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学研合作培养高素质药学人才的创新实验基地建设

2017-11-08曹青日刘扬游本刚杨红崔京浩张学农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43期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

曹青日+刘扬+游本刚+杨红+崔京浩+张学农

摘要:传统的高校教学模式已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禁锢,产学研合作教育则是培养高素质药学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对产学研合作与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关系的探讨,本文主要阐述了产学研合作创新实验基地建设是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个有效途径。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高素质药学人才;创新实验基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3-0005-03

随着全球新医药产业的迅速发展,药学科学的学科基础和技术手段发生了深刻变化,医药产业也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新发展阶段。根据我国医药事业发展规划,我国正由一个医药生产大国转变为医药强国,新药研制也由仿制为主向创制为主转变。除了研究型人才、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医药产业的发展推进,更需要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药学人才[1]。

江泽民同志曾深刻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列。”[2]目前,在培养具有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方面,高等药学教育不仅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还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重视高等教育的历史、现在和未来,积极创新改革,为学生营造一种既能培养扎实的基本功,又能充分发挥个性和创新思维的空间环境[3,4]。近年来,为了建立适合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模式,许多地方的政府、学校、企业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实践与探索。但是在实践中仍存在不少问题,须引起高度重视。为此,通过对高素质创新型药学人才培养途径与模式的探索,我们发现产学研结合创新实验基地建设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创新实验基地的必要性

1.知识经济社会需要高素质创新型人才[5]。21世纪是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创新,知识创新需要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而高等学校在知识的创新与创新人才的培养中,承担着主要责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创新的水平和速度,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掌握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是经济竞争的核心。而掌握和应用信息的源泉,在于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种人才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和根本所在。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出路。

2.世界医药发展离不开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随着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药学科学的学科基础以及技术手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新世纪医药产业被许多国家和地区竞相列为重点扶持发展的战略产业。根据我国医药事业发展规划,我国正转变为医药强国,新药研制也由仿制为主转向创制为主。因此,医药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一批研究型人才、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而且需要大批能够从事一线生产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药学人才。

3.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限制了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5]。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分强调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和通过考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不利于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目前高等教育对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综合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因此更难以培养出大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我国传统高等教育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强调“三个中心”,即以课堂讲授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其效果只能是积累和记忆前人的知识遗产。因此,改革不适合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建立起可提高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教育模式,才能为社会培养和造就大量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缩短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高等教育之间的差距。

二、产学研合作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系

高校教学单位、医药科研机构和制药企业的合作,是本着互利性、协调性和教育性等原则进行的。教学单位培养药学人才,主要是通过与产学研基地签订合作协议,充分利用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和企业资源来实现的。当然,教学单位与企业合作,对企业来说并不是没有益处。企业可以对员工进行再培训,挑选优秀人才,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1]。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产学研合作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产实践环境和真实的锻炼机会,让学生通过在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付诸实践,直接锻炼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素质。教师参与医药科研机构和制药企业的科研项目,及时了解医药领域动态及发展走向。②部分科研机构和企业骨干人员,直接参与学生的开放性实验教学或毕业实习指导工作,能将最新的科研成果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将科研机构与企业第一线的信息、经验直接带给学生,有利于促进他们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③打造、巩固和完善创新应用型高素质药学人才培养模式。

三、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型人才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医药高等院校与企业、研究机构进行产学研合作,但效果甚微,實践中也存在不少问题[6]。这需要引导我们的高度重视。

1.高校对产学研合作认识浅薄。部分医药院校对产学研合作认识不够深入,简单地将“放羊式”的顶岗实习作为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院校仍然强调在校期间学生学习应以课堂学习为主,实验实习为辅,这种教育理念与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思路不相符合。

2.实验基地不能满足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目前医药院校实验实训基地条件欠佳,很难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平台。实训场地不足,无法满足生产性实训的需要;具有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功能的设备不足,无法吸引企业来校开展合作,这些是导致当前医药院校产学研合作层次普遍偏低、深度不够的重要原因。

3.传统的教学体系无法适应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产学研结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其具体表现有:①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获取,轻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教材内容过分注重知识的系统性,缺乏创新性和实用性;封闭式的一元化办学模式,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严重脱节。②专业教师队伍中主要以学术型教师为主,缺乏双师型教师队伍,绝大多数教师都是从学校门进学校门,缺乏企业的实践经历,难以培养创新型人才。③高校对教师的评价第一标准仍然是教学工作量和教学成果,加重教师负担与压力,极大地打击了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积极性。④在教学质量监控上,由于学生分散在不同的企业顶岗实习,缺乏过程管理和实时监控,实习成绩的考核难以统一标准,使产学研合作的实效大打折扣。endprint

4.科研机构与企业的积极性不高,认识不到位。医药院校在实施“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扮演的是组织者、策划者和实施者的角色,学校和学生是主要受益者。企业和科研机构普遍认为教育和培养人才是高校单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不能认识到自身在产学研合作中也能获得优秀人才并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这是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

5.缺乏有效的产学研合作保障机制。政府部门尚未建立对产学研合作实质性的政策,因此,产学研合作模式难以形成长远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成熟的合作机制。目前政府实质性的投入不足,有效财政和政策支持短缺,使得产学研合作从制度上得不到保障,产学研合作仍然停留在一种自发的、浅层次的阶段,并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因此,需要开展对其有效性的探索。

四、产学研合作创新实验基地的建设思路

我院本着“加强基础、拓宽口径、强化应用、重视实践”的人才培养原则下,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教学运行和管理机制、教学组织形式等多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建立以产学研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主题的创新实验基地。

目前,建立了校内以苏州大学新药研发中心为核心,并遴选苏州、无锡、上海等医药研发企业组成药学专业本科实验基地。实验基地以自主、开放与创新为原则,以学生为主体、指导老师为主导作为培养模式,充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基地的场地、仪器、图书文献、网络资源等所有资源,面向所有基地学生开放向;鼓励学生参与相关课题与项目研究,勇于实践,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拟定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好的培养计划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提,我院在产学研合作教育过程中,通过校企双方合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企业高级技术人员与学院各专业教师一起认真修订教学计划,改变以往过多地依赖高校一方面的经验的状况,形成定单式的培养计划。

2.建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与教学管理制度。我院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开发从创新能力出发,主要包括四个阶段:学习需求分析、课程开发、课程实施以及课程体系评估。在课程建设实施过程中,从学习者和工作场所反应、学习效果、学生上岗的适应性等方面进行监督控制。我院还建立了一系列的教学管理制度,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制度,教学观摩示范制度,教学考核评比制度,实验教学报告管理制度,开放实验室管理制度,共享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毕业生检查与考核制度等。

3.设立开放实验室。我院建立了一个校级“新药研发中心”。中心现有二十多个研究室,七千多平方米的专业实验室、一千多万元的实验仪器和设备。目前,新药研究中心不仅为教师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的科技平台。同时,新药研究中心以研究室为核心,课题组负责制设立开放实验室,并设立以教师新药研发、科研创新项目为主题的开放课题。课题全面对学生开放,学有余力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选择相应实验室参与科研活动。学生既可以根据理论课程及时了解或掌握某个单元操作,也可以参与教师和研究生的课题,完成一个系统的研究项目。开放课题通过系统的实训,使参与学生尽早地得到科研道德、科研意识和科研方法的训练。

4.建设产学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我院以“苏州大学新药研究中心”为平台,与“苏州工业园区纳米园”和“苏州高新区创业园新药创制中心”以及五家苏州大学附属医院为核心建立了续签长期的合作办学协议。本着互惠互利原则,形成了稳定的产学合作的关系和机制,符合学校在办学规模、专业拓展等方面的发展方向。每年开一次的校企合作,就学院办学方向、专业设置、发展规划、招生工作、管理制度、培养模式、就业制度等重大事项做出决策;在办学过程中与市场紧密结合,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制定和修改培养计划,合理利用校企的教育资源和优势,以培养学生的基础素质、综合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企业为药学院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和见习岗位,最大限度发挥依托产业办学的优势。

五、结束语

民族医药产业与国际同行的竞争,实质是行业创新型人才的竞争,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支持。医药高等院校要以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体系为基础,以科研、教学、生产的一体化为发展战略,以产学研合作为办学方向,而这正是构建产学研基地,依托实验基地的一体化功能造就药学人才,积极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案。药学类院校要积极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与医药企业和研究院所的合作,才能构建一个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的高等药学教育体系,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药学人才。

参考文献:

[1]谭倪,肖新荣,聂长明.论产学研合作教育对新型药学人才的培养[J],高教论坛,2010,(4):63-65.

[2]李敬湘.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高校教学改革[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2(Supp l):187-188.

[3]胡恩华.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步探索[J],科技管理研究,2001,(2):58-66.

[4]许晓晖,王秀荣.对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再思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4(6):143-145.

[5]孟庆繁,逯家辉,王贞佐,等.探索性实验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J],实验室研究與探索,2004,23(1):85-88.

[6]邓才彬,谢庆娟.医药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有效性探讨[J],重庆医学,2010,39(18):2443-2445.endprint

猜你喜欢

产学研合作
产学研合作背景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探究
基于系统思维的高职产学研合作评估体系探析
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地方高校科研成果培育研究
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制约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