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野蘑菇来啦》园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2017-11-03黄丹江苏省无锡市峰影幼儿园

幼儿100 2017年30期
关键词:本园菌菇园本

文/黄丹 江苏省无锡市峰影幼儿园

《野蘑菇来啦》园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文/黄丹 江苏省无锡市峰影幼儿园

每逢夏秋多雨季节,乡村的松林、灌木丛、竹园及草地常有野生蘑菇生长,大家在采食过程中,很有可能误食毒蘑菇而引起中毒,各大媒体报道的野蘑菇中毒事件屡见不鲜。野蘑菇,对孩子们来说,既熟悉而又陌生。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大二班的孩子和野蘑菇来了一次亲密的接触,开启了一段奇妙的探索之旅。

9月22日(周四),在百草园户外游戏的时候,孩子们在雨后的草坪上发现了一大片的野蘑菇,这瞬间引起了大家的兴趣。涵涵说:“这么可爱的野蘑菇能不能吃?”靓靓说:“可以摸一摸、碰一碰吗?”潇怡说:“为什么这里会长这么多的野蘑菇呢?”

从孩子们的讨论中,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大家对于野蘑菇的毒性问题有极大的兴趣,于是,追随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我们开展了野蘑菇大调查和辨别实验等活动。

9月26日(周一),时隔几日,当大家怀着兴奋的心情再次去看那些野蘑菇的时候,一大片的野蘑菇不见了。看着一点黑乎乎的残痕,一一用一根小棒挑起说:“这个蘑菇上有洞。”卿卿问:“是不是被小蚂蚁吃掉了?”聪聪说:“黑乎乎的是不是被太阳晒死了?”孩子们对野蘑菇为什么会消失产生了新的兴趣。

回到教室,大家相互交流自己的猜想。在讨论中,很多孩子认为天气和蘑菇的消失与出现有关系。因此,我们查看了近两天的天气,同时,决定在教室里布置天气预报角,每天由天气预报员介绍当天的天气情况。我们也把天气和蘑菇的生长做成了一张大大的记录表,期待着下一次蘑菇的出现。

10月6日国庆节放假,值班的秦老师发来信息:幼儿园里又有许多野蘑菇了。我赶到幼儿园,发现有两片草地长着不同品种的野蘑菇,我拍下照片与视频,及时上传到班级QQ群中。

10月8日早上,我们和孩子们满心期待地来到百草园。可是,那一大片的蘑菇又不见了,而在幼儿园另外一块草坪上的一大片小小的白色蘑菇却没有消失。

我们继续调查和记录这几天的天气。通过蘑菇的几次消失与出现,我们发现野蘑菇常常生长在温暖阴湿而富含有机质的地方,品种不同,生长周期也不同。不同品种的野蘑菇在同一天的不同状态也激发了孩子们和家长到幼儿园各个角落去寻找更多的野蘑菇。

随着季节和天气的变化,野蘑菇消失后就很少再出现。一天,热心的浩天爸爸从网上购买了菌种带到幼儿园,种植菌菇的活动在班级中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在学习了种植说明后,我们将菌包放置在教室幼儿学具柜上的红盆里。几天后,菌菇越长越大。

在第一次收割过后,浩天爸爸告诉我们菌菇还会生长。于是,我们将菌包继续放置在那里,可是好多天过去了,菌包却一丝动静也没有。在与孩子们讨论过后,我们将菌包位置调整,搬到走廊的一角。将近大半个月过去了,菌包还是没有动静,孩子们对它渐渐失去了兴趣。

正值百草园种植活动期间,隔壁大一班开展的分基地种植豌豆的活动引起了我们班孩子的关注,每次路过他们班的菜地,我们班的孩子都会兴致盎然地讨论。于是,分基地种植菌菇的想法就有了:同种菌种放在不同基地,不同菌种放在同种基地的对比实验!经过投票过后,孩子们重新燃起了希望,每天关注着小生命的来临。

11 月7日,泥土里的菌菇冒出了小芽。

11月15日,水桶中的菌菇也冒出了小芽。

11月20日,箩筐和纸箱中的菌菇也相继发芽了。

菌菇种植一直在继续,新的生命就不断出现。

在菜场工作的辉辉妈妈带来了十几个不同品种的菌菇,孩子们自己动手整理、清洗、烧烤等,更加直观地认识和品尝着生活中不同品种的菌菇。

一天下午放学,萱萱妈妈对我们说:“老师,昨天萱萱回家跟我争论蘑菇是植物吗,我想想蘑菇是植物呀!”孩子们对蘑菇有了更多的思考,我从网络上搜寻了关于蘑菇的工具书投放到班级区角中。

随着工具书的投放和种植蘑菇中的新发现,孩子们关于蘑菇的问题越来越来越多了:蘑菇是植物吗?蘑菇有种子吗?为什么长出来的蘑菇不一样?这都成为我们持续深入研究的方向!从事生物医药工作的小米爸爸,利用自己身边的资源,为孩子们上了生动有趣的一课《蘑菇》,从认识蘑菇的外形、生长环境、品种等全面解析蘑菇的生长奥秘。

虞永平教授说:“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的根基,环境的状态会影响幼儿学习的状态。”基于孩子的探究兴趣与研究发现,我们创设了主题墙面:野蘑菇来啦!结合区角创设了关于蘑菇的区域小环境。

基于孩子们的问题和探究,我们反复调整与梳理我们的课程网络图。

从偶然发现的野蘑菇,到种植菌菇,再认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蘑菇,我与孩子在摸索中共同经历与成长,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引发了一些思考。

感悟一:抓住教育契机,在自然中主动学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又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是陈鹤琴先生的教育原则之一,要想实现“活教育”的重要手段,就是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学习。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它包罗万象,奥秘无穷。让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去体悟、去探寻,到社会中去磨练是一条极好的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的途径。

因此,我们在时间、组织形式、内容和评价四方面给予保障,让孩子们有充足的时间、空间和机会去接触与探究野蘑菇。

感悟二:重视学习品质,从关注“学什么”到迈向“怎么学”。

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指南》在批评“忽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同时,倡导要“重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

对儿童来说,“学习”不仅是对知识和经验的掌握,对智力与能力的发展,即“学什么”,更重要的是学习兴趣的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与策略的掌握等,即“怎么学”。

在整个“野蘑菇来啦”实践与研究的过程中,带着孩子们对野蘑菇的好奇,特别是野蘑菇反复出现与消失的疑问,我们鼓励孩子们做出了自己的猜测、推理,并支持他们进行一系列的探索,将几个人的发现变成全班幼儿共同的兴趣。

感悟三:尊重儿童节奏,设计与实施适合的园本课程。

何为园本课程?2004年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编写的《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一书中提出,“园本课程开发是指幼儿园组织及其成员,根据国家或地方政府关于幼儿园教育纲要的精神与幼儿园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充分利用园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所进行的课程选择、课程生成、课程重组的相关研究与管理过程。”园本,就应该立足于本园实际,体现本园特色,符合本园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应该是由本园教师进行的,以促进本园孩子的发展为目标的,解决的是本园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在面对突如其来的野蘑菇,孩子们产生了自己的问题:野蘑菇有毒吗?野蘑菇为什么会消失?野蘑菇是植物吗?野蘑菇有种子吗?……基于孩子们的问题和现实需要,我们充分利用园内外的各种资源,建构相关的课程,利用多种形式将野蘑菇相关的内容渗透到一日活动中。

感悟四:调动家长资源,做好家园共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组织与实施”部分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这充分说明做好家长工作的重要性。

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可谓人才济济,是幼儿园一份丰厚、宝贵的教育资源,它能很好地补充幼儿园各方面资源的空缺。在发现野蘑菇反复出现与消失,教师敏感地捕捉到其中的教育价值之后,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使幼儿园与家庭建立了一种合作、互补的关系,比如亲子间的调查研究,浩天爸爸购买菌种,菜场工作的辉辉妈妈带来十几个不同品种的菌菇,从事生物医药的小米爸爸来园助教等,在双向互动中,唤醒家长的主体意识,转变其教育观念,让家长学会和孩子共同学习、成长。实践证明,我们在课程的建构过程中重视教育资源的挖掘,特别是对家庭教育资源的挖掘上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正如虞永平教授所说,课程就在儿童的生活里和儿童的行动里,就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生活中的事物是儿童活动的重要对象,它能给儿童带来乐趣,带来挑战。

“以幼儿发展为本”是园本课程开发的核心理念,通过园本课程开发,幼儿的个性差异得到尊重,个别需要得到满足,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发展。在和孩子一起探索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他们的能力,也感受到了他们的能量,在这种开放、多元、丰富的活动中,孩子们张扬了个性,享受了快乐,获得了发展。

猜你喜欢

本园菌菇园本
基于综合课程背景下的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初探
——以主题活动“上元小小兵”实施为例
董帅:大棚里的菌菇王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韦禾菌菇飘香 健康美味护航
园本课程开发的迷失与回归
幼儿园教师专业提升的激励策略
谢凤英 菌菇追梦 抱团脱贫
关于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现状的研究
蘑菇点点
浅谈促进我园幼儿体能的活动内容途径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