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7-11-06徐佳

新课程·小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教材课堂

徐佳

摘 要:美术教育不仅可以学习和训练技能技巧,而且可以帮助学生通过美术的学习更好地汲取不同时期美术作品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使他们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关键词:教师;教材;课堂;人文素养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教育不仅是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而且是帮助学生通过美术的学习更好地汲取不同时期美术作品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使他们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一、让学生的感官敏锐起来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观察,如学习《娇艳的花》这课之前,带领学生一起欣赏教室里的盆花,让学生边看边思考:对于同一种类的花,开放的花朵与半开的花朵及花苞在形状上有什么区别?颜色深浅是否一致?同一片花瓣上的色彩是怎样变化的?不同种类的花朵在形状、颜色、大小方面又有什么不同?实物花朵的观察加上课堂上花朵图片的观察,使学生认识到同一物体在姿态、色彩上的差异性,不同物体在形状及色彩上的丰富多样性。这样,他们反映在作品中的花朵异彩纷呈,花瓣有圆圆的、长长的、细细的、弯弯的,花形也是多种多样,有了视觉经验,学生在色彩的处理上更自如了,他们注意用同类色表现花瓣色彩的深浅渐变,会体现花瓣与花蕊间的明暗对比。其实,在审美过程中,触觉、嗅觉、味觉作为配合视觉的感知,具有不可言说的辅助作用,虽然触觉、嗅觉、味觉等感官相对次要,但可使审美感知印象体现独特性和生动性,使综合性的美感增添了浓重的情绪色彩,这比某个感官单一感受所得到的艺术享受更丰富,因而领会得更深刻、真切。古典诗词中“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等名句,都生动地记录了这种感觉印象。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绘画视觉语言的丰富离不开各感官的敏銳感知。教学中除了让学生用眼睛去发现,我还注重引导学生用他们的耳、手、鼻等去感受体验,将感受转化为视觉语言,通过训练,让学生在观察事物获得视觉信息的同时得到质感、声音、气味等信息的联想。如在学习《身边的痕迹》时,让学生用手触摸衣服、铅笔、硬币、树叶等材料,充分感受不同质地材料的肌理美,当学生磨印出漂亮的树叶纹理时,他们由衷地赞叹:啊,太美了!学习“画触觉”时,把学生的眼睛蒙起来,进行“盲人摸物”游戏,让他们用手触摸不同的物体,如热水、石块、抹布、塑料、沙子、胶水等,说出摸到物体产生的感觉,其他同学猜猜是什么物体,尝试用点、线条、颜色去表现刚才摸过的物体给自己带来的感觉,比如用直线表示坚硬、光滑;用折线表示粗糙和刺手;波浪线表示柔软和流畅。颜色中蓝、绿可以表示冰凉;红、黄、橙表示温暖和滚烫;黄、灰、红、蓝表示麻、软等感觉。充分打开学生的皮肤、鼻子、舌头等其他感觉神经,积极地调动它们与视觉的配合,学生就获得了深刻的感知效果。总之,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能力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观察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各类知觉感受的敏锐对学生的想象、思维、创造、操作和审美都具有推动作用。

二、让学生的作品产生情感

美术教育的任务就在于促进学生审美情感的产生,完善其人格,锻炼其审美的感受和表达能力。强调情感因素是美术教学具有活力的重要因素。从某种程度上说,情感是美术教育的核心——美术教育即是情感教育。长期以来,成人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多以画得像不像、美不美为标准,甚至在学生的心目中也是认为只有画得像现实中的物体才是好的,其实,美术作业不需要画得和真实很相像,只要学生把自己的情感倾注于画面中,就是成功的作品,学生就能创作出自己真正想画的画。在教学中,我就有针对性地寻找一些有创意的大师作品,去引导他们理解和认识美术作品并非是分毫不差地描绘真实。比如,我让学生比较梵高的作品《向日葵》和另一幅较写实的向日葵作品,学生开始时都认为写实的作品很美,接下来我让学生想象:如果这些向日葵都在舞蹈,那么你认为哪边的向日葵跳得更欢快?为什么?这下,学生有了更多的发现:大师的向日葵线条弯曲、拉长、变化得很多,像舞蹈时候的双臂,像飘舞的裙子,而另一幅作品中的向日葵线条变化较少。通过比较、解读作品,使学生理解:原来梵高是用舞动的线条和燃烧的色彩来表现自己心中富有生命力的向日葵,从而激励学生学习向日葵热爱生命、积极向上的精神。除此以外,我还注意选择一些有趣的学生作品,以转变学生的观念,同时获得视觉上的冲击。在我的引导下,有些学生逐渐地自信起来,交作业时不再对自己的作业遮遮掩掩,变得乐意在同学面前介绍自己的作品了。每当这时,我强烈地感受到,一幅画就是一颗美丽的童心。

美术是情感艺术,情感性是美术的生命所在,原来真的是这样!

参考文献:

杨景芝.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M].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教材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美在课堂花开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