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乡村地区古村落形态演变研究

2017-11-06徐小茜胡进段小凤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土家古村落民居

徐小茜+胡进+段小凤

古村落独有的文化资源是区域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保护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村落成为许多游客青睐的旅游目的地后,古村落的物质形态发生了许多变化,越来越多的古村落正在“失去”自己的历史和“记忆”。所以,保护古村落特色留住历史遗存,分析其形态演变因素成为本论文的研究重点。

一、村落概况

贵州省江口县云舍村,座落在锦江之源太平河流域中段的河坎谷地,距江口县城4公里,梵净山山门17公里。村落总面积4平方公里,全村大多数村民都是杨氏后裔,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悠久的土家民族文化,被誉为“中国土家第一村”。村落内保存完整的街巷空间、土家建筑四合院、造纸技艺、摊戏文化、浓郁的土家民族风情等吸引了来往的游客。

云舍土家民族文化村是省政府第一批批准建设的五个少数民族村寨之一。村寨价值特色显著,主要表现为物质与非物质遗存丰富,街巷格局保存完整。现存的物质遗存主要体现为太平河上的廊桥、神龙潭、龙塘河、轰鸣泉、土家筒子屋、仙人洞、四十八脚庵第一脚庵等著名景点;非物质遗存主要表现为传统技艺和民俗文化活动丰富,如古法造纸、拦门酒、红蛋吊坠、伴嫁歌、劝酒歌等独具特色。

二、村落旅游开发及经济发展概况

云舍村因独特的旅游资源和历史遗存成为江口县乡村旅游开发较早的村寨,2002年成为国家旅游局、贵州省旅游局定点帮扶对象;2004年至2005年间,又先后成为“全省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08年,铜仁东太公司介入云舍乡村旅游开发,发展“农家乐”18家,推出旅游精品店6家,恢复“土法造纸”作坊12间;2010年,云舍村旅游从业人员超过200人,旅游年总收入达到280万元。2012年初,国务院鼓励我国东部发达城市对口支援贵州欠发达地区,确定“一对一”结对关系和主要任务,铜仁市成为江苏省苏州市对口帮扶对象。在国家及地方政策扶持和乡村旅游的发展下,云舍村的传统产业和旅游业迎来了新的契机。

三、旅游开发时期村落形态变化

(一)村落现状肌理变化

古村落历史肌理结构组织相对有序且现状保存完整,而后期新建的空间聚落较为分散,尤其是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内存在异化建筑,影响村落整体景观的营建。民居两侧历经历史演变的土石路面被现代水泥路面替代,家家户户增设了连绵的院墙,形成封闭之感,随着游客的增多和交通量增长日后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二)村落民居形态变化

古村落大多数民居为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建筑立面多为木制材料,建筑保存完好。随着旅游的发展,传统民居建筑在使用中也有所改建,具体表现为空间功能置换、建筑立面修饰、结构更替、增加庭院造景,尤其是临街两侧的建筑多用院墙围合,增设门楼,打造成独具特色的农家乐吸引游客,商业化严重。其施工做法上表现为拆除重建、加建、改建装修,传统民居从原有的自用型建造系统转型为营利型建造系统,而村民新的自建房也走向自用型建造和营利型建造。

四、形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一)地方政策影响

作为贵州省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旅游文化示范地、贵州省历史文化名村、中国第一批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云舍,因其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禀赋的自然景观得到了地方政策的扶持,大多数历史建筑及古树名木都进行了挂牌保护,还制定了村规民约,但执行过程中,当地管理部门只重视对文保单位及历史建筑的保护,传统风貌建筑管理力度不够,村落整体风貌有待提升。

(二)乡村旅游发展

旅游已成为传统乡村地域城镇化的重要动力。作为梵净山太平河风景名胜区环线上的土家族村落,云舍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已成为当地发展乡村旅游的首选。为满足游客需要,传统民居逐步向旅游民居转变,民居功能也由满足村民生产生活需要逐步向满足游客娱乐休闲体验转变。这也是临街建筑大量农家乐、农家客栈、小卖部出现的原因。

五、结语

云舍村其形态变化因素除受地方政策及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外,还受人口、村民收入、对乡村旅游的认知、视觉审美等因素影響。希望古村落在以后保护发展过程中,注意保持本土特色,保护悠久的农耕文明传承过程中所形成的宝贵文化遗产,留住乡愁。

(作者单位:1.铜仁职业技术学院;2.铜仁市万山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endprint

猜你喜欢

土家古村落民居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民居智库
土家摆起来
土家摔碗酒
土家摔碗酒
培中古村落文化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
奇趣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