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头再来的幸福人生

2017-11-14发自广东佛山

清风 2017年10期
关键词:小菊袁某服刑人员

文/图_本刊记者(发自广东佛山)

从头再来的幸福人生

文/图_本刊记者(发自广东佛山)

对于一些刑满释放人员而言,虽然身体走出了监狱,但思想和行动尚与社会有点脱离,需要更多人的关爱。近年来,政府安置与民间力量形成合力,为刑释人员融入社会做出了贡献。在大家的共同关爱下,很多刑释人员重新踏上了通往幸福生活的坦途。

不会再有第九次

对于这个曾经“八进宫”的监狱“老客户”而言,与其说是因为被“花”感悟,不如说是因“爱”感动。

万某有一项特殊的记录,他曾因偷盗犯罪八次入狱服刑,现年56岁的万某在监狱里待的时间超过30年。万某告诉本刊记者,湖南的监狱他基本挨个住过一遍。

对于18岁就开始偷盗的万某而言,偷盗似乎已是一种生活习惯。2014年3月,第八次走出监狱后没几天,万某内心偷窃的欲望就开始生发。万某担心,自己可能坚持不了几天又得回监狱。

以前,每次出狱之后,虽然万某都极力提醒自己,监狱里的滋味不好受,不能再犯。但偷盗的欲望始终存在,总是在不经意间,冲动压制了理智,再一次走上犯罪的歧途,这也就是他先后八次入狱的原因。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万某知道仅靠自我约束可能会重蹈覆辙,只有借助外力,自己才能把握自己的这个“命门”。于是,万某向当地司法部门求助,后经当地司法部门介绍,万某被送到了谢著辉的穗诚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这里是湖南省刑满释放人员的一个过渡安置基地。

谢著辉了解到情况后,二话没说接纳了万某,不仅没有看不起他,还鼓励他一定不能自我放弃,要用实际行动挽救自己。看到万某身体较弱,谢著辉就安排他养花。平时有时间,谢著辉还和他交流养花的心得,一起在花圃里除草松土。

“通过养花,我发现,花和人一样,你对它好,勤伺候,它就开花给你看;对它不好,该施肥不施肥,花不但不开,枝干还会耷拉脑袋。养花跟带小孩差不多,有付出才有回报。”在劳动中得到了快乐,学到了知识,得到他人的肯定,慢慢地万某睡得踏实了,身体也渐渐好起来,就像变了一个人。为了提高花木成活率,他还自己花钱到附近的花卉市场拜师学艺,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个崭新的天地之中。

通过谢著辉等人的帮助,万某心中的阴霾被逐渐拨开,对生活越来越有激情和干劲,对自己也越来越有信心。万某甚至打算自己租一个场地专门养花,并且培育新的品种,进行创业。如今,万某在长沙雨花区的一家私营公司上班,每月有三千左右的收入,固定的上下班时间和充实的工作内容,让万某的收入越来越稳定。

从“三无”到“三有”

如果没有司法行政部门的关心,没有谢著辉友善和真诚的帮助,周某的人生可能会是另一番光景。

周某曾因抢劫罪和强奸罪入狱,在监狱中服刑十年。2014年春节前夕,周某刑满出狱,然而2014年的春节对周某而言并不温馨。出狱时,周某已经年近50,父母早已不在,自己也没有家庭,只能投奔侄子一家。然而,由于他坐过牢,无法被侄子一家人接受,冷嘲热讽和各种刁难让他无法接受,只能离开。

出狱时,星城监狱曾推荐他到一家企业工作,然而当时周某以为可以得到侄子的照顾而拒绝了这一安排。但没想到,现实并没有按照他以为的方向发展,离开侄子家的周某无依无靠,甚至衣食堪忧,成为名副其实的“三无人员”——无家庭、无住房、无工作,此时周某陷入了人生的最低点。

无奈之下,周某只得求助相关部门。后来星城监狱方面经多方联系,将周某送到了谢著辉的基地,让他能有一个安身立命之所。

刚到基地,周某还有些不太适应,谢著辉经常在生活和工作上予以关心,尝试着以朋友的角色跟他谈心、交流,以兄弟般的真情温暖他的心。

在谢著辉的帮助和鼓励下,周某经过一年的努力逐渐胜任了自己的工作,至少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生活的希望之火重新被点燃,周某也重拾了对人生的自信。不知不觉间,积极向上的周某吸引了另一个人的目光。

恰在此时,同样在安置基地的施某遇到了周某,两颗“回归”的心不期而遇,迅速坠入爱河。周某可能做梦也不会想到,出狱之后还能结婚、还能有自己的家。

婚礼在谢著辉和当地司法部门的共同帮助下举行,很多司法系统的领导干部参加了这场特殊的婚礼。婚礼举行后不久,又一个“馅饼”掉到了周某的头上。

考虑到周某夫妇结婚后的居住问题,在相关领导的关心下,当地司法部门主动给周某夫妇申请了一套小户型的廉租房。搬进新家那一天,周某的激动和感激无法用言语表达。

有了家庭、有了房子、有了工作,从“三无”到“三有”,周某的人生在一双温暖大手的帮扶下,走出了低谷,迎接他的将是崭新幸福的生活。

反思过去,也憧憬未来

“个人或者企业接受服刑人员,个人或企业的风险可能会高一点;但如果整个社会都拒绝服刑人员,那么整个社会可能都将处于高风险。”

廖某曾因过失杀人罪在监狱里度过了十个年头,回想当年的事,廖某无比悔恨。自己的一时冲动,给家人和孩子带来的却是十多年的痛苦。

2015年的6月份,出狱后的廖某进入谢著辉的基地,因为身体素质较好,谢著辉安排他当门卫,负责安保工作。廖某告诉本刊记者:“可能是因为长时间待在监狱,我对别人缺乏信任感。”刚出狱的那段时间,廖某觉得身边的人对他的恶意远比善意多,所以他不愿意和人打交道。“那时候我不敢相信别人,但谢总安排的工作似乎是在告诉我,他信任我。”也许当时只是谢著辉的无心之举,但对廖某来说却意义非凡。

在此后的一年里,为了不辜负谢著辉的信任,廖某工作格外认真。因为他工作认真,由此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一个良性循环,从谢著辉给他安排的第一份工作就已经注定。廖某逐渐敞开了心扉,开始反思过去,也开始憧憬未来。

廖某性格急躁,容易冲动,当年过失杀人与他的性格缺陷不无关系。谢著辉经常与他谈心,劝他“每遇琐事要静气”,一定要三思而后行。随着心结被打开,廖某对生活越来越主动。在服刑之前,廖某曾是一名卡车司机,十年高墙,虽然不至于完全荒废专业,但也有些生疏。在谢著辉的鼓励下,廖某重新考取了卡车驾驶员资格证。

2016年下半年,廖某离开了穗诚管理有限公司,正式回归社会。先是在长沙工作了一段时间,今年5月份,廖某到了广东佛山,在一家物流公司担任卡车驾驶员。

廖某告诉本刊记者,选择去佛山主要是因为那边的工资高一些,虽然离家远点,但心里还是美滋滋的。“我孩子马上就要大学毕业了,他准备考研,以前我没能尽到一个做父亲的义务,现在我要尽一切努力帮孩子完成学业。”

袁某初到谢著辉处时,状况比廖某还糟。“那个叫社交恐惧症,就是不敢和别人交流。”袁某的女儿小菊告诉本刊记者,她父亲当年是因为故意伤害罪入狱的。

刚出狱时,袁某对待他人都是敬而远之,连自己的女儿都不例外。“那时候整天不说话,一个人坐在屋子的角落里,怕见生人。”小菊回忆起父亲那时的情况,有些无奈。后来,经过多方联系,小菊将父亲袁某送到了谢著辉那里。

“刚开始我每天都要接送的,父亲不愿意住在谢总那里,谢总那边是提供住宿的。”小菊说,刚开始,父亲就跟刚进幼儿园的小朋友一样。谢著辉安排袁某种菜,让袁某先跟不会说话的蔬菜做朋友。

袁某每天在田间忙碌,有时候谢著辉会陪他育苗或收菜,女儿小菊有时间的时候也会陪父亲劳动。期间,谢著辉还专门为袁某请来了心理医生,为其治疗。“那个医生给父亲做测试,在一个沙盘上放了很多玩具,让父亲摆,结果父亲全都摆在靠自己的一侧。医生说,这就是自闭,是社交恐惧症。”小菊说,在医生的建议下,谢著辉和她一起对父亲进行了针对性的治疗,在语言和行为上尽量多地给父亲积极暗示,从心理上给予他正确的引导。如今,袁某的状况已经好转很多,虽然仍有一些沉默寡言,但精神状态早已恢复正常。

小菊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一方面反复强调对谢著辉的感谢;另一方面则是表露出自己的一些担忧。“我父亲这类人,出狱后其实就是弱势群体,如果没人帮他们,真不知道他们会怎样。”。

小菊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当前,社会对服刑释放人员的关注度相对较低,而且不少人在看待服刑人员时,多少会带有天然的排斥心理。这对那些已经为自己的错误付出足够代价的人来说,也许并不公平。

“个人或者企业接受服刑人员,个人或企业的风险可能会高一点;但如果整个社会都拒绝服刑人员,那么整个社会可能都将处于高风险。”星城监狱回归指导科科长刘浩然说。

猜你喜欢

小菊袁某服刑人员
男性服刑人员再就业职业倾向研究
——以定西市监狱为例
结局开始了
少女的遭遇
秋后算账
男子为救母监守自盗,自首获缓刑
砸在手里的“活动经费”
大选登记
“三释课堂”为新入监服刑人员上好“第一课”
一男子因抢生意大打出手后被判刑
普安县关工委法制帮教团到海子监狱开展帮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