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组合外固定架对锁骨中段1/3不稳定骨折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改善作用

2017-11-02吴会祥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50期
关键词:固定架中段锁骨

吴会祥

(贵州省黔东南州三穗县人民医院骨科,贵州 黔东南 556500)

组合外固定架对锁骨中段1/3不稳定骨折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改善作用

吴会祥

(贵州省黔东南州三穗县人民医院骨科,贵州 黔东南 556500)

目的探讨组合外固定架对锁骨中段1/3不稳定骨折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3例锁骨中段1/3不稳定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分别给予常规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和组合外固定架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肩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肩关节功能评分。评分之后进行统计学比较可以发现,两组评分在治疗前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经过不同的治疗之后,两组评分均得到显著的提高(P<0.05);且治疗后经比较,对照组的评分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利用组合外固定架对锁骨中段1/3不稳定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可以获得较之常规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更好的临床效果,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

锁骨中段骨折;不稳定骨折;组合外固定架;肩关节功能;改善作用

锁骨中段1/3不稳定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会对患者的肩关节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1]。为此,临夏需要积极寻找有效的方案进行治疗。本研究中,笔者即回顾性分析103例锁骨中段1/3不稳定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组合外固定架对锁骨中段1/3不稳定骨折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改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103例患者入组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锁骨中段1/3不稳定骨折。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等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n,±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n,±s)

组别 n 性别(例) 平均年龄(岁) 平均体质量(Kg) 受伤原因男女车祸 摔伤 压砸伤观察组 51 30 21 40.12±10.13 65.12±10.25 20 11 20对照组 52 31 21 39.65±12.11 66.12±12.11 18 13 21P值 / >0.05 >0.05 >0.05 >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组合外固定架治疗,支架由固定钳和调节螺母以及调节螺杆组成,具体方法为:对患者进行常规麻醉和消毒,患者取仰卧位,对患者进行手法整复。然后,利用经严格消毒的组合外固定支架对患者进行固定。其中在两个骨折端卡放两个固定钳架,并对调节螺杆进行调整,使骨折端逐渐固定在一起。之后进行无菌包扎,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

1.3 观察指标

术后随访6个月,分别在之前和末次随访时,对患在进行肩关节Neer百分法功能评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处理过程中使用的软件为SPSS 18.0。其中,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和治疗前后的肩关节Neer等资料均予以t检验,并对P值进行检测,P<0.05表示对比差异显著。

2 结 果

两组评分在治疗前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经过不同的治疗之后,两组评分均得到显著的提高,(均P<0.05);且治疗后经比较,对照组的评分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评分情况分析(±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评分情况分析(±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P值观察组 52 61.25±2.10 96.12±2.15 <0.05对照组 51 60.32±2.35 82.12±3.15 <0.05P值 >0.05 <0.05

3 讨 论

受到剧烈外力等的作用,极易导致锁骨骨折的出现,其中中段三分之一处不稳定性骨折最为常见[2]。

临床对锁骨中段三分之一处不稳定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以往大多采用克氏针内固定的方式。这一治疗方法简单易行,但在术后容易出现松动现象,影响固定效果,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甚至会导致畸形愈合等不良后果的出现。另外,在术后,术中内固定所遗留的针孔还容易出现感染等,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出现,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3]。本次研究过程中,即利用组合外固定支架对患者进行治疗。支架由固定钳和调节螺母以及调节螺杆组成,具体的治疗过程中,在对患者进行手法整复之后,利用经严格消毒的组合外固定支架对患者进行固定。其中在两个骨折端卡放两个固定钳架,并对调节螺杆进行调整,使骨折端逐渐固定在一起。在对支架进行固定的时候,操作简单,不会对患者造成过大的痛苦。且固定钳采用的是斜行植入的方式,可以有效避免拔针的出现,在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的同时,也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综上所述,利用组合外固定架对锁骨中段1/3不稳定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可以获得较之常规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更好的临床效果,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但是,本次研究过程中,受到研究时间以及实际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所纳入研究的病例总数十分有限,相应的观察指标等也较少,所获得的相关的结果以及结论等均有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为此,进一步结果,还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通过增加观察指标、不断扩大样本容量、延长观察时间等方式予以探讨。

[1] 钱军.钛制弹性髓内钉与重建钢板应用于锁骨中段骨折髓内外固定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43):8024-8027.

[2] 萧庆瑞,郑晓蓉.手法整复单肩绷带结合锁骨带外固定治疗锁骨骨折[J].中医正骨,2012,24(9):44-46.

[3] 陈细明,蔡树辉,吴育锋,等.手法复位经皮解剖型锁定钢板外固定治疗锁骨骨折[J].中医正骨,2014,(7):28-29.

R683

B

ISSN.2095-8242.2017.050.9759.02

本文编辑:李新刚

猜你喜欢

固定架中段锁骨
尿检时如何取中段尿
常用胫骨骨折外固定架的力学性能测试
东天山中段晚古生代剪切带叠加特征及构造控矿作用
无天于上2035(一)
迈好从低段到中段的“坎”
呵护锁骨皮肤
不掉到锁骨都不敢说是“矩形耳环
KD407:悬挂器
外固定架应用于创伤骨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锁骨中段骨折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