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性学习教学实践中的追问及深思

2017-11-03付蓉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7年10期
关键词:综合性读书教材

付蓉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教材已用了一年,每学期三次的综合性学习,以“实施步骤更细致、理性思维更鲜明、助读资料更多元、传统探源更深入”的特点,引领着我区部分学校的老师实践着、思考着,其成效得到了越来越多同行的关注。于是,今年春季学期我深入到我区各初中专项调研综合性学习的落实情况,却遗憾地发现学校间极不均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多种原因仍遭遇了不少的问题。从整体来看,综合性学习离落地还有一段距离。

一、深追问:遭“冷遇”为哪般

1.从师者角度而言。统编新教材对于语文综合性活动虽说有了活动主题、活动的大方案以及主次活动的操作步骤,但一线的语文教师面对有限的资源,各人能力参差不齐,加之精力有限,便不愿意去多操心,随意处理一下或者干脆跳过综合性学习这一板块。或者因为能力问题,对整个活动有效指导不够、不及时或不到位,影响实施效果。例如七上“少年正是读书时”中七年级学生面对非连续性文本,混合文本会感到手足无措,教师如何引导,何时放手,怎么放手,有些老师不是很清楚。或确定主题后,直接抛出问题,组织查找、收集资料,通过剪贴展示成果了事,忽略了学生的探索过程,学生的活动也得不到教师的有效指导,容易使综合性实践活动流于形式。或未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巧妙设计出学习的情境,表现在过分依赖于电脑和网络素材,直接从网上摘取,教学感情不丰富,不能激起学生热情,并且内容单一,将网上素材进行简单讨论,教师将结论说出,讨论走形式化,效率也不会高。更为重要的原因是耗时长,即老师备课耗时长,学生准备耗时长,课堂进程耗时长,结果检验耗时长。我找一个班主任语文老师做过一个统计,她在准备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这一课时,个人备课前期的思考酝酿加上准备教案和课件的时间,总体而言不会低于6个小时。作为班主任兼双班语文老师,这个时间是比较难挤出来的。学生提前准备的任务:讲名人读书故事、收集读书名言、办一张手抄报、制作读书推介卡、思考读文or读图或纸质书or电子书。老师是作为双休作业布置的,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完成这五项作业平均每个孩子要花费半天时间。这对于双休还有其它各项学习任务的孩子来说,任务较重。上课是在晚自习的时段进行的,课堂上由于讨论热烈,比预计时间用时更长,用时两课时(约90分钟)。

2.从生者角度而言。学生对于综合性学习的兴趣不够,学习过程难以落实。主要原因是教师对综合性活动的关注主要集中在课堂,而对活动前的准备、资料收集与探究阶段重视得不够。因此许多同学在缺少教师的督促下,往往出现敷衍了事的现象,对综合性活动也是一副轻飘飘、轻松无聊的态势,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甚至是夹在活动中混时间。每次定了一个主题后学生表面上忙忙碌碌、轰轰烈烈地去图书馆、阅览室找资料,回来把这些资料剪剪贴贴(如墙报展出),再稍稍加工,汇报起来洋洋洒洒,殊不知,这些都是“舶来品”。这样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质上忽略了活动过程的意义,对学生而言,在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基本上都是无所收获的。其次,在老师布置了一個研究任务后,一般要求学生要大量搜集资料,其中图书馆是最主要的资料来源。另外实地调查,参观访问,网络等也是常用的搜集材料的渠道。可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网络是他们快速获取材料的主要手段,而这种渠道所获得资料的快捷和良莠不齐,又使这个渠道成为最糟糕的渠道。而其他的有效渠道,因安全等因素,却很难向学生开放。

3.从评价角度而言。对综合性学习成果的考查难度在于很多学习成果是隐性的,不像字、词、句、章,可以对成形的结果来加以考查。这就造成了评价的标准难以把握,评价的方式不好确定。加之部分教师受教育功利化思维的影响,忽视了情境教学的真实性,将学习过程虚拟化,以中考试题作为综合性教学的指挥棒,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受客观条件的制约,注重对学生的知识评价,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态度的评价,使学习评价处于游离的状态,导致出现评价不全面、不公正的现象,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机制不健全,现实的评价机制依旧是一张试卷的分数定天下。对于综合性学习过程的评价并没有引起重视,至少在当下,档案化评价未能形成机制以及纳入到中考考核中。同时一次充分的综合性学习所要耗费的时间是平时教学的几倍有时是十几倍。综合性学习所培养的语文素养和能力具有内隐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在教学任务繁重且工作任务杂且多的情况下,没有一个较为健全的评价机制,教师往往选择放弃,临考试找几道题目训练,教授套路。虽然七上综合性学习“有朋至远方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即时评价的方向,即以“听、说、信息搜集和合作”四个维度,对学生在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作一个评价。但每一次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活动方式不尽相同,所以也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价,还需要制定更有针对性更具个性化的标准来进行评价。

其实,只要你认真研读过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只要你认真实践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你就会认识到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用好综合性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健康的心理与积极的价值观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那么,为更好地促进综合性学习的有效落实,我们在深入追问,并探源问题的基础上,更应该用积极的态度想办法解决问题,让综合性学习更好地助力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整体提升。

二、集广思:点“关注”以致远

1.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任何综合性学习的实施,都必须以“适应学生”为前提,只有以学生适应的内容为基础,综合性学习的实施才有可行性,才有可预见的综合性学习效果。为了综合性学习更加贴近学生,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和时代热点设计更符合青少年心理、更具趣味性、更具生活化和时代气息的综合性学习话题。对于希望开展怎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我进行了一次小调查,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些想法:一是能否在现有话题中补充一些资料和活动方式,如在七下“天下国家”的活动中,希望增设一项“了解当今中国国情,讨论我们应当如何保卫祖国”的内容;在“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活动中,希望设计一个问卷调查,帮助我们认识自身在哪些方面做的不好;在“我的语文生活”活动中,希望可以“加入一些语文趣味性游戏”。二是能否新增或改换一些综合性学习话题,如针对“微时代”的特色,希望可以开展“微电影、微诗歌、微摄影”等“微系列”综合性学习活动;在看完“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很受启发,希望可以开展与古诗文相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等。当然,这仅仅是我做的一个极小的调查,为听到更多的想法,老师们可以针对学生需求,向学生展开关于“你最想参与的综合性学习话题”的问卷调查,从而让综合性学习内容更贴近学生,更好地服务学生。endprint

2.关注资源的多维开发。实际上,教材中设计的综合性学习只是若干内容不同、形式不同的教学样品,这些内容不是教师们的必然教学选择,它只是一种首选资源,一种重要的教学选择。如果把教材中设计的综合性学习看成是综合性学习的全部,或者说把综合性学习仅仅具体化为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这都是对综合性学习的窄化理解。应该说,落实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是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行为,但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绝对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的既定设计。教师在开展统编本语文综合性学习时,不要拘泥于教材,要坚持将教材与自身的教学实际紧密联系,选择教材中贴近自身教育实际的内容来实施,对教材中与自身教学资源距离较远的内容改编后实施,以教材为范例依托自身资源自行设计内容来实施。还要有意识地结合本地实际,自主开发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与主题,丰富我们的语文课程资源。这样,教师不再是仅仅忠实执行教材的人,而成为根据课程标准来加工和发掘课程资源的人。如每册统编本中24篇经典作品是教材的主体内容,我们绝大多数的时间在和学生一起学习这些作品。为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作品的能量,我们能否考虑进行教材的二次开发,通过深入发掘这些作品中隐含的相关资源来设计综合性学习活动,用足、用透、用好经典文本资源。不要多,每册课本里有一个与课文内容密切联系的活动就行,这样能让学生把课文的学习与综合性学习活动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尤其是对那些缺乏开展实践活动条件的学校来说,这样就能保证大部分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我们有老师曾做过这样的尝试:在单元学习之初设计“我想学的课文”活动,让学生从一个单元的课文中选择最想学习的课文,并说明理由,这个步骤其实相当于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了预习。对于能力很强的学生,对自己选择的课文有清晰的认识、独特的见解,老师就让学生自己来当小老师,老师在背后做好指导。在一个单元或是一个阶段的学习结束之后,组织学生开展“我最欣赏的课文”好文推介会活动,并在班级交流,这就相当温习了课文。当我们由教材引出某个话题进行辩论、演讲,当我们根据课文的某部分内容组织表演或其它实证性的实践活动,当我们就某些课文进行延伸拓展式的学习或活动进而产生一些远远超出文本自身的结论、体验和感受,当我们整合教材内容使学生在一个更高层面上进行再把握、再认知……这个时候,综合性学习就与教材的学习融为一体了,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融为一体了。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一旦与课文教学实现了有机连接,综合性学习就获得了一块丰沃的土壤,而学生的阅读写作学习也会因此而生动起来,教材的教育价值也会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另外,我们还可以整合地方资源和校本资源,创造性地设计一些有特色、有意义、有价值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3.关注评价方式的改进。综合性学习所培养的能力的运用是延时的,甚至是终生的。因此评价也不应该仅仅是即时的,而是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的综合运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指出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展示学习成果与交流。统编本虽然有意识地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评价的思路,如七上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给我提供了一个即时评价的方向,即以“听、说、信息搜集和合作”四个维度来对学生在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作一个评价。这是七年级这一年“综合性学习基础能力目标”的参考表,这些指标是基础能力指标,需要与每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方式紧密结合,具体落实。但每一次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活动方式不尽相同,所以也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因此,针对不同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和要求,还需要老师能制定更有针对性更具个性化的标准来完成活动过程中对学生行为的评价。我们有老師做了这样的尝试:在七上“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中,除了即时评价外,还增加了延时评价。一方面要求学生运用所学习的读书方法来阅读名著,并在读本上加以体现,帮助学生形成有益终生的阅读习惯。并辅之于做一个读书卡,从“书名、阅读时长、心得体会”三个层面对一个学期的读书数量进行统计。另一方面,在学期末,再将“少年正是读书时”中的问卷做一遍,两次对比,客观地评价一学期的读书情况。虽然阅读习惯的好坏是无形的,但是读书的成果却是可以部分量化的。通过更加明确的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以促进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和有效落实。

综合性学习作为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特色板块,在实际教学中,应本着“教材内容我选用、教材内容我改用、教材内容我补充用”的原则,结合新课标对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目标要求和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从“学”语文到“用”语文,并在“学得”和“习得”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这就是综合性学习的意义所在。endprint

猜你喜欢

综合性读书教材
教材精读
对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综合性护理在支气管扩张患者雾化吸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综合性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