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爨而食缌麻之亲

2017-11-09姜付炬

伊犁河 2017年5期
关键词:同窗伊犁聚会

姜付炬

我们一百多名天津学生,1964年7月2日西行万里到新疆,在伊犁学校同窗不足两年,在以后的歲月里形同家人,亲如手足。外人不解,经常问疑。我答道,古人云:“既同爨(cuan)而食,合有缌(si)麻之亲”。我们虽非兄弟骨肉,然有共车之缘,同爨之亲,同窗之义,同走一条路,同饮一渠水,同唱一首歌,最美好的青春回忆中有你,有她,有我:

伊宁市北大营伊犁畜牧学校和伊犁农业学校暑假静静的校园,祖国大街24号油漆剥落的大门,教室里明亮的灯光,清晨召唤起床出操的钟声,校园里悠扬的合唱,果园里青涩的苹果,校园里五味杂陈的故事,还有同学们一张张稚嫩清纯的面庞。

我们同爨而食,清可鉴人的淡奶茶,焦黄诱人的包谷馕,每晚必喝的素面汤。

我们同窗而学,汪刚老师的半懂南音,张指导员的革命训话,半工半读的沉重劳动。

我们同曲而歌,百人合唱的歌颂祖国,婆娑起舞的麦西莱甫,走在大路的雄浑战歌。

学校毕业后,单位有别或天各一方。我们依然息息相通,相互鼓励,相互扶携,甘苦分享,来往不断,聚会时常。“同爨而食”让我们忆青春、续前缘、话友情。

1974年7月2日,我和商宗荫在蔡燕家度过。蔡燕下厨小炒,刘荣拿出珍藏的北京二锅头,我们举杯纪念进疆十周年。

1984年7月2日,伊犁同学在陈金铭的电力公司会议室举行纪念进疆20周年活动。会后在伊犁宾馆聚餐,席前合影留念,席间箸匕交错,推杯换盏,欢声笑语,歌舞翩翩。江秀珍老师与刘国爱同学共舞《花儿与少年》,成为聚餐的高潮。第二天同学们再次聚会伊犁河畔,李楹同学为大家带来一只羊,沈成文、李树田、陈金铭等同学挖灶埋锅,烧水烹羊,为同学们准备野炊。此次聚会开启了每年7月2日一小聚,五年、十年7月2日一大聚的先例。

以后的1994年7月纪念进疆30周年、1999年7月纪念进疆35周年、2004年7月纪念进疆40周年、2009年7月纪念进疆45周年分别在伊犁和天津举办了活动。“同爨而食”定型为纪念活动的主要形式。

2006年7月、2007年7月和2008年7月我们先后为在伊犁属相为狗、猪、鼠的同学们60大寿集体庆生,同样是“同爨而食”,欢聚一堂。

《礼记·檀弓上》:

“或日,同爨缌。”孔颖达疏:“既同爨而食,合有缌麻之亲。”“缌麻之亲”为五服血亲。本文题目《同爨而食缌麻之亲》,将其引申为共同在一口锅里或一个灶上吃饭,虽非血亲,却亲如手足。或问,世上有许多人虽“同爨而食”半生,却不像你们一样“亲如手足”。甚至同母同父,却无手足亲情。何也?

传统道德和归属心理是维系我们这个集体的纽带。我们生在旧中国长在新中国,传统道德依然种在我们的基因里,重义轻利,重情轻怨。我们虽然仅只同窗两年,却维系我们于今五十多年。这条纽带就是七月——伊犁,1964年7月的伊犁,我们归属于那个红色年代的边城伊犁,归属于祖国大街24号。

猜你喜欢

同窗伊犁聚会
伊犁放歌
鹧鸪天·赴乡同窗忆春秋
广州车站与同窗偶聚
刘秀苦寻同窗
伊犁将军长庚
打伞的人
刘秀苦寻同窗
咏伊犁风光词两首
生日聚会玩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