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旅游对目的地居民的社会文化影响对策研究

2017-11-03伍杜

绿色科技 2017年19期
关键词:乡村旅游

伍杜

摘要:以乡村旅游目的地(常德市贾家村)为研究范围,以当地村民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访谈分析,从中总结概括出了发展乡村旅游对当地村民的正负社会文化影响,以及对旅游业的支持情况,并在如何规避消极的社会文化影响,引导正面的社会文化影响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当地居民;社会文化影响

中图分类号:F59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9021604

1 贾家村旅游发展概况

贾家村位于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维新镇境内,位于县域的中部,以前的贾家村只属于维新镇的一个小山村,主要的旅游资源为热水溪温泉,之前的贾家村的旅游开发只是局部性的,开发是极浅层次,游客很少,而且有关旅游的基础设施也很不到位,温泉的建造也就原来的,根本没有对其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在旅游开发前,这里主要以发展农业产业化路子发展特色农业,以马头羊、生猪养殖,烤烟生产,脐橙、小干果种植,大棚蔬菜等第一产业,及红砖、大理石、发电厂等第二产业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现在的湖南省常德市贾家村是原石门县维新镇的新迁地,现在的迁建工程和旅游开发是皂市水库专业项目建设工程之一的国家重点工程,共移民拆迁2.6万人,这里的旅游开发注重在乡土特色上下工夫,主打以生态、休闲和文化体验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品牌,打造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采果休闲、采茶游等为一体的特色专项乡村游。真正以旅游业为核心产业,并旨在作为当地的主导产业,并结合上级新农村建设要求,在逐步实施“梅花引路,梅园赏梅,梅山观景”的新农村观光旅游,并在公路原线建设农家农庄,对热水溪温泉开发项目进行全面建设。开发一大块原来未开发的处女地,春秋战国遗址、渡水“喊泉”、臘梅群带、将军岩、娘娘洞、仙女洞等,形成丰富的旅游资源带, 随着渫水皂市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维新集镇整体搬迁,同时迎来了良好的机遇,新镇建设之初就以旅游商贸型集镇定位,彰显旅游特色,集镇控制范围内房屋一律按徽派风格进行建设,中南地区最大的徽派建筑群已初具规模。集镇投资累计已达1.8亿元,有13家单位竣工入住办公,有130户居民楼建成并开始营业。遵循“挖掘古城堤文化底蕴,重现渫阳城经济繁华”指导思想,按“粉壁黛瓦马头墙”风格,打造“览仙阳湖、喝山泉水、尝土家菜、住徽派房、沐温泉浴、品云中君、游峡峪河、赏腊梅花”八大特色,全力建设“湖南名镇”、“常德第一镇”、“石门珠海”的旅游集镇。

2 乡村旅游对当地村民正面的社会文化影响

通过群体访谈,并根据居民态度理论以及旅游开发的社会文化影响内容了解到乡村旅游对当地村民的正面的社会文化影响如下。

2.1 增加了当地村民的自豪感

乡村的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乡村文化吸引了大批城市游客,由于他们长期处于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之处,身体和心理都遭受着极大的压力,需要到乡村放松一下心情,而当地村民由于长期生活在这里,对家乡的一切都很熟悉,所以一直以来没把当地的文化资源放在心上,常常忘记了在他们身边的东西的价值,直到发展了乡村旅游,他们才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文化价值,游客们的好奇心使他们注入了新的活力,当地村民才对自已独特的民族文化越来越感到自豪。贾家村特有的土家族文化如传统服饰、特色饮食、特色民居建筑等所有这些都让村民感到自豪。

2.2 提升了当地村民的社会文化意识

在发展乡村旅游前,当地村民长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较少与外界交流,因此思想长期处于僵化状态,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外界的不同文化,扩展了当地人视野,改变了他们原有的保守落后的价值观,甚至有些村民带头加入政府组织的培训组织,他们想通过这样的途径来提高自已的文化水平与知识结构,操作能力,从而能更好地为游客服务,不过,由于村民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所以一般从事一线服务工作,有些村民为了更好地和游客交流也开始学习普通话,开始学习各种旅游知识,通过电视媒体和政府下发的小册子,他们拥有了这些知识,就更能了解家乡自身的文化,从而更深层次地去了解本民族的文化价值,并自觉的作为宣传者去宣传本地的文化。在贾家村,村民对这里的环境和文化已了解很深,游客通过与村民的交流了解到这里许多的文化以及发生在这里的故事传说,村民通过这种方式去宣传本村的文化,同时从游客那里了解到新的信息。如在服饰方面,起初当地村民会对游客的衣着打扮会很排斥,认为他们穿着过于讲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村民特别是本村的年轻人也开始模仿游客的衣着打扮。现在甚至有些村民都有购买进口货的倾向,这点说明了旅游的发展使他们的个人价值观和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村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2.3 基础设施共享

乡村旅游的发展会使当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发展需求,在当地改善这些基础设施时,当地村民会发现他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改良的供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自不必说,新的娱乐设施、餐馆等为当地村民提供了众多的福利。在贾家村新修的公路、大桥和带有农家乐性质的餐馆和钓鱼渔具使得当地村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4 提供社会文化支持,保护近失传的民族传统文化

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提供急需的资金,以帮助恢复文物古迹,也保护有些快失传的民族传统文化,利用旅游收入对民族村落进行整体保护,让村寨里的人们刻意保留着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并把当地的特色文化向外来游客展示,旅游获得的收入用来维持当地人的生活和维护村落的发展,以此形成了旅游业发展与乡村文化保护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政府也可以成立专门的乡村民族文化保护组织来关注和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在贾家村,土家族的民族文化,包括土家族村民的生活方式、生活习俗、服饰、饮食习惯、语言等等都要通过发展旅游来得到更好地保护与传承。

2.5 价值观的积极变化

乡村旅游的发展使得当地村民的旅游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当初的对旅游发展的反感到支持,并且对其有了更深的认识,认识到在本村发展旅游是使本村村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并且对自身所具备的从业人员的职能技能更加注重,很多村民都愿意参加政府组织各种培训活动,以提升自已,村民在消费观方面也产生了较大的变化,被调查的村民中,村民通过从事旅游业大部分家庭都有储蓄。许多被调查者选择将家庭除去日常生活开销外的剩余资金用于投资,而打破了传统的将剩余资金存入银行的观念,而将资金用于风险投资,风险意识和资本意识大大提高,也愿意将余钱用于其他方面,如建造新房、购买奢侈享受品、外出旅游等的占有一定的比例,这说明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在经济保障的前提下,居民也懂得享受了,村民经济价值观的积极变化为发展旅游业打好思想和经济基础。endprint

2.6 对村民居住习惯的影响

一个地方、一个民族的民居建筑是这个地方和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的载体,它是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传承符号,也是最不容易发生改变的,因此,即使是一个民族的其他风俗习惯改变或流失了,也能从当地的建筑风格、形状、室内陈设上看出当地或这个民族的文化符号,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居住习惯是一个地方风俗习惯的晴雨表。旅游发展前,贾家村基本都是传统的民居,但随着旅游的开发,居民选择建材或建筑风格时受外来思潮的影响,逐渐出现了外来文化。但当地村民也明白,游客想观赏的是纯土家族的民居,所以当地村民虽然也采用外来建材,但在风格上尽量保持土家族民族原有的风格,这种对当地村民居住习惯建筑风格的影响并不是消极影响而是在保存本民族文化的情况下适当的吸引外来文化,是一种文化发展与创新,也是积极的文化影响。

3 乡村旅游对当地村民负面的社会文化影响

3.1 消极的经济影响和劳动力影响

在旅游发展前,大多数村民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而在本地发展旅游后,当地村民目睹了游客的消费行为和方式,感觉到自已与游客的巨大的消费差距,其实游客的消费方式可能被夸大,也只有在他们旅行时才会是这样的消费方式,这会使他们产生很大的不平衡心理,因而会对游客产生仿效或羡慕两种不同的心态,这些可能在行为、衣着打扮和消费方式上体现出来,由于本地村民的文化程度都较低,普遍从事一线服务工作,这样也只能得到很少的收入,而中上层管理职位都被有经验的人员担任,这些人员通常来源于投资商或是外部人员,这样可能会激化他们之间潜在的矛盾,因而导致了当地居民对旅游业排斥态度。

3.2 示范效应对当地村民行为、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游客的行为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地村民的个人行为,因此可能导致村民与游客间或是村民之间产生严重的社会冲突,这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主客异质文化之间的冲突,来自于都市的游客的经济优势导致的心理优势会通过他们的行为表现出来,对当地村民而言,他们可能会接受也可能排斥游客,而在开发的初级阶段一般会是后者。很少有游客会在旅游之前先了解目的地村民的习俗,因此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许多当地村民无法理解的现象,特别是在服饰上,有些游客的穿着让当地村民认为太开放了,他们开始不可能接受,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开始接受甚至认同这些表现出来的不合适的行为和衣着打扮,这种变化进而导致了当地村民内部的激烈矛盾。乡村旅游开阔了当地村民的视野,转变了陈旧的观念,但也对乡村朴实的民风、生活秩序以及优秀传统观念带来了破坏,由于乡村地区长久以来都相对封闭,文化生态相对脆弱,在城市游客财富和生活方式的“示范效应”下,当地村民表现出一定的盲从,更有甚者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从事起诈骗、抢劫等违法犯罪行为,严重影响了乡村社区秩序的安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游客的消极示范引起了当地村民的道德意识淡化。但这并不能说这些犯罪行为就一定是发展旅游引起的,游客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的示范效应对当地村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不能说是起决定作用。

3.3 资源利用的消极影响

旅游业是与土地和房产相关的行业,因为要发展旅游业,许多当地村民的土地被政府征用,而只给很少的土地补偿费,这使得以前靠土地为生的村民无法生活,村民与政府之间,村民与开发商之间的矛盾急剧上升。

3.4 乡村文化和民俗商品化

乡村本地村民为了满足游客的需要,将乡村文化中展示的传统习俗窜改,有些甚至牺牲乡村宗教的严肃性来吸引游客,由于许多观众常常不具有相关知识或经历,他们对本地的原始的手工艺、典礼等没有什么兴趣,为了满足城市游客猎奇的心态,当地许多乡村传统以现代艺术形式包装使其舞台化、表演化,一些手工艺等还被故意渲染,以显得更加丰富多彩,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当文化成为金钱交易的商品时,就难以保持原样了。这种手段成为乡村旅游开发的主要手段,但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乡村传统文化的失真,传统文化价值观的退化与消失。

对贾家村来说,土家族特有的民族风情与民族文化由于旅游开发初期的移民,很大部分已消失,但好在村委会已意识到文化消失的严重性,着手重新开发土家族文化部分,现今已策划了许多节目,通过舞台的形式展现给游客,由此看出村民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有了一定的认知,但也要注意不能把这种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商品化,把它作为赚取商业利润的手段。

3.5 乡村文化被同化

随着城市游客大量涌入到乡村地区,使得乡村相对弱势的农耕文化逐渐向城市强势文化靠拢,最后被同化。

3.6 对当地村民餐饮习俗的影响

土家族是湖南省特有的少数民族,饮食风格和习惯有其独特之处,因此,土家族饮食也是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外来文化的不断流入,土家族传统的饮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有了改变,而当地村民对不同的餐饮习俗兼收并蓄,游客到村里土家虽然也能吃到土家菜,但不一定是纯正的土家菜,而且土家族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也有被外来文化同化的趋势。这说明旅游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土家族居民的饮食习惯。

4 如何正确的引导积极的社会文化影响

4.1 引导当地村民树立正确的文化变迁观念

在乡村旅游的开发中,要加强对传统文化、民俗文化价值的宣传,提高当地村民的素质,激发起他们对本地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感,让他们明白在与外来文化的接触交流中,民族文化的完全封閉是不可取的,只有有选择地加以吸收,不能因为它与城市文化反差太大而极力地去摒弃它,用先进的思想文化来改造才能实现乡村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具体到贾家村村民来说,要积极的引导村民在保护好土家族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注重吸引外来文化中积极的文化,对土家族民族文化加以发展与创新,传统文化中加之以现代文化的点缀,既适应了时代的潮流又保护了本民族的文化,同时也能增加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政府和管理机构应当对村民进行教育与宣传,逐渐消除他们对外来文化的神秘感和模仿心理,具体可有以下几点。endprint

(1)充分利用当地的村规村约以及一些民族自身的习惯法,正确引导当地村民的消费意识与行为,加强当地村民自身的抵制能力;

(2)不断地向当地村民传达其所拥有的文化的价值和魅力,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身文化的重要性;当地村民才是当地文化的传承者和体现者,所以其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是很重要的,他们的正确的文化变迁观念从最根本决定了社会文化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4.2 让当地村民自主参与旅游开发

乡村旅游的本质属性是乡村性,而让当地村民自主开发是保持乡村性的最好方式,村民自主开发最有利于保护文化的本真性,自主开发的好处在于旅游开发的所有收入归村民自已所有,最大程度的维护了广大村民的利益,有利于村民自觉保护当地文化与环境。按照社区参与理论,一定要让村民参与旅游开发决策中去,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开发中如涉及到村民利益的事如征地,必须给予村民应有的补偿,并应尊重当地村民的习俗文化。对于贾家村来说,政府可以让贾家村村民自主参与旅游开发,通过构建平等的参与平台形成良好的参与机制,从而协调村民与其他旅游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通常村民参与旅游业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和程度,分为4种不同的类型,分别是被动参与、信息收集、咨询、互动参与,目前贾家村的村民参与已达到了第4个层次,参与程度与影响决策的程度都挺高,村里组成了具有自主性利益的代表团队如由村民成员组成的董事会来共同分析制定行动提纲,以此来保护村民的利益,团队做出的决定可以影响地方政府的决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村民提供了居民实际运作与反馈信息的渠道。但是也有消极的部分,表现在土地征用中,村民没有主动的决定权,在政策上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村民的利益诉求只是利益受损后的被动反应,因此,村民的参与要具备3个条件:居民有参与的自由、居民有参与的能力、居民有参与的意愿,在政府与管理机构做出决策时,要充分给予村民参与的广泛性,同时当地村民自身的文化素质也是制约其参与程度的重要因素,政府要经常对其进行系统的培训,真正意义上得到参与的主动权。

4.3 地方政府加强对乡村旅游开发的主导、引导和控制

地方政府应做好协调与服务工作,为发展乡村旅游保护其文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应针对旅游对社会文化的旅游文化保护工作组,还要加强从业人员的素质培育,对当地从业的村民进行系统培训,使他们掌握各种相关知识与服务技能,从而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品位。影响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加强积极影响,实现乡村旅游与民族文化的和谐发展,还要制定全面系统的法律条例,进一步有效地保护当地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具体来说,就是要加强对村民旅游影响的“预警”教育,把对开发的综合影响可能产生的后果传达给村民,使村民了解旅游开发在提升他们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不良后果,同时,村民也要看到其背后需要付出的环境成本与社会成本,从而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除了对村民进行教育外,政府还要把握好有限主导的方式与程度来调节各个利益主体之前的关系来加强其引导与控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要加强前馈控制,对其开发中的问题要及早采取措施及早处理,在贾家村,处在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对旅游发展的经济利益感知较好,而对负面认识不太充分,政府作为调控部门,应该对旅游发展具有前瞻性;二是要为失地的农民建立可靠的生活保障制度。在当地,因为旅游开发过程中涉及到的征地和拆迁都是很常见的现象,很多都涉及到了土地政策问题,如果没有处理好当地村民的生活安置问题,很可能诱发社会问题,因此,政府应当建立权责明确的平等的土地产权制度。

参考文獻:

[1]谢 婷.变迁与感知:旅游影响下的时空分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69~84,158~168.

[2]王子新,王玉成,邢慧斌.旅游影响研究进展[J].旅游学刊,2005(2):90—95.

[3]周 宵.人类学视野-论旅游的的本质及其社会文化影响[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

[4]科 恩.旅游社会学纵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5]张祥桔,王鹏飞,梁育填.乡村旅游对目的地的影响研究——以北京平谷区玻璃台村为例[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

[6]张 波.论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的积极影响——以云南丽江为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7]李先锋,何 健.乡村旅游对回族社区居民社会文化影响的实证调查与分析——以宁夏古城村为例[J].资源与产业,2010(1).

[8]李经农,郑淑婧,周秉根.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4).

[7]李先锋,何 健.乡村旅游对回族社区居民社会文化影响的实证调查与分析——以宁夏古城村为例[J].资源与产业,2010(8).

[8]李经农,郑淑婧,周秉根.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13).

[9]龚道钊,张立明. 基于AHP的荆门市乡村旅游资源评价[J]. 绿色科技,2015(4):322~324.

[10]刘 端. 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空间结构规划:以磐安县维新乡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为例[J]. 绿色科技,2016(11):189~190.

[11]唐晓云. 古村落旅游社会文化影响:居民感知、态度与行为的关系:以广西龙脊平安寨为例[J]. 人文地理,2015,30(1):135~142.

[12]陈 佳,张丽琼,杨新军,等. 乡村旅游开发对农户生计和社区旅游效应的影响:旅游开发模式视角的案例实证[J]. 地理研究,2017(9):1709~1724.

[13]曹晶晶. 旅游文化资本化生命周期理论[J]. 现代商贸工业,2015(25):1.

[14]毕晓莉,杨仕恩,刘奔腾. 国内传统村落研究十年[J]. 工业建筑,2016(9):1~7.

[15]李文河. 湛江海滨旅游资源与红土文化旅游资源结合发展的探讨[J]. 绿色科技,2015(4):325~327.

[16]王彦楠,刘少和.国内外旅游产业集聚发展研究综述[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6(1).

[17]查建平,王挺之,冯 宇.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资源科学, 2015(3).endprint

猜你喜欢

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新业态“亲子农场”发展研究
新常态下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实践困境及对策
对提升乡村文明旅游活动的研究
民族民间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理念研究
四川山地特色乡村旅游农家乐景观设计探析
安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