌倦的心理,从而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由于机电一体化专业自身的难度与广度,加上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这就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带来了滞后性的影响。

(二)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发展

机电一体化专业在高职院校中的发展,受传统教学观念的严重影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由于学校对师资培养建设的投入有限,加上老师专业技能水平程度不高,这就影响了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教学中学生机电设备操作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师专业技能的水平导致学生操作能力的不佳,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中机电一体化教学的质量,甚至还会使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的专业化发展。endprint

(三)形式化的现代学徒制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现代学徒制运行,没有找准其定位,只是对其进行单纯的引入,学生只是找单位单纯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并没有深入进行专业素养的教育。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现代学徒制停留在形式之中,没有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四)学生动手能力的缺乏

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及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在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习,对于课程中机电设备的操作与维护知识的了解,在进入企业之后,不能有效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解决,究其原因是由于对其教学中忽略了实践操作,从而导致学生动手能力的缺乏。而机电一体化专业作为一门实用型专业,教学中需要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目前教学以“填鸭式”的讲授为主,实践为辅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加上部分院校教育设备的缺乏,从而导致实践性教学无法顺利开展[2]。

三、政校企行协同创新高职现代学徒制的具体内容

(一)以课程和项目团队师徒制为纽带创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式

通过以课程和项目团队师徒制为纽带,校企协同构建面向企业岗位群及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基于企业岗位工作过程的项目教材和建设“校企互通、专兼一体”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从而改革、创新、完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模式。

1.课程设置按协同企业的岗位用人标准来量身定做。对于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课程内容,要根据用人单位进行设置,校企协同构建面向企业岗位群及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需要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之前,高职院校要对其岗位群进行相关的市场调研活动,从中发现其专业工作能力所具备的核心要求,在此基础上再去构建核心课程需要的一些支撑课程。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对专业能力及素质进行公共基础课及拓展课程的教育,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每个专业课程体系有自己的课程标准及实施方案,这有利于学生按照现代学徒制的要求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让课程设置达到协同企业的理念,有利于学生专业的发展,对企业的人才输出具有重要的影响[3]。

2.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以项目团队师徒制来进行教学组织。项目团队师徒制是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采用项目教学法,将全班同学(以下称为学徒)按所在企业和岗位分为多个项目团队,每个团队分别由学徒、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构成,课程教学中以项目为纽带,校企联合双元共同对学徒进行指导和操作,一起完成企业的真实项目,学徒在完成项目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以项目团队师徒制来进行教学组织就是建设“校企互通、专兼一体”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需要校内教师强化专业理论知识,丰富其教学经验,并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发展要关注其新技术的使用,教师需要承担企业中“师傅”的任务。而对于那些兼职的教师,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及教学水平,需要对课堂中的教学进行适当的把控,需在此基础上承担起“教师”的角色。因此,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可以组织对某一项目进行团队式的师徒制,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协同原则,提高学校专业教师的教育水平。可以对专兼职教师采用结对子的办法,让学校里的教师与兼职教师实现共同进步,而建立一支以“双带头人”为引领,以骨干教师为核心及专兼职教师相辅助的教师队伍。

(二)以协同创新理论指导构建现代学徒制质量保障体系

运用协同创新理论,从组织保障、条件保障和机制保障三方面构建现代学徒制的质量保障体系,具体包括:

1.组织保障。对于协同创新理论的运用,从组织保障体系上来说,在现代学徒制中企业通常派遣技术熟练的专业师傅,对学生进行技术上的指导与有效监督。在实际的培训形势下,师傅要帮助学生,对徒弟进行信息的选择及应用与知识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带徒师傅要严格执行企业课程的相关标准,企业采用灵活配置带徒师傅,即“一师多徒、一徒多师、一徒一师”的教学组织形式,加上教师的专业水平,保障学生专业技术的发展。另外,在企业为主体的教学组织情况下,对课程予以实施,建立校企共同考核的模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2.条件保障。协同创新理论的运用,需要一定的条件来实施,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来说,需要建立实训基地,它是校企保障现代学徒制质量的关键条件。而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基本条件是通过校企之间的磨合,企业为学校提供一定的科研基础及物质条件的保证,派遣优秀的师傅进入学校,对学生设置奖学金,鼓励学生的专业发展。此外,企业给学校提供一定的设备,让老师了解现代设备的使用,让学生具备先进的机电实训条件,从而保证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运行的可操作性。

3.机制保障。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健全学校和企业之间合作的长效机制。学生在校是学生,在企业就是徒弟,两种身份的相互交替,学校和企业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共同负责,校企合作制定学生的培养方案并共同实施。通过运用创新理论,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深度挖掘校企之间的合作发展,突破校企体制及机制的瓶颈,制定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综合评价机制,从而保障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发展[4]。

(三)以闭环控制原理指导构建现代学徒制评价体系

现代学徒制评价体系是一个全方位、闭环的评价系统,要体现全员性、全面性、全程性的评价原则。即评价主体多元化,强调学校、教师、学徒和学徒所在企业的共同参与;评价内容全面性,对学徒的素质、职责和绩效全面考核评价;考核评价全程性,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的、长期的、闭环的评价。

1.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说学校、教师、学徒和学徒所在企业共同参与,学校制定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综合评价机制。企业中的师傅是徒弟专业课程学习的评价主体,老师通过学生在企业的实践学习,对其理论与实践进行客观的评价,学徒之间互相评价,取长补短,互帮互助。因此,企业、学校、学徒之间的这几个评价主体,对学生的专业学习,给予不同的评价内容,从而使评价主体呈现多元化,打破传统的单一主体性评价方式,这有利于建立全面和多样化的学徒评价体系。

2.评价内容全面性。由于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校教师对学生专业侧重理论学习方面的评价,而企业师傅对学生的评价则多以实践内容为主。学生之间技术取长补短的沟通,学校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沟通能力及自我发展能力的评价,让这些评价始终贯穿于学生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从而使评价的内容更全面,使学生具体认识到自己专业学习上的不足,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3.考核评价全程性。校企合作成立考核评价委员会,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的考核及评价,其评价的理念主要是对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及“职业性”两个方面,学生在企业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师傅对徒弟严格按照课程体系进行考核及评价,在学校,老师通过测验及操作技能的展示对学生进行考核及评价,始终让学生处于全程性的考核评价中,这有利于学生在现代学徒制评价体系下,更全面和多样化地发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里始终处于系统的、长期的、闭环的评价[5]。

综上所述,政校企行协同创新现代学徒制,可以更好地发挥企业及学校的作用,更好地利用学校与社会教育资源来开展人才培养,这有利于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中对学生职业的发展发挥最大的作用,进而服务于社会。因此,借助政校企行协同创新理论,对高职院校學生进行教育,进而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这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康永泽.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与思考[J].时代农机,2016(9):111-112.

[2]刘庆伦.机电一体化专业推行“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7(1):184-185.

[3]余景波,刘美云,齐富磊.现代学徒制视角下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24-29.

[4]张颖.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J].山东工业技术,2015(10):125-126.

[5]张庆玲.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4(14):27-29.

责任编辑 秦红梅endprint

猜你喜欢

机电一体化现代学徒制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模式探索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试析机电一体化系统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