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亲子沟通游戏化团体心理辅导服务浅议

2017-11-10孙颖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亲子沟通游戏化心理健康

孙颖

摘 要:将亲子沟通与游戏化相结合,探讨亲子沟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影响亲子沟通的有文化差异,沟通频率、代沟、目标以及沟通的方式有关,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服务,促进亲子沟通。

关键词:亲子沟通 心理健康 游戏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0-0054-02

1 项目简介

游戏化,是将游戏的机制运用到非游戏活动中,进而改变人的固有行为模式。本项目创造性地运用游戏化手段设计亲子沟通团体心理辅导项目,将游戏化理论投入实践,将传统团体心理辅导服务加以创新,针对现代家庭缺乏沟通的现状,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服务,促进亲子沟通,改善亲子关系,促进青少年心理的健康成长。

2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根据调查,现今许多家庭对亲子沟通缺乏重视、认知和技巧,许多青少年在缺乏沟通的环境下产生自闭、抑郁甚至更严重的心理问题,本项目致力于探讨可以推广实施的有效解决的方案,让父母与孩子更好的去面对和解决沟通问题。通过青少年亲子沟通游戏化团体心理辅导服务让父母了解亲子沟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明确沟通目标,掌握沟通技巧,提升沟通质量,预防心理问题,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具备一定商业前景的服务项目。

本文着重介绍游戏化的概念、特点,以及将游戏化手段运用于团体心理辅导设计的具体操作,从提高亲子沟通内容质量、改善亲子关系、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三个方面入手,针对11-16岁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来设计亲子沟通的具体目标,针对具体目标引入游戏化手段设计亲子沟通团体心理辅导项目。

3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第一,游戏化理论更多应用于商业,本项目将游戏化理论投入宇对青少年成长实践并科学应用,是对游戏化理论的探索和发展。第二,本项目是对传统团体心理辅导项目的创新与优化,提高了传统团体心理辅导服务的实效性、参与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第三,本项目针对11-16岁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采用切实有效的方式来改善家庭质量,既是对真实生活场景的再现,又是对即将发生问题的模拟,用分享、体验、感受的方式,体验成长,避免了因沟通问题导致的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

4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4.1 应用价值

家庭是社会的单元,良好的亲子沟通更是国家安定和谐的基础和保证,本项目旨在提高亲子沟通质量,将亲子沟通游戏化,使亲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互相交流,以亲子沟通的完成度为考察对象,对于完成度高的家庭加以奖励,以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来促进亲子之间的交流,结合实际,更有说服力和真实性。

4.2 现实意義

青少年心理亲子沟通团体心理辅导与游戏化设计相结合,既是对传统团体心理辅导的发展和创新,又是对游戏化理论的探索和实践,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第一,通过游戏化团体心理辅导项目,让父母更懂得将教育与沟通结合在一起,让青少年们在沟通中自我成长。第二,游戏化团体心理辅导项目解决亲子沟通的频率较低的问题,让父母意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增加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减少亲子之间的代沟,给予青少年正能量,让沟通更加有效。第三,游戏化团体心理辅导项目可以培养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1],让父母将沟通与能力联系到一起,在给予孩子物质上的满足的同时聆听孩子心声。第四,把亲子沟通游戏化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亲子关系、丰富亲子沟通内容。

5 具体内容

本项目的团体辅导方案设计主要以亲子沟通内容提升、改善亲子关系质量和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三面内容为主要目标,运用游戏化手段设计逐级进阶的团体心理辅导服务,使亲子沟通服务项目更具商业性、趣味性、操作性和科学性。

5.1 以提高沟通内容质量为目标的游戏化团体心理辅导服务设计

理论背景:研究表明,文化背景、话题选择会产生沟通差

异。[2][3]在西方国家,人与人之间观念较为开放,许多在我们看起来禁忌的话题信手拈来。而在东方国家,人们相对保守,大部分家长都有一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将一切寄托于孩子身上,认为只有孩子成为人中龙凤才算是过得幸福。于是父母们为了不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父母与孩子的沟通话题都是学习学习再学习。现在,很多家长面临不知如何与孩子沟通的难题。好像除了学习,就和孩子没有什么说的了,而学习又恰恰是许多孩子最不愿意提及的话题。

设计概要:在以提高沟通内容质量为目标的游戏化团体心理辅导服务设计中,我们融合性知识、性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禁忌话题沟通技巧、以及人际、学习等常规话题等内容作为沟通评定标准,进行场景设计和任务设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表现出正确沟通行为的家庭或个人将获得奖励,例如,晚餐话题场景中,沟通话题比较多元的家长或沟通策略理性的孩子会在游戏进行的过程中获得奖励,而奖励也是多元化甚至意想不到的,例如身份升级奖励,孩子获得直接与家长互换身份的奖励等。

5.2 以改善亲子关系为目标的游戏化团体心理辅导服务设计

理论背景:沟通的频率影响亲子关系,根据研究表明,父母与青少年的沟通频率极低。[4]父母的爱很少会化为语言,而青少年对父母的默默付出很少知晓。这样导致父母与青少年之间对彼此都不甚了解,关系慢慢变得淡漠,父母与青少年之间的隔阂将会愈来愈大。这时候沟通的重要性就展现出来了,亲子之间和谐友好的沟通,有利于彼此的相互了解,使亲子关系更加亲密。

沟通的内容会影响亲子关系。有些研究表明,亲子之间的沟通问题之一是存在极大的代沟,父母与孩子的生活环境不同,接受教育不同,社会渲染不同,导致亲子间的思想和意见不同。[5]在沟通方面上,父母不了解年轻一代的随性,孩子不了解父母一辈的固执,两代人生活阅历的不同,社会责任不同。两者所喜欢的和所厌恶的事物不同,出现代沟是不可避免的。[6]沟通时不了解对方的想法和喜好,那么沟通便没有意义。沟通是彼此心与心的交换,我们应该接纳代沟的必然性、认识代沟,化解代沟,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7]endprint

沟通的目标会影响亲子关系。根据研究表明,沟通可以培养社会适应能力,而社会适应能力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8]。现在许多人都是在父母的溺爱下成长的,父母对于孩子有求必应,却很少与其沟通。去了解孩子,去培养孩子坚韧的心性和强大的社会适应能力。长久以来,孩子在没有挫折的环境下长大。成年之后步入社会,就会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丧失努力的意志和为未来拼搏的信念。

设计概要:以提亲子关系为目标的游戏化团体心理辅导服务设计,我们会针对沟通的频率、沟通的内容和沟通的目标进行游戏化操作,让沟通频率多、内容优秀和目标明确的家庭更快的进阶,通过游戏化设计,沟通能力弱的家庭也能获得优质的体验,在游戏中获得更大的动力和成长感,有所收获,就像玩电子游戏的成瘾机制一样,让人有连续不断的参与感和幸福感、卷入程度。

5.3 以心理健康为目标的游戏化团体心理辅导服务设计

理论背景:研究表明,现如今亲子之间沟通问题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心理的重要因素,然而有许多家庭对于沟通问题并不看重。一些研究者把亲子沟通,分为鼓励式沟通和有问题的沟通,结果发现,鼓励式沟通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正面影响,有问题的沟通则有负面影响。[9]

中国自古以来遵从棍棒底下出孝子,于是出现了许多“虎妈式教育”。轻则打骂,重则体罚。很少有父母对孩子们做的事加以赞赏。其实,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更能激发孩子的潜能和动力。根据研究表明,良好沟通是对青少年的肯定性评价,有利于青少年的发展和成长。[10]在轻松的环境中,多表扬,多鼓励的父母与青少年能够更为直接、更为耐心地讨论相互之间的意见的不同之处,较少出现沟通问题。[11]

与之相反,有问题的沟通会让青少年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甚至自卑抑郁。[12]许多家长在沟通方面摆出高高在上的样子,以过来人的身份全盘否定青少年的想法。长久以来,青少年会不敢表现自己,没有主见,一切以父母的命令为准。这样的青少年深受有问题的沟通的打击,心理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设计概要:在以心理健康为目标的游戏化团体心理辅导服务设计中,我们更多提倡正确的亲子沟通以减少有问题的沟通,通过在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中运用积分、徽章、排行榜[13]等游戏元素来将对有助于心理健康水平提升的具体因子加以鼓励,例如在团体辅导的进行过程中有家长对孩子积极的表达情绪,并且得到孩子的正面回应,我们会判定这是一次有效的沟通,会通过加入总分,贴徽章,提前进阶等方式加以鼓励;反之则加以惩罚:例如,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的沟通过多,比如家长在团体心理辅导游戏中责骂孩子次数过多,或者没有得到有效回应,累计达到一定的标准则被列入“小黑屋”,家长和孩子要进行连续五分中的“拥抱”或者完成3个以上正面沟通任务才能正常进入下一阶段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6 方案举例

目标:性知识的应用、防范意识的加强、禁忌话题沟通技巧、性知识、性教育等。

行为:主动沟通、恰当反馈等。

角色:家长、孩子。

周期:1小时。

乐趣:幽默互动、奖励、场景上的进阶设计、参与感、突破自我。

活动时间:30分钟

活动程序:

①将家长与孩子分为两组,每对亲子分别发放相同数字的号码牌。

②让家长与孩子自我介绍,让孩子认识每一个家长。

③家长抽取号码,去假扮陌生人接持有抽到号码的孩子回家。

④孩子在学校等待,可自主选择是否离开。

⑤家长成功带走一人计一分,孩子成功拒绝一人计一分。用时越短得分越高。

討论与分享:

①当孩子在学校等待的时候,看到其他人被带走心情如何,是否焦急?

②当发现被认识的人所欺骗,是否感到失落并提醒自己不再如此轻信他人?是否知道有许多受害者都是熟人作案?

③游戏结束后,计算每一组亲子的得分,得分最高者给予奖励。

④活动结束后,孩子是否对此事加强了防范意识,是否从中学习到了如何保护自己?

参考文献:

[1] 雷雳,王争艳,刘红云,张雷.初中生的亲子沟通及其与家庭环境系统和社会适应关系的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2(03).

[2] 肖群忠.孝与友爱:中西亲子关系之差异[J].道德与文明,2001(02).

[3] 陈文凤.五种亲子沟通话题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J].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07(11).

[4] 房超,方晓义.父母—青少年沟通的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3(01).

[5] 周怡.代沟现象的社会学研究[J].社会学研究,1994(07).

[6] 高燕龙,郭喜荣,马硕.用唯物辩证的方法看父母与子女的代沟问题[J].才智,2015(03).

[7] 孙丹.教育学视域下初中生亲子代沟研究[J].江南大学,2016(06).

[8] 张檬.中学生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及其关系研究.河北大学,2015(05).

[9] 安伯欣.父母教养方式、亲子沟通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2004(04).

[10] 张琳,黄喜珊,梁碧珊.关于表扬的心理学研究及其教育启示[J].心理研究,2012(06).

[11] 雷雳,王争艳,李宏利.亲子关系与亲子沟通[J].教育研究,2001(06).

[12] 吴念阳,张东昀.青少年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4(07).

[13] 尚俊杰,萧显胜.游戏化学习的现在和将来——从GCCCE 2009看游戏化学习的发展趋势[J].远程教育杂志,2009,(05):69-73.endprint

猜你喜欢

亲子沟通游戏化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用关心化解家庭教育中的强迫
智障儿童亲子沟通能力评估的研究进展
为幼儿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游戏化语言:幼儿园活动游戏化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