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级稻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

2017-11-13陈观浩梁盛铭颜松毅陈蔚烨宋祖钦

生物灾害科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超级稻卷叶螟叶枯病

陈观浩,梁盛铭,陈 冰,颜松毅,陈蔚烨,宋祖钦



超级稻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

陈观浩1,梁盛铭1,陈 冰2,颜松毅2,陈蔚烨2,宋祖钦2

(1. 广东省化州市病虫测报站,广东化州525100;2. 广东省化州市气象局,广东化州 525100)

摸清化州市超级稻主要病虫害种类与发生危害情况,为超级稻病虫害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2012—2017年在化州市水稻主产区采用定田、同时、同方法、同步调查观察方法,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超级稻病虫害发生危害特点和规律。结果表明,超级稻和普通杂交稻病虫害发生种类基本相同,发生量和为害程度有较大差异,部分病虫害发生和为害程度为超级稻重于普通杂交稻。针对超级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危害特点和规律,提出水稻生育前期重点防治稻飞虱,挑治或兼治稻纵卷叶螟;后期重点防治纹枯病、白叶枯病,兼治其他病虫害的防治策略。

超级稻;病虫害;发生特点;绿色防控

超级稻的研究成功大幅度提高了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为解决中国人多地少的粮食供求矛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1]。自我国第1批超级杂交稻先锋组合选育成功以来,其推广应用的步伐非常迅速[2]。2008年以来,化州市开始种植超级稻,以后超级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目前每年已占到全市水稻栽培面积的25%以上。

目前,国内对普通杂交稻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发生加重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多[3-9],但是这些报道均是采用普通杂交稻与常规稻比较,且有些研究未进行定量分析。对超级稻与普通杂交稻情况下病虫害发生特点规律及其防控技术研究鲜见报道。本文以超级稻为研究对象,选取普通杂交稻,比较和分析水稻病虫害发生动态的不同,以期为制定超级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地区概况

化州市地处东经110°20′至110°45′和北纬21°29′至22°13′,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热量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22.1~23.9 ℃;年降雨量1 103.0~3 005.3 mm,平均雨日151 d;年日照时数可达1 560.2~2 430.3 h。化州市为典型的双季稻区,是广东省重要的水稻生产基地,常年水稻种植面积5.11万hm2左右。

1.2 调查时间和地点

2012—2017年,在水稻主要病虫害为害稳定期或幼(若)虫发生高峰期,对化州市平定、那务、中垌、丽岗、河西等水稻主产区,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调查超级稻、普通杂交稻上主要病虫害发生为害情况。共调查207个田块,超级稻品种涉及‘深两优5814’、‘y两优7号’、‘y两优1号’、‘五优308’、‘y两优143’等,普通杂交稻品种涉及‘华优008’、‘博Ⅱ优15’、、‘群优519’、‘准两优893’、‘博优晚三’、‘特优524’、‘广8优165’、‘恒丰优3550’等。这些均是当地主栽品种。

1.3 调查方法

超级稻、普通杂交稻按各种病虫害发生和为害时期,采用定田、同时、同方法、同步取样调查观察,以比较其调查结果。稻纵卷叶螟、稻飞虱、水稻纹枯病、白叶枯病等4种病虫害调查方法按《农作物主要病虫测报办法》[10]的要求,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2种病害的调查方法参考文献[11]和[12]。

1.4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2010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数据用平均值±标准误差表示,并对数据进行显著性检验(两组比较用成组法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稻飞虱

由表1可知,水稻前期稻飞虱虫量超级稻重于普通杂交稻,超级稻的百丛虫量为普通杂交稻的3.21倍,差异达显著水平。水稻中后期稻飞虱虫量还是超级稻重于普通杂交稻,但差异不显著。

表1超级稻和普通杂交稻上稻飞虱的发生情况

水稻类型每百丛水稻前期虫量/头每百丛水稻中后期虫量/头 平均值变幅平均值变幅 超级稻(421.85±452.33)a28.57~1 500.00(1 001.00±1 574.43)a20.00~3 700.00 普通杂交稻(131.39±117.46)b8.00~322.22(561.39±365.03)a210.00~963.64

同列数据后不相同小写字母表示在0.05水平差异显著,不相同大写字母表示在0.01水平差异极显著。下同。

2.2 稻纵卷叶螟

表2表明,超级稻上的稻纵卷叶螟幼虫虫量和危害程度都要显著轻于普通杂交稻,普通杂交稻的虫量是超级稻的4.40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致使最后的危害程度超级稻比普通杂交稻轻,普通杂交稻的卷叶率为超级稻的8.29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原因是超级稻普遍叶片挺直,通透性好,不利稻纵卷叶螟栖息、产卵、危害。

表2 超级稻和普通杂交稻上稻纵卷叶螟的发生情况

2.3 白叶枯病

对正常年份(主要指该年水稻感病生育期没有受到较严重台风暴雨的影响)超级稻与普通杂交稻上白叶枯病病叶率和病情指数进行测验,结果表明超级稻与普通杂交稻的发病情况存在极显著差异(表3),超级稻病叶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普通杂交稻的3.49倍和3.60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这与品种抗(耐)病性有关。

表3 正常年份超级稻和普通杂交稻上白叶枯病的发生情况

对台风影响严重年份(2015年)超级稻与普通杂交稻上白叶枯病病叶率和病情指数进行测验,结果表明超级稻与普通杂交稻的病叶率存在显著差异,但病情指数差异不显著(表3)。2015年10月3—4日受第22号强台风“彩虹”的严重影响,化州市普降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北部阵风9到10级,南部11到13级,稻叶普遍被吹伤,致使该年晚稻白叶枯病大发生。表3、表4说明在气候一般适宜和特别适宜白叶枯病发生的情况下,超级稻白叶枯病发病均比普通杂交稻重。

表4 台风年份超级稻和普通杂交稻上白叶枯病的发生情况

2.4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由表5可知,普通杂交稻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病叶率、病情指数均高于超级稻,但经统计分析显示差异均不显著。

表5 超级稻和普通杂交稻上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情况

2.5 水稻纹枯病

由表6可知,超级稻的纹枯病平均病株率为58.58%,普通杂交稻为36.29%,差异达显著水平,超级稻纹枯病的病情指数也高于普通杂交稻,但经统计分析显示差异不显著。说明超级稻纹枯病水平扩展快于普通杂交稻,但超级稻后期向上(垂直)扩展较慢,致使病情指数差异不显著。原因是超级稻普遍叶片挺直,通风透光性好,田间小气候湿度相对较小,不利纹枯病的垂直扩展。

表6 超级稻和普通杂交稻上水稻纹枯病的发生情况

2.6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表7表明,早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病丛率以普通杂交稻高于超级稻,前者为后者的3.35倍,经统计分析显示差异达显著水平;晚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病丛率也以普通杂交稻高于超级稻,前者为后者的2.48倍,但经统计分析显示差异不显著。

表7 超级稻和普通杂交稻上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情况

3 绿色防控技术

通过上述研究和大面积观察,明确了本地超级稻病虫害发生种类和发生特点及规律。根据超级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和规律,制定和实施主要绿色防控措施,包括优先采用农业防控措施,通过选用抗(耐)病虫品种,科学合理种子处理,培育壮苗,加强田间栽培管理,科学用水用肥,清洁田园等一系列措施起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尽量利用灯光、性信息素和稻田养鸭诱杀害虫。必须使用农药时,要少用药,科学选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提倡对口、交替轮换用药。

3.1 选用抗(耐)病虫品种

种植抗(耐)病虫品种,增加自身抵抗能力。因地制宜选用高产、优质、抗(耐)病虫性强的品种。如早稻种植‘y两优7号’、‘五优308’、‘y两优143’等,晚稻种植‘深两优5814’等。

3.2 清洁田园和种子处理及避开迁飞源

水稻收获后及时处理稻草和铲除田边、沟边杂草,犁耙沤田,在大田平整灌水后、水稻移栽前全面打捞水面的浮渣,并集中深埋。播种前晒种1 d,既能杀死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菌,又能提高种子内酶的活力和发芽势。浸种时可用三氯异氰尿酸(强氯精)等浸种处理,尽力降低初侵染数量。此外,坚持在适期播种范围内,适当推迟晚稻播期,避开或减少稻飞虱由早稻本田向秧田的迁入量,减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

3.3 大力推广健康栽培技术

包括培育健康壮秧,秧苗二叶一针期和移栽前2~3 d喷施吡蚜酮防治稻飞虱等,推广配方施肥,实施科学用水用肥。

3.4 推广实施生态调控技术

推广杀虫灯诱杀害虫,每2~3.3 hm2稻田安装一盏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在害虫成虫发生期夜间开灯,可诱杀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多种害虫的成虫。推广稻鸭共育技术,在水稻移栽后10~15 d开始放鸭,放雏鸭200只/hm2,破口抽穗前收鸭。鸭能捕食稻田的稻飞虱、稻叶蝉、螟蛾、福寿螺等。同时,要充分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如蛙类、蜘蛛、寄生蜂、步行虫等可显著控制稻飞虱、稻瘿蚊等害虫的种群数量。

3.5 化学农药防控

(1)提高预报准确率,严格防治指标。为了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和确保防治效果,必须做好病虫害的短、中、长期预报,提高预测预报水平和早期预警能力,为正确指导开展适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严格掌握防治指标,确定防治田块和防治适期及次数,做到不达到防治指标的坚决不施药,不求彻底消灭,目标是将病虫害损失控制在可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2)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防治稻纵卷叶螟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防治稻飞虱可选用吡蚜酮、醚菊酯、烯啶虫胺;防治水稻纹枯病可选用己唑醇、井岗霉素、苯醚甲环唑·丙环唑;防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可选用噻菌铜、噻唑锌、氯溴异氰尿酸等。

4 结论与讨论

本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化州市超级稻与普通杂交稻病虫害发生种类基本相同,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纹枯病、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6种病虫为超级稻的主要病虫害,探明其主要发生流行规律和灾变因素[13-17],明确主要防控对象。

超级稻因营养成分的增加及株型结构的改变,田间病虫害发生量大,危害较严重[18],已成为目前大家能够接受的一个观点,但缺乏田间试验和定量分析的理论依据。本研究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超级稻上主要病虫害田间自然发生的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在水稻营养条件较好的分蘖期,超级稻更有利于稻飞虱发生,而到水稻中后期超级稻与普通杂交稻的发生量无显著差异。这可能是水稻在分蘖期处于营养生长期,体内营养物质丰富,水稻叶鞘与茎秆比较嫩绿,容易吸引稻飞虱为害,但到水稻中后期,超级稻叶片坚挺,通透性好,不利于稻飞虱的为害,才会形成水稻中后期超级稻和普通杂交稻上稻飞虱的发生量无差异的结果。也正因这一株型结构,使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比普通杂交稻轻。研究结果还表明,超级稻白叶枯病、水稻纹枯病比普通杂交稻发生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比普通杂交稻发生轻。

多年来组装集成的水稻主要病虫绿色防控技术一样适用于超级稻,但应根据超级稻病虫害发生危害特点和规律,灵活地加以推广应用。针对超级稻主要病虫害的种类与发生危害特点及规律,提出水稻生育前期重点防治稻飞虱,挑治或兼治稻纵卷叶螟,对稻纵卷叶螟防治指标可稍放宽;后期重点防治稻飞虱、水稻纹枯病、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兼治其他病虫害的防治策略。采用农业、物理、生物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有效控制超级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为害。

[1] 曾颖, 黄昊, 司嘉怡, 等.超级稻田间节肢动物群落变化动态及生态位分析[J]. 杂交水稻, 2014, 29(6): 78-81.

[2] 秦小晖. 推广超级杂交稻应注意的几个技术问题[J]. 杂交水稻, 2003, 18(4): 43-44.

[3] 黄次伟, 冯炳灿, 陈建明. 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种群增长的影响[J]. 昆虫知识, 1994, 31(4): 196-198.

[4] 张建中, 李保同, 吴建富, 等. 稻草还田对机耕双季稻病虫草发生及产量的影响[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5, 37(6): 966-974.

[5] 唐启义, 胡国文, 唐健, 等. 白背飞虱猖獗频率增加与杂交稻面积增加的关系分析[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8, 20(5): 456-459.

[6] 彭卫福, 李昆太, 曾勇军. 水稻病害的微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5, 37(4): 625-631.

[7] 李阿根, 汪爱娟, 张舟娜, 等. 超级稻甬优12 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4(5): 57-59.

[8] 杨坚伟, 杨廉伟, 丁灵伟, 等. 单季粳型与籼型杂交稻病虫发生观察及其防治策略探讨[J]. 浙江农业科学, 2011(3): 675-677.

[9] 何烈干, 马辉刚, 肖叶青, 等. 江西省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5, 37(2): 278-283.

[10] 农业部农作物病虫测报总站. 农作物主要病虫测报办法[M].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81: 10-106.

[11] 黄华英, 梁盛铭, 陈梅珍, 等.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监测与综合防控技术规程[J]. 生物灾害科学, 2017, 40(1): 58-60.

[12] 梁少玉, 黄闻桢, 梁盛铭, 等. 广东化州市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监测与综合防治技术规程[J]. 生物灾害科学, 2015, 38(4): 350-353.

[13] 陈观浩, 陈源, 张雪梅, 等. 化州市近十年稻飞虱重发生原因浅析及防治对策[J]. 昆虫知识, 2010, 47(6): 1240-1244.

[14] 陈观浩, 刘祖建, 梁盛铭, 等. 化州市近十年稻纵卷叶螟重发生原因浅析及防治对策[J]. 环境昆虫学报, 2011, 33(4): 507-511.

[15] 陈冰, 陈观浩, 江满桃, 等. 影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流行的因子分析[J]. 植物保护, 2016, 42(2): 204-208.

[16] 陈观浩, 吴冠清, 陈端, 等. 化州市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流行规律及测报防治[J]. 广东农业科学, 2008(11): 67-69.

[17] 吴冠清, 陈观浩. 晚稻白叶枯病流行程度的通径分析及预测模型[J]. 湖北植保, 2009(4): 19-20.

[18] 刘见平, 刘都才, 熊继东, 等. 超级稻病虫发生特点及其药剂防治技术[J]. 植物保护, 2005, 31(5): 39-42.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and Green Control Against Super Rice Diseases and Pests

CHEN Guan-hao1, LIANG Sheng-ming1, CHEN Bing2, YAN Song-yi2, CHEN Wei-ye2, SONG Zu-qin2

(1. Forecast Station of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of Huazhou, Huazhou, Guangdong 525100, China; 2.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Huazhou, Huazhou, Guangdong 525100, China)

The purpose of the paper is to find out the main diseases and pests of super rice in Huazhou, and their occurrence and harm as well, so as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the years of 2012—2017, the occurrence, damage characteristics and rules of super rice diseases and pests were analyzed by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in the main rice producing areas in Huazhou.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ccurrence types of diseases and pests of super rice and common hybrid rice were basically the same, while the occurrence and damage degree of them varied greatly. The occurrence and damage degree of some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of super rice were heavier than that of common hybrid rice. According to the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and rules of main diseases and pests of super rice, rice plant-hopper prevention and cure, pricking orprevention in the early growing period,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against the blight and sheath blight, and other diseases and pests in the late growing period, were proposed in the paper.

super rice; pests and diseases;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green control

S435.11

A

2095-3704(2017)03-0185-05

2017-08-17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3B020416002、2011B020416001)

陈观浩,推广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和防治技术推广工作,cgh7909986@126.com。

陈观浩, 梁盛铭, 陈冰, 等. 超级稻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J]. 生物灾害科学, 2017, 40(3): 185-189.

猜你喜欢

超级稻卷叶螟叶枯病
太仓市近年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及防治进展
棉大卷叶螟识别与为害症状
粮食 超级稻再生稻平均亩产创世界纪录
不同地理种群稻纵卷叶螟的解毒酶活性及对药剂的敏感性
2017年农业部确认的超级稻品种
湘潭80万亩超级稻增产6万吨
大蒜叶枯病重发原因分析与绿色防控技术
水稻白叶枯病菌Ⅲ型效应物基因hpaF与毒力相关
苹果炭疽叶枯病在芮城县的发生特点及防治
5%环虫酰肼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