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业务外包及应对措施研究

2017-11-01李师龙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业务外包合同管理应对措施

李师龙

关键词:图书馆;业务外包;合同管理;应对措施

摘 要:业务外包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中不断走向深化,外包的内容涉及采编业务外包、流通业务外包、技术业务外包、基础设施外包等,在此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应做好制度建设及业务执行过程中的监管,建設业务过硬的队伍,提高图书馆自身的服务能力。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10-0046-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的文献在不断增长,电子资源逐渐成为主流,对读者的服务方式及提供的服务空间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高校图书馆进行了业务重组、机构重组、空间变革,针对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1]。高校图书馆空间功能不断增强,逐渐演化为信息空间、学习空间、交流空间[2]。在这个过程中,图书馆的业务也应不断变化以适应新技术、新环境。

1 高校图书馆业务外包现状

1.1 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

高校图书馆的采编业务外包从图书文献前期加工开始。图书前期加工技术含量较低,加工人员只要明白图书加工的相关要求,即如何盖馆藏章、贴条形码、加磁条、打财产号等,即能独立完成加工任务。随着图书馆经费的不断增加,图书采购量也在逐渐增大,图书馆编目人员的编目任务也在日益增加,因此很多高校图书馆实行了编目外包[3]。编目外包要求编目人员能够熟练操作电脑,能使用图书馆相应的编目编辑系统。外包后的编目编辑人员一般是图书供应商的工作人员。书商中标后,图书馆要求书商一方从事编目工作的相关人员到图书馆学习编目系统,图书馆编目人员对其进行编目程序、字段、丛编、分类号等业务知识培训,待培训人员掌握编目程序后就可以上岗操作了。图书馆的编目人员应对培训人员编目的图书进行检查,在确定其编目正确无误后,不再对其分编的图书编目数据进行监督,而改由审校人员监督。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图书馆都已经通过CALIS系统实现了编目数据的共享,编目人员可以直接套录使用,而需要原编的图书编目数据很少,一般经过培训的人员进行套录就能完成编目工作。随着电子时代的到来,许多高校图书馆需要实现独有纸本图书的电子化,因为独有纸本图书涉及电子图书加工系统、版权及加工设备等,因此高校图书馆也是通过外包的方式完成独有纸本图书的电子化。

1.2 流通业务外包

2008年前后,业务外包开始在高校图书馆实施,与图书馆其他的业务外包相比,流通业务外包起步较晚。一方面,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图书馆文献数量也在不断增多,同时由于高校人员编制向院系倾斜,图书馆能进的人员很少,部分图书馆多年都没有进过一个编制人员。图书馆的人员数量与图书馆日益增长的服务相比严重不足[4]。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的图书借阅、办理借阅手续、图书上架和排架、维护阅览环境及秩序等工作的技术含量较低,难度较小,一般人员都可以胜任,因此高校图书馆引进了外包管理公司。外包管理公司的人事管理制度完善,有严格的处罚措施,对外包人员的工作质量要求较高。

1.3 技术业务外包

高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数量越来越多,一部分是自建数据库资源,但大多数还是订购的电子数据库,如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读秀数据库等。由于电子资源数量大,而且其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因此多数高校图书馆采用远程托管的方式,只有较少的高校图书馆出于数据备份和数据整合的需要而采用镜像的方式。多数高校图书馆由数据库提供商负责数据库数据的建设、网络维护、IP段的管理,图书馆只负责数据库的推广使用,数据库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由数据库商负责解决。高校图书馆开展的如自建数据库平台、考试平台、机构库平台、特色资源平台等业务,由于其人力、技术能力都有限,也往往采用外包的方式完成[5]。数据库商负责软件平台的设计和开发,同时负责解决高校图书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在后续使用中进一步对软件平台进行优化,如汇文系统每年都会升级软件,高校图书馆只需支付一定的费用即可[6]。近几年出现的云计算技术,也促进了电子技术的业务外包,一些技术平台、软件、技术基础设施都可以放进云中,进行共建共享[7]

1.4 基础设施外包

随着高校图书馆文献的不断增加,图书馆也在不断进行改建或扩建,面积不断增加,一些新型空间不断出现,如信息共享空间、创新空间、多媒体制作室等,空间内基础设施完善,有线及无线网络实现全面覆盖。但图书馆的一般工作人员管理这些空间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电线线路,一旦出现损坏,就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因此,高校图书馆可以对这些设施进行外包或部分外包,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

2 高校图书馆业务外包应对措施

2.1 建立完善的业务管理制度

高校图书馆业务外包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是签订外包合同。合同是当事人或当事双方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依法签订的合同,受法律保护[8]。签订合同时,合同主体要对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约定,对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先约定,避免出现问题时产生争议。合同内容包括合同主体、合同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合同标的、合同标的的数量、合同质量要求、价格、合同的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履行方式等[9]。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双方应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义务,如付款时间、服务开通时间、故障排除时间限定等。

2.2 成立监管协调小组

随着业务外包的深入,在高校图书馆内工作的单位及人员会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图书馆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和监管机制,才能保证图书馆业务工作的正常运行。图书馆既要负责协调馆内设施的运行又要监管外包业务,因此在协调过程中,图书馆员要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在双方观点出现分歧时,应利用规章制度、合同条款约束对方,避免矛盾激化。图书馆员要熟悉监管的业务,如图书馆的采编审校人员要非常熟悉图书的编目数据规则,在发现错误的编目数据时,要及时敦促外包编目人员予以改正,保证图书馆业务的正常开展。endprint

2.3 建设合格的图书馆业务队伍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图书馆、微信、微博等新技术和新设备应用到高校图書馆,也给图书馆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图书馆员要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加强自我学习,掌握新技能,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可以引进人才壮大编目人员队伍,另一方面要对现有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通过组织馆内讲座、外派学习等方式提高其编目水平。

2.4 提高图书馆技术服务能力

随着智能化时代的来临,大量的智能设备及新信息技术在高校图书馆投入使用。大数据、可穿戴移动设备、云计算、关联数据等技术不断推动图书馆转型;感知技术、移动技术、互联技术将用户与移动网络联系在一起;微信、微博、微电影、MOOC等也在改变着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和内容。高校图书馆若完全依赖外包公司,一旦外包出现问题,图书馆就会失去技术服务能力。因此,高校图书馆的技术人员应密切关注新技术,挖掘数据,跟踪学习,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

3 结语

在新技术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为了从传统的业务中解脱出来,完成了对各项业务的重组、改进,及时引进业务外包。高校图书馆应根据自身需要,逐步扩大业务外包范围,使图书馆员从繁忙的业务工作中脱离出来,开拓新的服务方式,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率。

参考文献:

[1] 朱强,别立谦.面向未来的大学图书馆业务与机构重组: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2):20-27.

[2] 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2025年图书馆“长”什么样?[EB/OL].[2016-01-23].http://www.ce.cn/culture/gd/201601/23/t20160123_8502 050.shtml.

[3] 郭效,牟超.高校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探索与实践:以大连交通大学图书馆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6(5):77-80.

[4] 李伟.高校图书馆流通业务外包探索与实践[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9):87-89.

[5] 张卫东.图书馆业务外包及其策略[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6(2):108-109.

[6] 王鑫玉.数字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变革:谈图书馆的业务合作与资源共享[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4):101-103.

[7] 杨新涯.图书馆服务共享[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51-54.

[8] 百度百科.合同[EB/OL].[2017-01-09].http://baike.baidu.com/link?url=PmMAwm 21jp_7WDcRW_XYDRihwgLaLwlclQgDEwIbvyhUNOhgSqBq8Pb_-XplVGkmCI3Xz_E6eN_441H7tIKa8horf-ccaTkLsRq6DgCH uBm.

[9] 胡浩平,陈佳乐.图书馆业务外包合同的要件研究[J].图书馆,2015(2):101-103.endprint

猜你喜欢

业务外包合同管理应对措施
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的发展思考
探究企业劳务用工和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设
浅谈工程项目合同管理
政府审计业务外包的风险与防范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加强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思路与对策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浅谈现代企业服务外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