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语言知识的分析

2017-11-11谭雪梅

速读·中旬 2017年11期
关键词:语言知识文言文高中语文

摘 要:文言文是高中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但是我国优秀的文化绝大多数是以文言文为载体的,因此,无论是高考还是将来深造,学好文言文对学生来说都显得非常的重要。为此,笔者基础自己的教学经验,对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语言知识从基础知识、文化知识和思想价值三方面进行了一些框架分析,以期能对诸位同仁的教学有所裨益,对学生学习文言文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语言知识

一、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基础知识

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语言基础知识包括三个方面:字、词、句式。这三者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它是构成文言文的基础,是具体的知识,也是学习的重点。

1.字、词

与白话文不同的是在文言文中能表达具体实际意义的词语多是一个字。文言文中的词包括实词和虚词。实词是指具有实际意义的词语。虚词指的是辅助句子构成一定的句式,从而使得作者的意思情感得到充分的表达。从句子的构成来看,实词负责承载意思,虚词负责句子的结构,实词负责内容,虚词负责结构。比如人教版《语文1(必修)》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中的“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矣”“也”“已”都是虚词,三个共同构成了一个感叹句式,其余的都是实词,承载了感叹的内容。如果没有实词,句子便不可能表达完整的意识,如果没有虚词,用来表达情感,判断等的特殊句式便难以构成,从而使得作者的意思无法充分的表达出来。在学习字和词时有这么几点注意的:

一是字的“同”和“通”。同,指的是同一个字的不同写法,他们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可以完全互换使用,这种字之间就是“同”的关系,比如人教版《语文1(必修)》第5课《荆轲刺秦王》中的“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其中“夏无且”中的“且”同“雎”,也就是说在古代这两个字是同一个字。通:是通用意思,本来是两个字,但是因为读音相同或者某一层意思相同,而能相互替换,如《荆轲刺秦王》中的“卒起不意,尽失其度”中“卒”因为读音和“猝”相同,所以被通用。在“同”的情况下,两个字的读音相同,在“通”的情况下,有时两个字读音不同,这个时候读原字的读音。

二是词的古今异义。即从词语的构成上来讲,这个词古代是这个样子,现在也是这个样子,但是从词语的意思上来说,古代的意思和现代的意思完全不一样。在翻译时要用古代的意思,例如人教版《语文1(必修)》第6课《鸿门宴》中的“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中的“非常”现代意是十分、很,是一个程度副词,古代意是意外变故,是一个名词。

三是字、词的活用。这是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预言之基础知识的难点。判断一个字或词是否活用,关键是看它在句子中所处的语法结构位置,如果它所处的位置是他这个词性所处的位置,那么他就没有活用,如果他所处的位置不是他这种词性所处的位置,那么这词就活用了,他所处位置,应该是什么是词性的词,他就被活用中什么词性了,比如人教版《语文1(必修)》第6课《鸿门宴》的“沛公军霸上”中的“军”本来是名词,在句子中应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但是在这句中它却处于谓语的位置,因此我们判定这个字活用了,而谓语是动词来承当的,因此,这个字被活用为动词。当训诂成:军,驻军,把军队驻扎在……。还有一点需要说明,字词的活用名词可以活用为动词、名词可以作状语,而词的“使动”一般是动词的活用。

2.句式

这是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与知识的重难点。但是高中文言文句式的難不是自身的难,而是不会的难,也就是说,在高中的文言文的句式一但学会便不再是难点。高中文言文中的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介宾结构后置、疑问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固定句式等等,这些句子只要记住他们的结构特点便能分辨清楚,比如判断句有主要有“……者,……也”、“……者也”和“……,……也”三类,只要记住他的结构,一下子就能分辨出来,被动句主要以“为”“所”“见”等词为标志,介宾结构后置、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可以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果而分辨出来。

因为句式细分析起来不叫繁烦,此处不再细述。

二、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文化知识

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中除了一些基础知识之外,还有文化知识和思想价值观念。这一部分知识表面上看虽然不属于语言知识,但其实质却与语言知识紧密相连,如果对这一类知识没有一定的了解,那么对于文言文中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会带来极大的困扰。

在高中语文教材的文言文中哟大量的文化知识,比如人教版《语文1(必修)》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为什么把“不仁”“不知”“不武”作为“吾其还也”的理由呢?这就必须了解《左传》这本书和儒家思想。《左传》是左丘明为孔子编订的史书《春秋》所做的注解,而孔子的儒家思想讲究的就是“仁、智、勇”,他认为这三者是尧舜禹等上古先王,行事立身的根本,因此也是需要后世效仿的,违背了“仁智勇”,会遭受遭难的,因此便解释了“不仁”“不知”“不武”所以“吾其还也”的原因。

三、总结

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学习以语言基础知识为主,但是有关的文化知识却不能被忽略,这一部分知识不但能让学生了解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有助于学生更深刻、更准确的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参考文献:

[1]陈立红.文言文教学要抓住实词的根——字形[J].课外语文,2017,(18):66.

[2]黄慧.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教材文言文选编研究[J].新课程学习(中),2014,(07):175-176.

[3]王贺.高中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贯彻浅思[J].现代交际,2014,(01):179.

[4]陈小梅.对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语言知识的分析[J].高中生学习(师者),2013,(07):38.

[5]黄强军.从语文教育大讨论看语言知识内容的发展状况[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0,(03).

[6]李玉兰.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文言文语言知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作者简介:

谭雪梅(1988.12—),女,汉,四川内江,中学二级高中语文教师,大学本科。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言知识文言文高中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会背与会默写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文言文阅读练习
浅谈语言知识与技能教学中存在困难
构建框架,理清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