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锐观点

2017-11-14

清风 2017年10期
关键词:纪检监察干部生态

新锐观点

把过多的时间用在填表、赶材料中,是对百姓、对事业的耽误,也是对自己生命的虚度。

《人民日报》刊文针对扶贫干部中存在的问题表示,领导干部应该多打量打量自己的“忙”,把时间用在刀刃上,脚踏实地干实事,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提升自身生命的质量,才能更深刻地感知时间的意义。(《人民日报》8月30日)

公正司法就是要让群众看得到,否则一纸判决将是一张“司法白条”。

日前,人民法院组织法修订草案、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修订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一系列司改成果有望通过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公正司法的中国经验正在形成。谈及这些成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中国刑事诉讼法研究会副会长姚莉如是说。(《人民日报》9月11日)

姚莉

今天各级干部普遍学历高、素质强,难免竞争激烈,但仍要认识到彼此是为共同理想信念走到一起的,合作关系远大于竞争关系,决不能“同事不同志”、搞投机钻营的小把戏。

不久前,有领导同志语重心长送给年轻干部两句话:忘怀得失未必“失”,患得患失未必“得”。看淡名利、看重责任,进退得失莫萦于怀,乃是当下年轻人亟待补上的一堂党性必修课,时评人周人杰说。(《人民日报》9月13日)

有的地方宗族势力干扰选举,通过换届实现“两委”干部由自己宗族代表一肩挑,利用职权为宗族牟利,损害村集体和广大村民利益。

治理农村基层“小微权力”滥用问题,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课题。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原副院长甄小英指出,一些地方农村黑恶势力积极向政治领域渗透,“村霸”千方百计获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资格,为自己戴上政治光环,以政治资本为保护伞,巧取豪夺,侵害村民和村集体利益。(《人民论坛》8月30日)

甄小英

影响力不是虚无缥缈的,它是实实在在的,自己的影响力自己应该管好,放任、默认他人利用,只不过是权力任性中的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日前,随着电视专题片《巡视利剑》全四集陆续播出,甘肃省委原书记王三运、国家统计局原局长王保安等人抛出了“影响力学”。对此,媒体人与归撰文指出,权力行使的机制越透明、环境越干净,影响力也就越小。(《新京报》9月13日)

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大老虎”或出镜说法,或被公开披露案情。这种地位的落差、前后的反差,带来的震撼是巨大的、空前的,完全不同于反腐小说改编的电视剧。

案例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这样的警示片能拨动党员干部思想上的“弦”,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周勇说,“(以上)专题片从撰稿、拍摄到制作,都呈现出很高的专业水准,充分展现了真实故事的力量、同期声的魅力,增强了片子的冲击力、说服力。我们将它作为范本在课堂上研讨、教学。”(《中国纪检监察报》9月13日)

周勇

纪检机关是党内政治生态的“护林员”,必须坚守阵地,把牢关口,促进政治生态净化和修复。

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是纪检机关的政治责任。日前,甘肃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刘昌林发表署名文章——《忠诚履行党内监督政治责任》,文中指出,纪检机关是党内政治生态的“护林员”,必须坚守阵地,把牢关口,促进政治生态净化和修复。(《中国纪检监察报》9月13日)

刘昌林

环境好、生态好,理论创新成效才会好。如果一味急功近利、逃避现实、闭门造车、坐而论道,学风势必受到影响,理论生态就会恶化。

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中最重要最基础的建设。理论建设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朱永刚教授如是说。(《中国纪检监察报》9月13日)

一些单位职能发散、管理松散、人心涣散,巡视时有的二级单位只有寥寥几人在上班;有的系统内“四风”问题突出,出国团组搞“阴阳批件”,奢靡享乐之风盛行等,党组均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这几年巡视发现的问题,无不反映出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管党治党宽松软。日前,中央第六巡视组组长陈瑞萍刊文对其中的问题如是说。(《中国纪检监察报》9月13日)

陈瑞萍

有了问责这根“责任棒”,常问、敢问、实问、善问这些“家常便饭”,必会发挥其“稳压”和“增压”作用,进一步促成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一批失职失责的领导干部被问责,在社会上发挥了徙木立信的作用,增强了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说,充分发挥案例的警示震慑作用,通过问责督促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扛起责任,不犯错误,正是党组织对干部最大的关心和爱护。(《中国纪检监察报》9月8日)

马怀德

我们过去的司法工作过于强调打击犯罪,强调以侦查为中心,实践中公检法相互配合多,相互制约发挥得不够,公检法一定要体现相互制约,绝不能是一团和气。

在提到冤假错案的问题出在哪里时,最高检刑事申诉检察厅二处处长杜亚起说,有些司法人员持有罪推定的倾向,在一些疑案当中,更倾向于认定这个人是有罪的,案件往往也就因此定下来了。(《新京报》8月31日)

个别领导干部习惯于组织开会、签发文件,对抓落实不上心、缺对策,久而久之养成了“会议病”“机关病”。

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其中就明确提出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对此,时评人张新峰表示,会议过多过滥又毫无新意,不仅让与会者疲于应付劳心劳神,甚至还会消磨斗志引发疲态,造成相反的效果。(《中国纪检监察报》9月12日)

猜你喜欢

纪检监察干部生态
《四川省乡镇纪检监察工作规程(试行)》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
纪检监察工作也要“高质量”——安康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5年探索
长抓政治生态
零陵区:学校纪检监察员“充电”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生态公园,四季皆景
新形势下对纪检监察工作的思考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