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单车市场激战正酣

2017-11-14黄微

沪港经济 2017年4期
关键词:押金摩拜盈利

黄微

春光明媚,上海大街上流动的共享单车风景,吸引了路人的眼睛。小许是这个流动风景中的一分子,从单位到地铁站有一公里多,走路有点远,打车也不那么方便,有了共享单车,她觉得方便多了,尤其是在艳阳高照的日子,骑车行驶在花团锦簇的上海街上,幸福感爆棚。

小许们的幸福感背后,是共享单车市场投资热潮以及共享单车市场的激烈竞争。小许用的是OFO和摩拜,满大街最多的就是这两家。她也注意到,隔三差五就会多一种颜色的共享单车出现,比如蓝色的小鸣单车、绿色的百拜单车,数量要少得多。

经过一年的野蛮生长,在资本和用户的多方追捧助力下,2016年的共享单车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如今共享单车这条“跑道”上的入局者也越来越多,市场上的玩家,既有早期入局的摩拜和OFO,也有优拜、骑呗、小鸣单车、小蓝单车、百拜、Qbike等后来者,而每个玩家背后的资本博弈,则让战况愈加复杂。

竞争白热化:不止是摩拜和“小黄”

3月9日,小许收到两条短信,一条来自OFO:“小黄车助力免费出行不能停!3月10日-12日,全国小黄车免费骑,不限次数!”另一条来自摩拜:“3月10日至12日,摩拜超级品牌日植树节专场,全国免费骑行,拥抱飒爽春风。”

以OFO为代表的黄色系共享单车和以摩拜为代表的橙色系共享单车,占领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这两家公司也一直在为谁是第一争吵不休。

根据比达咨询发布的《2016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研究报告》显示,OFO以51.2%市场占有率居行业第一,摩拜单车以40.1%排第二。OFO以9.4分的综合得分成为用户满意度第一的共享单车品牌,用户活跃度、用户留存率、城市覆盖度等各项指标均领先对手。

而Trustdata发布的《2016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分析报告》表示,摩拜单车月活躍用户量已达313.5万人,相当于OFO的3.3倍。共享单车第二名至第四名的月活跃用户量总计约为118.7万人,仅相当于摩拜单车的三分之一。

从去年下半年摩拜单车低调入京、OFO走出校园以来,到现在也不过半年多,二者的鏖战竟如此胶着,这样的速度是其他共享出行领域不能比的。

纵有摩拜单车与OFO激烈厮杀,也不妨更多局内参与者卖力拉拢用户。日前,小蓝单车入京宣称要争抢市场前5名,“永安行”还与芝麻信用联合在京沪等城市推出“免押金扫码租车”服务,芝麻信用评分600以上可以通过支付宝免押金扫码骑行。

进阶化发展:走向社交与智能

共享单车在中国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2007——2010年,政府主导的城市公共单车租赁,单车基本都是有桩单车。二是2010——2014年,政府与传统单车企业合作,以永安行为代表的企业开始介入。企业自己有生产线,但是模式仍旧为有桩单车。三是2014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移动端支付的普及,以摩拜、OFO为代表的互联网共享单车开始出现。这些平台自己设计单车,外包给传统单车企业生产。模式由有桩转变为无桩,取车和还车更加便捷。

共享单车战争自爆发以来主要分成三个阶段

竞争车辆覆盖面,看日常出行能否被随意发现并使用。几乎每一个新入市的共享单车品牌,都会选择先把车辆投放到商务办公地区或大学城。除了人流量大、潜在用户多的因素,这些区域还是一个没有资金门槛的广告场所。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共享单车的覆盖面逐渐向地铁口、公交站台、大型商场、大型社区全面延伸。从地域上,则扩展衍生到了全国范围。摩拜单车已经进驻全国9座城市,而OFO则在今年1月宣布启动2017年城市战略,宣布进驻超过33座城市。

重视骑行体验感,看日常骑行是否方便并舒适。 亮眼的外观和设计吸引了用户,但良好的骑行体验才能够提高用户的忠诚度。2017年新入市的共享单车品牌,已将骑行体验作为加入战局的门票。除了单车骑行的舒适度以外,卫星定位、扫码解锁、随骑随停、APP使用的便利程度,也成为单车体验感的一大考量。

开发社交衍生度,重在日常社交是否快乐并有效。目前的行业竞争正处在第二阶段尾声,业内人士预计2017年4月将进入第三阶段。

当第三阶段战局打响时,共享单车的发展将衍生出无数的可能性,不再是“最后三公里”的出行替代品。以Qbike为代表的新晋共享单车品牌,已经把单车定义在了个人出行解决方案上,除却当下共享单车所应用的先进技术,未来可能还有更多的黑科技因素融入,出现无人驾驶单车、自动泊车、自动找寻车主“幽灵单车”等新技术、新产品,实现智能单车的全面布局。

在此之前,曾有媒体对几家主要的共享单车的APP、骑行体验、单车质量等多个指标进行评测,发现市场排名前二的摩拜和OFO与市场份额较小的几个单车公司相比,在上述几个指标中,并不占有多大优势。反而,OFO的手动开锁、摩拜的高押金,都成为用户的吐槽点。

外界看来,现在共享单车市场,就像是两三年前的网约车,战火纷飞。但在业内看来,自行车的竞争可能比网约车更激烈。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曾表示,共享单车要在90天内结束战斗。

易观分析师王会娥认为,由于网约单车门槛低,进入的玩家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从烧钱走向合并是必然的。

而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面上至少30家公司加入了共享单车的激战之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座城市里,至少两家单车公司宣布将在单个城市的投放量超过10万辆。

有业内人士指出,这或许与共享单车运营模式单一、盈利手段不明朗有着重要关系。容易复制的模式,也使得共享单车在竞争上更加偏重于规模扩张和闪电战,这也是几家主要的共享单车企业的生存之道。

海外市场经:要想唱好不容易endprint

在国内市场的规模战正酣时,共享单车又将目光瞄准了海外市场。摩拜单车表示,过去半年多的时间里,摩拜已经在认真地考虑国际市场了,并将新加坡作为突破口。OFO也不甘落后,于2016年底发布了全球战略,在新加坡、美国硅谷、英国伦敦等地展开运营,首批投放单车2万辆。

摩拜称,“摩拜单车”不是一家单车租赁公司,而是一家IoT(物联网)企业。通过使用沃达丰物联网的解决方案,摩拜希望向全球输出共享单车的价值。但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单车外出主要也是国内模式在海外的简单覆盖,效果如何,仍然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观察。

OFO创始人戴威对媒体表示,海外小黄车的成本略高,算上设计、制造、报关、运输,一辆车的成本在100——120美元。OFO在国内尚未实现盈利,出海后,OFO定价提高,比如在美国是1美元,在英国是1英镑,可能会有利润空间。

不过,值得肯定的是,以进军海外市场为代表的新的“规模之战”,在一定程度上或许可以让单车公司在资本市场讲出更动听的故事。毕竟对于单车公司,如果想在市场上保持竞争力,就必须要有更多的资金投入进来。

资本竞折腰:市场空间点燃的激情

比达网《2016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共享单车用户规模为245万人;2016年用户达到了1886.4万人;2017预测用户规模将为4965万人;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将在2019年突破一亿。

正是这庞大的用户群体背后巨大的想象空间,点燃了资本市场的激情。根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仅摩拜、OFO、小鸣和优拜四家共享单车,就累计完成了15轮的融资。其中OFO在10月10日的C2轮中,单次融资达到1.3亿。在资本市场收紧的2016年,这样的融资成绩傲然于其他领域。

优拜单车则在半年内完成3轮融资。优拜单车成立于2016年7月,9月获得千万级天使轮融资,11月获得了1.5亿元A轮融资,12月获得1亿元A+融资。

OFO已完成D轮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1亿元)融资,此轮融资创造了共享单车行业单笔最高融资纪录。2月下旬,OFO的主要竞争对手摩拜单车宣布获得淡马锡(Temasek)和高瓴资本的新融资,2017年年初以来,摩拜单车D轮和D轮后累计融资额已超过3亿美元。而今年1月,摩拜还获得了腾讯、华平投资及红杉资本2.15亿美元的投资,随后该公司又宣布获得制造业巨擘富士康的战略投资,以支撑其提升单车产量的计划。此外,2月28日,摩拜单车与招商银行开展战略合作,未来双方将在押金监管、支付结算、金融、服务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

3月1日公布融资的永安行,此次也将阿里系拉入了战队。其A轮投资方除了IDG和深创投外,还有蚂蚁金服。

易观互联网出行研究中心研究总监、高级分析师张旭表示,在共享出行领域,打车、拼车等原本热门的领域已经风平浪静,资本市场也需要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共享单车的出现满足了投资者这个期待。

盈利难题待解:押金?广告?APP?……

其实,共享单车到目前仍然没有找到合理的商业模式,起初甚至因為押金问题被业内称作骗局。日前,摩拜单车与招商银行宣布将在押金监管、支付结算、金融、服务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展开合作。但解决押金质疑只是开始,未来盈利出口究竟在何方还值得思考。

不管共享单车的竞争还要几个回合,最核心的问题还是要回归到盈利模式上来。共享单车以共享之名,行租赁之实。用户骑行的单车并非来自共享,而是直接由单车服务商提供,用户付的实质上是租车费。目前市场上用户骑车1次最低在0.5元~1元,单纯依靠租金收入回本,盈利周期将无限延长。但是,摆在共享单车市场面前的问题,除了盈利难之外,用户以及政府部门提出的押金质疑,已经成为共享单车企业不得不面对的一项挑战。

除却多轮融资的领军企业不提,新品牌要入驻共享单车市场则不得不面对“押金”以及“押金去向”的考验。2016年底,Qbike宣布成立,负责人杨骉表示,Qbike要成为共享单车市场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免押金”的企业。杨骉说:第一,车辆骑行租金仍将是Qbike的基础盈利点;第二,在租金之外,Qbike还将大力挖掘共享单车的社交功能,将Qbike的“社交属性”与“流量入口”优势强强结合,创造广告收入;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Qbike在专注日常骑行业务之外,还有多项衍生服务。

一个残酷的事实是,全球没有一个公共自行车项目能自己盈利。纽约的公共自行车依靠花旗银行的赞助,每年仍然亏损数百万美元;台北的 YouBike则需要捷安特赞助车辆。中国做得最好的城市是杭州,公共自行车在那里极受欢迎。为此,杭州市政府用8年时间,安排了 3000 多个停车点、8 万多辆车,补贴了数亿元。去年是它最接近盈亏平衡点的一年,成本 8000 万元,补上广告和模式输出的收入,仍亏损 500 万元。

“想进入共享单车市场的财务和战略投资人非常多,目的各不同,有为自己产品提供协同效应的,有低价获取用户数据的,有希望获得高频用户入口的,有为财务创新提供工具和场景的,有为基金刷pr存在感的,不一而足,唯一大家都不提的是如何赚钱。”梅花天使创投合伙人吴世春曾这样对媒体表示。

“任何创业企业都需要时间来探索商业模式,目前我们还专注于提高用户体验,暂时还没想盈利的事。”摩拜CEO在最近的一次媒体专访时,对于盈利模式依然讳莫如深。

关于共享单车何时可以盈利,易观智库在《2016年中国互联网单车租赁市场专题研究报告》中指出:控制成本、缩短成本回收周期,已然成为共享单车企业所面临的难题。

据公开资料显示,行业内目前只有OFO公开宣布实现了部分区域的盈利。其他企业依然没有盈利的消息。易观智库的报告指出,目前共享单车行业的商业模式相对单一,若能实现规模化运营,可加速企业的盈利进程。而摩拜单车方面,每辆车每天使用率大概是6到9次,盈利周期预计是一年半左右。

也有媒体分析称,共享单车依旧还有盈利希望,就是广告业务。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共享单车没有停车桩,所以广告业务就局限于内置APP,车身即使能够增加广告,在频率上也会有限制,毕竟把一个个广告贴到自行车上也是一个力气活。

资本杀进来的同时,共享单车面临的道德风险也越来越高,主要表现在自行车被用户随意停放甚至带回家、二维码被毁、车上被贴广告、车座被损坏、私自加锁占为己有……不过,有技术助力、有需求支撑、有资本热捧,共享单车行业仍有很大的想象空间。endprint

猜你喜欢

押金摩拜盈利
家电企业的盈利能力评价
单次止损幅度对组合盈亏的影响
花式退押金
摩拜的宿命
摩拜单车CEO王晓峰谈与ofo合并:不觉得有可能
一季度公募赚得盆满钵满 “盈利王”华夏基金每天帮投资人赚3.8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