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教育一体化背景下农村课堂中如何实现乡村文化重建

2017-11-14闫宇杰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期

闫宇杰

【摘要】当前农村课堂仍存在诸多问题,根据其现状总结来看,其最后的矛盾落脚处为是一种乡村文化的没落,所以本文就城乡教育一体化背景下,以农村课堂改革为主要方式来探索怎样实现乡村文化重建。当然乡村文化重建需要多方面力量,本文是考虑在其他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单纯的讨论课堂中的教育该怎样发挥作用。

【关键词】城乡教育一体化;农村课堂;乡村文化重建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077-01

一、背景

城乡教育一体化是处在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在城市和乡村的教育实施到一定阶段而提出的一个战略性目标。“城乡教育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某一方面的具体要求,旨在基于城乡一体化的总体目标,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逐步实现城乡教育共同发展。另一方面,城乡教育一体化侧重于将城乡教育看成一个共存的生态大系统,将城乡各自的优点发挥出来,实现城乡资源共享,逐渐达到城乡教育互惠互赢的目的。

二、由背景衍生出的一些问题

1.要使城乡差距缩小,首先考量是否大多数农村都达到了可以与城市同步调发展的基准线。城乡的差距过大,才会导致一些冲突的出现,所以,不要急于求成,农村需要先做好自己,先发展好自己,才会得到一个‘资格去进一步发展,否则老是被‘拽着跑便会失去发展目标,两边都吃了‘夹生饭。

2.城乡教育一体化,潜在隐含着这不是一种公平的输入输出,而是城市向农村输入多,结果会不会变为农村的特色被磨平,一切向城市看齐。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认识,在这里对城乡一体化有了一个新的界定,在本篇文章中,城乡一体化是指在农村发展到一定水平上与城市步调一致发展,但并不是步调完全重复,而是考虑现实的情况下。

三、农村课堂现状

(一)课堂纪律较差,课堂混乱

在课堂教学中,最基础的部分就是把握好课堂纪律,但有些老师却错误地认为课堂安静、学生乖乖听话教学效果就会呈现好的方面。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课堂中不时会有小组活动,而这些就需要学生维持积极的上课情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讨论中,此时才是取得绝佳的教学效果的体现。而农村老师一味地追求安静的课堂气氛,不允许学生交头接耳,所以我们很少见到农村课堂里有分组教学的情况,这样做只能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

(二)教师授课只追求考学

升学至上、趋于功利的文化追求仍然是乡村文化的突出表现之一,因为课堂中没有传递一种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一代又一代的人认为逃离所处的环境才是成功的第一步,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乡村,那就没有人建设乡村,没有人建设乡村,乡村在人们脑海中的印象就会越来越差,就会有更多的人走出外面寻求机会,慢慢地这将会陷入一个‘死循环。

(三)课程教学单一

通常农村课堂教学都是一套教材用到底,一份教学方案教到底。也不会开发新的课程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在升学第一、趋于功利势头的乡村文化影响下,目前乡村大部分学校只照顾到为拔尖学生升学做准备。不少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的限制,升学变成了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这部分学生不得不放弃学业,而在激烈的升学竞争中被淘汰的大量学生往往学用分离,最终导致就业无门,无法很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四、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好乡村文化重建

乡村本土文化的缺失并不是永恒性的,优秀的乡村本土文化包括历史、自然环境、习俗、方言、文字等,在质量与数量的层面并不缺乏,那么为什么乡村文化会趋向频危呢,那就是缺乏投入人力与物力在这上面的开发。在城乡教育一体化过程中,在经过深入考察乡村本土文化后,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将自身的优势发挥出来,由学校领导带领乡村学校开发本土文化,借着农村课堂这一具有破竹之势的中介力量,使乡村文化更加的凸现出来,被大多数所认可。接下来就根据上述问题进一步提出解决对策。

(一)将优秀的乡土文化编撰成教材,首先改观观念上的错误

不同历史、地理背景下的农村都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教育者完全可以汲取其中有利的部分编入教材中,供学生来学习。甚至为了更有效地改观乡村文化重建,也可以将这些印发成小册子供全村人来集体学习,使乡村中所有人在学习过程中树立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二)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为倡导乡土文化保驾护航

政府将现代教育设备引入课堂,更好的配合乡土文化气息主题,以声光电合一多媒体形式呈现给学生。以这样的方式,也许会让学生对平常习以为常的周边文化有了重新了解和学习的冲动。同时,也可以适当提高对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这也会让教师从本身出发反思与创新自己的教学。

(三)教学内容上有针对的增加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发展

针对有些农村地理位置可能不适于发展,处于既出不去有引不进来的局面,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观农村面貌,在课堂中增加建筑实践课程,诸如此类还可以得到拓展如修路课程、古建筑修复课程;在人文方面,有许多从早年就流传下来但因缺乏人继承而快要绝迹的手艺也可以加入农村课堂教学中,这样的话,不仅可以打造独特的乡村文化品牌带来经济效应,同时也可因此而留住农村的青壮年为自己的家乡进行建设,取代以前的恶循环而逐渐变为良性循环。

五、总结

其实本文主要通过乡土文化与农村课堂的关系问题来探究乡村文化重建问题,乡土文化是教育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而课堂教学也恰好是重建乡村文化的载体。要使乡土文化重新构建起来,焕发生机,就要在课堂的教学内容中避免过于偏重城市文化的倾向,把优秀的农村乡土文化作为基础教育内容的组成部分,在教育实践中又可以把建设新农村作为作为课程,一举两得,把农村乡土文化教育的影响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借助课堂教学对乡村文化的反作用力,实现乡村文化重建。

参考文献

[1]王勇.城乡文化教育一体化与乡村学校的文化选择[J].中国教育学刊,2012,03:46-48.

[2]纪德奎.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乡村学校文化的沖突与调适[J].教育发展研究,2013,21:13-17.

[3]田彦龙.农村学校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J].教学研究,2016,25:46-47.

[4]邹天鸿.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个案研究[D].东北:东北师范大学,2014.

[5]赵霞.乡村文化的秩序转型与价值重建[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