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儿童性教育现状及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2017-11-15李梦超

长江丛刊 2017年25期
关键词:案主儿童性个案

李梦超 曹 雪

我国儿童性教育现状及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李梦超 曹 雪

近年来,我国儿童性侵案件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笔者将本文儿童定义为7岁至14岁自然人,这一阶段的孩子性生理心理发育开始,但自我保护和辨别是非能力差,使得儿童性教育问题变得更加严峻。本文以此为题展开研究,目的让儿童学习正确客观的性知识,满足基本需求,构建健全人格。

儿童性教育 学校社会工作 社会问题

一、研究背景

2014至2015三年间,全国各地被媒体曝光的性侵儿童案(14岁以下)共1276起。2014年全年数据为340起,每天曝光0.94起;2015年这一数据是433起,每天曝光1.21起;2016年性侵儿童案件503起,平均每天曝光1.38起。从个人事件到群体讨论再到大众主流媒体的关注以及触目惊心的数据,我们须重视儿童性教育问题,要切实的推动儿童性教育在我国的发展。2017年5月16日,人民日报发文:“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主流媒体发声,再次吸引了大众对儿童性教育问题的关注。

二、相关概念简述

儿童:《儿童权利公约》界定的儿童系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于1992年于中国正式生效。本研究对象须为有一定推论、认知能力孩子。根据我国教育实际情况,结合皮亚杰认知理论发展和《儿童权利公约》,限定本研究儿童定义为7岁至14岁自然人。

性教育:关于人类的性生理需要、性心理需要以及性道德教育。

学校社会工作:专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理论、方法和技术,对正规或非正规教育体系中的全体学生,特别是处境困难学生提供的专业服务。

三、儿童性教育现状形成原因

(一)性教育观陈旧,对性教育重要性认识模糊

在中国,对于性的态度,整个社会都是持一种保守严谨的态度,性自由在传统社会看来就是放浪不齿,这就影响我们的教育体系,将性的教育放置在一个模糊的灰色地带,没有引起社会的重视。

(二)性教育渠道封闭,家庭学校对性教育忌讳如深

学校的任务为教学升学,与学生发展需求不完全一致,导致家长学校不重视性教育,相关知识缺乏,加之传统思想的潜在影响使大家对性教育忌讳很深。

(三)社会工作对儿童性教育领域介入较少

专业社会工作起源于西方国家,形了一套完备的理论体系和科学方法,介入了社会各领域。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发展时间还不久,在很多领域还有很多的探索空间。

四、社会工作介入方法

(一)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是学校社会工作实践中,总结和形成的一种专业的工作方法,它是以班级为单位,通过课堂活动的方式,社工设计性教育为主题设计系列课程。社工不断的进行反思总结每一次课程,反馈课堂活动中掌握的信息,评估他们的困境并强调处境是正常,同时设置下次课程需要完成的任务,有技巧的帮助学生们解决问题,促使他们学会在看待问题时能建立起积极的优势视角。

(二)小组工作

为了更好的提高以学校社会工作为背景的儿童性教育的质量,社工可以开展教育小组,通过帮助小组组员学习补充性知识,促使成员改变原来对自己性知识和性教育的不正确看法及解决方式。在开展教育小组工作时,社会工作者除了要重视组员的自助外,也应该重视组员间的互助,鼓励小组组员通过讨论与学习来增强组员的态度和能力。每组成员约30—50人。社会工作者可以还开展成长小组,成长小组大多运用与各类学生及边缘群体的辅导工作。成长小组聚焦于个人的成长和正向改变。小组成员可以通过儿童自主报名参加、社工宣传、教师推荐三个途径招募,选拔出每组小组成员8名左右。

(三)个案工作

个案工作的本质是协调服务对象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状况,恢复和增强个人或者社会的社会功能。社工在开展社工课堂、小组过程中,会不断发掘性困惑、性问题的个案。对其使用危机干预模式,迅速介入案主问题,解决其最迫切的问题,社工要注重挖掘案主自身优点帮助案主充分利用优势重塑他们的自信、端正其价值观。个案工作方法特别强调学校—社会—家庭的资源整合模式,强调不要局限于问题,而是用生态系统理论视角,将服务对象放在一个有层次的系统之中,将服务对象与其所生活的环境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来看待,通过改变系统实现个人需要的满足。

(四)个案管理

个案管理是指社会工作者为案主链接多种服务资源满足案主不同层次需求。社工可以为受到性侵害的儿童提供个案管理服务,因为他们往往需要多种资源通过发挥作用如,司法机关、医疗机构、以及心理医生等。个案管理可以为案主链接多元化的服务,帮助他们更好的走出阴影,摆脱困难。

五、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工作重要程度的加深,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儿童性教育问题能够切实有效地实施,促进儿童健康发展,正视性教育,社会工作专业也将得到社会大众的支持认可。

[1]王小红.国内儿童性侵犯问题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2014,8(6).

[2]杨文慧.留守儿童性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7,9(2).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李梦超(1996-),女,河北保定人,本科,研究方向:社区社会工作。

猜你喜欢

案主儿童性个案
个案管理模式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我国儿童性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案主自决的实务挑战对社会工作价值观教育的启示
浅析计划阶段的案主自决
基于物型文化的校园文化构建
儿童性教育走上前台
重掌生活主导权
——认知行为治疗介入精神障碍康复案例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在残疾人个案中的应用
别样风景的多元化绽放——我国当代女性写作的个案式研究
儿童性教育让家长犯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