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部分主栽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的田间抗性评价

2017-11-13范刚强王清辉杨松霖

生物灾害科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中薯主栽黔东南州

李 威,范刚强,王清辉,杨松霖



部分主栽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的田间抗性评价

李 威1,范刚强1,王清辉2,杨松霖2

(1. 贵州省黔东南州植保植检站,贵州凯里 556000;2. 贵州省黄平县植保植检站,贵州黄平 556100)

为摸清贵州省部分主栽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的田间抗性情况,于2015年对贵州省10个主栽马铃薯品种进行晚疫病抗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中薯20号、威玉3号、中薯5号为早熟品种,产量在18 000~24 000 kg/hm2,对晚疫病抗性均表现为高感,适宜在黔东南州低海拔发病不重的地区推广种植,但需加强晚疫病防治,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wy08-002250与0501-15为晚熟品种,产量分别为1 1044.5 kg/hm2和13 804.5 kg/hm2,对晚疫病抗性表现为中抗,适宜在黔东南州高海拔地区种植,需配套高产栽培技术。黑美人、2015、青薯9号为中晚熟品种,产量低,对晚疫病抗性表现为中感,建议不种植或少种植。

马铃薯晚疫病;主栽品种;抗性

贵州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第3,其中黔东南州常年种植面积约7.33万hm2,马铃薯对黔东南州粮食生产、农民增收和支撑畜牧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黔东南州温暖湿润的气候特点非常适合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每年晚疫病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成为影响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子。目前马铃薯晚疫病的主要防治措施是药剂防治和选用抗病品种,关于马铃薯品种抗性的研究已有一些报道[1-18]。为了筛选出抗性高、产量高、品质好、适宜在黔东南州生产中推广种植的马铃薯品种,2015年笔者对贵州省的部分主栽马铃薯品种进行抗病性试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分别是中暑20号、NKL-1001、黑美人、07043-003、2015、0501-15、wy08-002250、青薯9号、威玉3号、中暑5号,由贵州省植保植检站提供。

1.2 试验地点

鉴定圃设在黄平县旧州镇寨勇村,为马铃薯晚疫病常发地,最高海拔1 367 m,最低海拔519 m,平均海拔943 m,试验地海拔684 m。上茬作物为水稻,土壤沙壤,试验田面积900 m2。

1.3 试验设计

2015年2月6日播种,起垄栽培,每小区4垄,每垄种植16穴。每个品种重复3次,10个处理30个小区,小区面积30 m2,各处理小区设0.8 m隔离行,区组间设1 m隔离带,鉴定圃四周设置保护行。施用底肥分别为复合肥750 kg/hm2、磷肥75 kg/hm2、钾肥225 kg/hm2,追肥150 kg/hm2。

1.4 试验方法

鉴定圃为田间自然发病,出苗后每3天进行一次调查,待出现晚疫病中心病株后,采取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标记调查10株,每10天调查1次病情,直至马铃薯植株叶片全部枯黄为止。记载发病植株和发病植株严重度级别,计算病株率和病情指数。成熟期进行测产,计算各品种单位面积产量。调查评价标准参照马铃薯品种对抗晚疫病的抗性评价标准Ⅱ执行。0级:无病;1级:个别叶片上有个别病斑;3级:全株1/4以下的叶片有病斑,或植株上部茎秆有个别小病斑;5级:全株1/4-1/2的叶片有病斑,或植株上部茎秆有典型病斑;7级:全株1/2以上的叶片有病斑,或植株上部茎秆有典型病斑;9级:全株叶片几乎都有病斑,或大部分叶片枯死,甚至茎部枯死。

按以下标准进行抗性评价:病情指数≤1为高抗(HR);1<病情指数≤10为抗病(R);10<病情指数≤20为中抗(MR);20<病情指数≤30为中感(MS);30<病情指数≤40为感病(S);病情指数>40为高感(HS)。

2 结果与分析

2.1 马铃薯各参试品种的抗病性

从参试马铃薯品种抗晚疫病田间自然诱发鉴定结果(表1)看出,参与鉴定的10个品种中表现为中抗的品种有2个,分别是0501-15、wy08-002250,占20%;表现中感的品种有 3个,分别是黑美人,2015,青薯9号,占30%;表现感病的品种有2个,分别是07043-003,NKL-1001,占20%;表现高感品种有3个,分别是中薯20号,威玉3号,中薯5号,占30%。

2.2 马铃薯各参试品种的产量

从产量结果看最高的是中薯5号,23 905.5 kg/hm2;产量在18 000~21 000 kg/hm2的有2个,分别是中薯20号、威玉3号;产量在10 500~15 000 kg/hm2的有5个,分别是2015、wy08-002250、青薯9号、NKL-1001、0501-15;10 500 kg/hm2以下的有2个,分别是黑美人、07043-003,其中黑美人的产量最低,7 407 kg/hm2。

2.3 马铃薯各参试品种的农艺性状

参试马铃薯品种抗晚疫病田间自然诱发鉴定结果表明,试验品种早熟的有3个(中薯5号、中薯20号、威玉3号);中早熟品种有2个(NKL-1001、07043-003);中晚熟品种有3个(黑美人、2015、青薯9号);晚熟品种有2个(wy08-002250、0501-15)。黔东南州的种植模式主要是水稻和马铃薯进行轮作,马铃薯种植品种以中、早熟为主;综合抗性、产量和农艺性状,适宜在黔东南州种植的品种为中薯5号,威玉3号,中薯20号,需加强晚疫病的防控力度。

表1 2015年参试马铃薯品种晚疫病抗性及产量

3 结论与讨论

(1)供试的10个马铃薯品种中,中薯20号,威玉3号,中薯5号,NKL-1001,07043-003为早熟及中、早熟品种,产量在9 000~24 000 kg/hm2,对晚疫病抗性为高感和感病,适宜在黔东南州低海拔发病不重的地区推广种植,但需加强晚疫病的防控,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wy08-002250、0501-15产量分别为11 044.5 kg/hm2、13 804.5 kg/hm2,对晚疫病抗性为中抗,为晚熟品种,适宜在贵州省高海拔地区种植,需配套高产栽培技术。黑美人,2015,青薯9号,对晚疫病抗性为中感,为中晚熟品种,产量低,建议不种植或少种植。

(2)参试的10个马铃薯品种,表现中抗的有0501-15、wy08-002250,其他表现为中感、感病、高感。供试品种的综合产量较低,原因是供试品种到位较晚,种植时间较往年种植时间晚20 d,受3月份持续低温天气影响,马铃薯推迟出苗,植株抗逆性弱。品种间抗性差异不显著主要是受气候条件影响,3月份月均温度13.01 ℃,相对湿度83.97%;4月份月均温度18.02 ℃,相对湿度78.33%;5月份月均温度22.3 ℃,相对湿度83.1%;2—5月均温度和相对湿度明显低于历年,晚疫病发生延迟,流行速度变慢。总之受种植时间的推迟及气候条件异常变化,品种间抗性差异不显著,产量也受到一定影响,有待进一步进行试验研究。

[1] 李本金, 陈昌盛, 兰成忠, 等. 基于无毒基因的晚疫病菌指纹类型与致病型关系研究[J]. 植物病理学报, 2011, 56(3): 328-332.

[2] 陈庆河, 翁启勇, 谢世勇, 等. 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抗性及防治药剂筛选[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3, 24(10): 58-59.

[3] 龙玲, 刘红梅, 熊咏, 等. 毕节地区主栽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的田间抗性评价[J]. 贵州农业科学, 2009, 37(12): 49-52.

[4] 金光辉, 文景芝, 丁广洲. 我国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现状及建议[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2, 31(6): 20-31.

[5] 詹金碧, 江健, 石声俊, 等. 部分马铃薯主栽品种田间抗晚疫病性初步鉴定[J]. 贵州农业科学, 2009, 37(3): 47-48.

[6] 宋伯符, 王军, 张志铭, 等. 我国马铃薯晚疫病研究的进展和建议[J]. 马铃薯杂志, 1996(3): 138-142.

[7] 丁海滨, 卢扬, 邓禄军. 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机理及防治措施[J]. 贵州农业科学, 2006, 34(5): 76-81.

[8] 孙海宏, 叶广继, 王芳, 等. 引自国际马铃薯中心的品种资源在青海对晚疫病的田间抗性鉴定[J]. 西北农业学报, 2010, 19(1): 68-70.

[9] 朱杰华, 杨志辉, 张凤国, 等. 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6(9): 1936-1942.

[10] 郭志乾, 董风林, 苏林富, 等. 马铃薯主栽品种对晚疫病抗性的鉴定[J]. 中国马铃薯, 2012, 25(5): 299-301.

[11] 刘洪斌, 顾宝根, 刘西莉, 等. 马铃薯晚疫病对甲霜灵抗性机制的初步研究[J]. 植物病理学报, 2003, 48(2): 178-182.

[12] 刘波微, 彭化贤, 席亚东, 何俊蓉.四川马铃薯晚疫病生理小种鉴定及品种抗病评价[J]. 西南农业学报, 2010, 23(3): 747-751.

[13] 陈茜. 四川省马铃薯晚疫病生理小种及品种抗病性鉴定研究[A]//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植物保护与现代农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 2007: 6.

[14] 马红梅. 西北地区部分马铃薯主栽品种晚疫病抗性鉴定和抗病基因组成分析[D].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15] 蒋敏华. 农杆菌介导hrap基因的马铃薯遗传转化及抗病性鉴定[D]. 南京: 南京农业大学, 2007.

[16] 李一聪, 刘晓津, 李康活, 等. 马铃薯新品种早大白的引育[J]. 广东农业科学, 2009, 44(6): 21-22.

[17] 周茂繁. 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变异性与马铃薯品种的抗病性鉴定[J]. 湖北农业科学, 1963, 8(2): 24-29.

[18] 方树民, 翁丁河, 徐大东, 等. 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的抗性评价[J]. 福建农业科技, 2001, 2(4): 5-6.

Late Blight Resistance of Partial Main Varieties of Potato

LI Wei1, FAN Gang-qiang1, WANG Qing-hui2, YANG Song-lin2

(South-East Guizhou Plant Protection and Quarantine Station, Kaili 556000, Guizhou, China; Huangping Plant Protection and Quarantine Station, Huangping 556100, Guizhou, China)

The testing was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sort out the resistance of 10 main varieties cultivated in Guizhou Province in 2015.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Zhongshu-20, Weiyu-3 and Zhongshu-5 showed highly susceptible with potato late blight. Their yield were between 18 000 hm2and 24 000 kg/hm2, which were early varieties, and were suitable for promotion in low altitude South-East Guizhou areas with low incidence. Also, control measures must be strengthened and high-yield techniques must be matched in their actual cultivation. wy08-002250 and 0501-15 showed moderately resistance to potato late blight. Their yield were11 044.5 kg/hm2and 13 804.5 kg/hm2, respectively. They were late varieties, and were suitable for growing in high-altitude South-East areas. Also, high-yield techniques must be matched in their actual cultivation. Heimeiren, 2015 and Qingshu-9 showed moderately susceptible with potato late blight. They were medium late varieties, and their yield was low, and so they were recommended to plant less or not to grow.

potato late blight; main cultivation variety; resistance

S532

A

2095-3704(2017)03-0168-04

2017-08-25

2017-09-05

贵州省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及综合防控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黔农植保[2015]1号)

李威,农艺师,主要从事植物保护试验示范研究与技术示范推广工作,qdnliwei@163.com。

李威, 范刚强, 王清辉, 等. 部分主栽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的田间抗性评价[J]. 生物灾害科学, 2017, 40(3): 168-171.

猜你喜欢

中薯主栽黔东南州
粤西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捕鱼节上捉鱼忙
金华市金东区早熟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11个中薯马铃薯品种在高原农牧区夏河县的引种表现
补妆
梨树建园时为何要配置授粉树
中薯系列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
上饶早梨主栽品种病毒种类分析及其茎尖脱毒技术效率比较
黔东南州广场体育文化探析
关于促进黔东南州微型企业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