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三维平衡施肥和不同种植模式提高夏玉米产量的试验报告

2017-11-07长葛市农业林业局乔超峰

河南农业 2017年11期
关键词:同播单粒种肥

长葛市农业林业局 乔超峰

利用三维平衡施肥和不同种植模式提高夏玉米产量的试验报告

长葛市农业林业局 乔超峰

长葛市夏玉米生产,一直采用的都是贴茬直播,喇叭口期追肥,多数群众采用“一炮轰”的施肥方法,主要追施氮素肥料。近年来,为了提早播期,贴茬直播还在应用,种肥同播已经达到90%,肥料的品种以高氮复合肥为主,并且施肥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产量在500 kg/667 m2上下徘徊。常年麦秋两季大量使用化肥,特别是含高氯的氮肥,破坏了土壤生态环境,造成土壤板结、土壤盐碱化程度逐年加重,土壤有益微生物逐年减少,土传病害逐年加重,不利于玉米正常生长发育,直接阻碍着玉米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在种植方式方面,目前大面积玉米种植采用的是等行距单粒播种和宽窄行单粒播种,玉米种植密度始终在4000株/667 m2,大部分农民群众一直担心玉米种植密度过大,会造成玉米倒伏,田间郁闭,病虫害严重。农业部2007年就提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做到“一增四改”,“增”就是要增加种植密度500~1000株/667 m2。为探讨三维平衡施肥技术和不同种植模式对提高玉米产量的效果,2016年玉米夏播期间,长葛市农业局在豫粮集团承包流转的耕地上,做了大面积试验示范,现将结果与分析报告如下:

一、试验设计及要求

试验区设在石象镇豫粮集团承包流转的耕地上,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有灌排条件,土壤为黏壤土,前茬为小麦,麦秸集中回收,麦茬用秸秆还田机打了一遍。

试验区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不设重复,大区内设5个小区,1个区为1个处理方法,共有4个处理。

(一)处理

1.宽窄行、单粒播种、双施肥、勺型排种器。

2.等行、双粒播种、双施肥、勺型排种器。

3.等行、双粒播种、单施肥、勺型排种器。

4.宽窄行、单粒播种、单施肥、勺型排种器(CK)。

(二)种植模式

1.单粒播种、宽窄行,40 cm×80 cm,平均行距60 cm,株距25 cm。

2.双粒播种、等行,行距80 cm,株距30 cm。

3.种植密度要求:单粒播种,4500株/667 m2;双粒播种,5500株/667 m2。

4.使用肥料。肥料选用玉米肥(N:K)30:5+微量元素和玉米药肥(微生物肥+杀虫剂)。施肥方法:采用种肥同播和种肥混播。施肥量:单粒播种每667 m2施用玉米肥25 kg+玉米药肥2.5 kg,双粒播种每667 m2施用玉米肥31 kg+玉米药肥2.5 kg。

常规复合肥:N:P:K 为 28:6:6,采用种肥同播,施肥量:单粒播种和双粒播种每667 m2均为60 kg。

5.播种机装配要求:宽窄行、单粒播种、双施肥:1.35 m、勺型单粒、双行、种肥同播、混播机,行距80 cm;等行、双粒播种、双施肥:1.35 m、勺型双粒、双行、种肥同播、混播机,行距80 cm;等行、双粒播种、单施肥:1.35 m、勺型双粒、双行、种肥同播机,行距80 cm;宽窄行、单粒播种、单施肥:1.35 m、勺型单粒、双行、种肥同播机,行距80 cm。

6.玉米品种选用及播种期:玉米品种:选用矮秆、大穗、红轴品种“玉迪216”;播种期:2016年6月18—21日(中间19—20日下雨)。

7.调查记载方法:测点选定:每个处理在处理区内随机选定3~5个小区,调查10 m双行或20 m单行;行距测定:测11行(10个行距)的平均;穗粒数:每个测点随机连续取10穗,调查每穗的穗行数和行粒数;倒伏严重度分级标准:0级、未倒伏,1级、轻度倒伏,2级、中度倒伏,3级、重度倒伏;病虫危害严重度分级标准:0级、未危害,1级、轻度危害,2级、中度偏轻危害,3级、中度危害,4级、中度偏重危害,5级、重度危害。

8.田间管理一致:6月28日化学除草1次,每667 m2用24%莠去津+烟嘧磺隆120 g,喷液量25 kg,小喇叭口期,每667 m2雨后追施尿素10 kg。

二、试验结果与分析

(一)苗情调查情况及分析结果

表1调查结果表明:凡是单粒播种的每667 m2密度均低于设计要求,双粒播种的密度均接近或高于设计要求的密度。双粒播种的成穴率低于或接近于行业标准80%,基本符合要求。播种密度和成穴率与设计要求有一定误差。主要原因:一是拖拉机行驶速度没有达到,中速匀速行驶的要求,行驶速度较快;二是该地块属黏壤土,土壤板结严重,拖拉机行驶过程中震动较大。各行株数变异系数基本符合要求,10%以下的有:单粒播种、单施肥和双施肥及双粒播种、单施肥,10%以上的有:双粒播种、双施肥。

表1 苗情调查结果及分析

(二)每667 m2产量调查结果与分析

每667 m2产量调查结果与分析情况见表2。

结果表明:

1.等行距、双粒播种,提高了种植密度,实收有效穗也大幅度提高,对提高每667 m2产量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比对照分别增长41.2%和45.2%。

2.使用玉米肥加药肥、三维平衡施肥方法,不论是单粒播种、双施肥还是双粒播种、双施肥(即种肥同播和种肥混播)比对照分别增长了18.2%和41.2%,每667 m2施肥量25~31 kg,比对照常规复合肥60 kg减少29~35 kg,符合农业部到2020年全国化肥施用量要达到零增长的要求,降低了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

3.等行距80 cm,双粒播种比传统的宽窄行平均60 cm行距均有显著的增产作用,每667 m2产量增长23%~27%。

4.等行距80 cm,双粒播种,空棵率相对传统宽窄行60 cm增长3%~5%。

5.在2016年秋季暴风雨的情况下,均未有出现倒伏情况,相对于大田玉米生产,出现大面积倒伏,有显著效果。

(三)增加种植密度对产量影响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增加种植密度对产量影响的调查结果及分析见表3。

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种植密度,对产量有较大的影响,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有明显的提高,通过两者相关分析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γ值达到0.817,

γ0.05 0.7545< γ0.817<γ0.01 0.8745 达到显著水平。

进一步提高夏玉米的产量,采用合理的种植方式,增加种植密度,是一项简单易行的有效措施,符合农业部提出的黄淮海夏玉米种植“一增四改”的高产栽培技术要求。

三、结论及建议

(一)选用长葛市金丰谷农用播种机有限公司生产的勺型双粒双行双施肥、种肥同播、混播机,播种玉米,省工省时,一次播种可以达到合理密植、三维平衡施肥等多项栽培技术要求。

(二)选用玉米肥和药肥,三维平衡施肥技术,(种迹、根迹、叶迹施肥),在不降低玉米产量或略有提高产量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降低化肥的投入量,减少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对实现农业部提出的到2020年化肥施用量要达到零增长的要求,是一个很有效的措施,增施微生物肥可以改良土壤,逐步降解土壤有害物质,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控制土传病害蔓延危害。

(三)等行距80 cm,双粒播种,双施肥,是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的比较合理的种植模式,可以在大田示范推广。

(四)根据不同玉米的特性,适当增加种植密度,达到合理密植,是一项简单易行的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选用矮秆、中大穗、红轴玉米新品种,每667 m2增加1000株的密度是比较合适的。

(五)建议

1.肥料生产厂家生产的化肥的颗粒要均匀一致,不回潮,微生物肥颗粒要坚实、均匀、无粉末,提高种肥同播和种肥混播的效果和效率。

2.种子选育、生产、加工企业要多选育出中高秆、中大穗、中早熟、耐密型的品种,适应高密度栽培的技术要求,种子精选加工、包衣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操作。

3.播种机生产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组装,进一步提高机具使用的安全性、适用性和可靠性,尽量减少使用过程中事故的发生。

表3 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影响调查结果及分析

表2 产量调查结果与分析

猜你喜欢

同播单粒种肥
家蚕种质资源单粒缫丝成绩评价
种肥施用关键技术与原则
玉米单粒播种子质量标准实施我国精量化播种步入规范化新时代
种肥施用关键技术与原则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4K超高清和高清电视节目同播技术规范
家蚕单粒缫丝质评价体系初报
山东省农科院小麦种肥同播技术节肥效果明显
缓释硼肥与油菜种子同播对油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小麦高产不可忽视种肥
良种良法结合 加码推广种肥同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