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冷三题

2017-11-11酱香老范

杂文月刊 2017年19期
关键词:三题酱香钱穆

●酱香老范

高冷三题

●酱香老范

“不因人热”

网上曾热传一封“美国教授开除中国研究生”的信。教授很反感那学生的“机巧”作风,举例说:“你刚来的时候,和我谈话,动不动就扯出一些社会‘名人’,这个,那个,你跟他们都认识……也不知道你为什么要把这些人的名字夹在你和我的谈话中……他们与你我都无关。想用社会‘名人’来衬托你自己的地位,要么是骗人,要么是骗自己,都是想掩饰你先天的不足,没有自信心。”喜欢吹嘘自己与名人的交往,借此自抬身价或以求上位,那是“秃子跟着月亮走——借光”。

当年,很多人(包括贩夫走卒)在社交场合有一句口头禅:“我的朋友胡适之。”这固然体现了胡适社交广、人缘好,但想必其中不乏以攀高结贵而自炫者。陈丹青说:“我每讲演,年轻人就上来要签名,要拍照,我只好像三陪小姐似的陪着耍,不然伤了年轻人的自尊心。现在容我说句狠话,真有出息的青年,不做这类事。”想方设法攀附名人以自我显摆,其实是自我掉价。

《东观汉记·梁鸿传》:“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典故“不因人热”,原指不趁他人热灶烧火煮饭,演变为成语后,比喻为人孤傲,也比喻不轻易依赖别人。书法篆刻大家、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王福庵曾将此四字刻印。自尊自爱者“不因人热”。

善哉,“一个人”

被誉为“第一个占领近代科学重要位置的中国人”──数学大师陈省身,晚年答记者问时说:“大家都鼓吹交流,讲科学需要合作,需要相互帮忙,这有一定道理,但不全对。真正好的工作,第一流的工作,是一个人做出来的。一个人的创见是自己努力和灵感的结晶,很少是一群人讨论的结果。”钱穆说:“学问之事,贵能孤往。”“孤云”是其为数不多的笔名之一。钱锺书说“学问是荒江野岭中几个素心人彼此间的事”,流布甚广。一个顶尖数学家,一个国学大师,一个“学者中的学者”,在业内皆“第一流”。无论他们的夫子自道,还是一生的学术历程,其“第一流的工作”,都“是一个人做出来的”。“第一流”的业绩和“一个人”的“孤往”,大有关系存焉。

抗战时,钱穆随西南联大南迁到昆明,但他有意在省城外围的小县择居而住,有课务才赶到昆明,平时便在此独居著书,近50万字的《国史大纲》历时一年而成。陈寅恪到此访友,叹道:“在此写作真大佳事,然使我一人住此,非得神经病不可。”后来钱穆回苏州,借耦园隐居一年,撰成50万言《〈史记〉地名考》。晚年他回忆这两段经历,自称“生平最难获得之两年”。其“孤往”之深,连陈寅恪也为之叹服。

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在《伊甸园之东》中说:“群体从来不会发明任何东西。珍宝藏在一个人的孤独的心灵中。”善哉,“一个人”。

“未学人事”

抗战时,陆俨少在成都想举办个人画展。有人对他说:“你要开个展必须去见一下四川省教育厅长。”陆就带了一张画去了。厅长看画后说:“画可以,但在成都开画展人事第一,作品第二。”陆老后来回忆:“我这个人有戆脾气,不通世故,回答他说:‘我二十年学画未学人事。’他说:‘这样画展是开不好的。’我也知道人事第一,但我这个人不会人事、不会交际,直到现在还是不会。”

当今有人出书画作品集,前面五分之二篇幅是高级别的领导、在书画协会中任要职的达人或圈内所谓名人的各类题词。在京城某个人名义的艺术馆中,各路名人祝贺或捧场之作,数量多于馆主作品。看来如今某些人很懂“人事第一,作品第二”之混世术、盗名术。

陆俨少主张并践行“三分作画、三分写字、四分读书”,将十分心思全用在艺术本身和相关文化修养的积累上,并对“现在有些画家是三分作画、三分宣传、四分社交”的现象极为不屑。他有一篇文章题为《学画不能太重名利》。而那些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宣传、社交”上,信奉“人事第一”者,“太重名利”。晚清篆刻“黟山派”开宗大师黄士陵有一方印:“臣受性愚陋,人事多所不通。”(出自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不通”者,不屑“通”也,和陆俨少的“不会人事、不会交际”遥相呼应。

猜你喜欢

三题酱香钱穆
钱穆的容与化
吾乡三题
论茅台镇酱香酒发展前景及投资分析报告
中脉名酒事业部 领航酱香白酒之旅
酱香永存
论钱穆的地方自治思想
父亲对钱穆的教诲
酱香大鲵皮肤泡制酒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物品三题
走实群众路线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