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制药包穴位敷贴结合按摩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

2017-11-01胡小玲顾莲花董永庆张蓓蔚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44期
关键词:药包穴位药物

胡小玲,顾莲花,董永庆,张蓓蔚

(上海金山工业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市 201506)

自制药包穴位敷贴结合按摩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

胡小玲,顾莲花*,董永庆,张蓓蔚

(上海金山工业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市 201506)

目的观察应用自制药包穴位敷贴结合按摩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符合筛选条件的失眠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原有治疗方法加健康宣教,实验组在原有治疗方法、健康宣教的基础上加用自制药包穴位敷贴结合按摩治疗。两组均治疗一个月,停药后一个月分别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症状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76人,有效18人,无效2人,4人退出研究,总有效率97%。结论常规治疗配合自制药包穴位敷贴结合按摩治疗失眠较常规治疗疗效显著。

自制药包;穴位敷贴结合按摩;失眠

失眠是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服用改善睡眠类药物往往剂量越来越大,效果越来越差,且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常见的包括影响次日认知功能,尤其是半衰期长的药物,容易导致记忆障碍、精神运动损害、药物成瘾性及撤药后反跳性失眠等不良反应[1],因此临床使用受到一定局限。近年来,许多国内外专家则提出了“按需治疗”和“小剂量间断”使用药物的原则,提出了失眠治疗的目标为:①缓解临床症状;②能够存在正常的睡眠结构;③最终恢复原有的社会功能,生活质量得以保障。[2]而加入中医治疗方法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中药煎服不便,口感不好,患者依从性较差。

2014年,我中心年门诊量16万余人次,其中诊断为失眠、不寐的病人有1784人次。我科就诊495人次。我们在2015年12月至2016年4月应用自制药包穴位敷贴结合按摩治疗失眠,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2015年12月至2016年4月在我中心就诊的失眠患者,共200例。根据患者的首次就诊次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①有反复发作史,或连续3周以上;②有失眠的典型症状:不易入睡,时睡时醒,睡而不安或者醒后不易再次入睡;晨起过早;白天昏沉欲睡;每天睡眠严重不足,少于5个小时。

1.2.2 西医诊断标准

①以难以入睡和持续睡眠困难为主诉,其他症状均为继发于失眠,起病至少一个月;②睡眠紊乱引起显著痛苦,或妨碍社会功能,或精神活动效率下降;③睡眠紊乱排除由发作性睡病、与呼吸相关的睡眠障碍、生物节律睡眠障碍等所致;④睡眠紊乱排除由重性抑郁症、广泛性焦虑等障碍所致;⑤睡眠紊乱排除由各种躯体疾病、酒精或者药物的心理作用所致。

1.3 纳入标准

①以失眠为第一主诉;②年龄20~80周岁之间的患者;③同时符合上述失眠症的中西医诊断标准者;④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11分;⑤患者知情同意并能良好配合者;⑥排除其它因素引起的。

1.4 排除标准

①凡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有药物依赖或者酒精依赖者;③孕期、哺乳期妇女;④有严重的焦虑、抑郁情绪者及精神分裂等严重精神疾病者;⑤躯体检查发现脑、心、肝、肾等系统明显异常者;⑥年龄<20周岁或>80周岁的患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①常规治疗,使用原有治疗方法。②健康宣教。疗程:4周。

1.5.2 治疗组

①常规治疗,使用原有治疗方法。②健康宣教。③穴位按摩。取穴:安眠穴。定位方法:位于项部,当翳风穴和风池穴连线的中点。操作方法:睡前取坐位或平卧位,放松,用双手大拇指抵住安眠穴,其余手指固定头部,用较重力度按揉穴位,以局部感到酸胀为度,持续3~5分钟。④自制药包穴位敷贴。将酸枣仁、灵芝、灵磁石、珍珠母、丁香、朱茯苓、远志、薰衣草[3]按一定比例混合粉碎后制成2.5×2.5 cm的方形药包敷贴,按摩结束后将药包以胶布固定在安眠穴上入睡,至第二日起床后揭下。每晚一次,7天一个疗程,共四个疗程。

1.6 疗效观察

1.6.1 观察指标

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进行相对客观的评定。主要用于评价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情况,也可以用于一般人睡眠质量情况的评估。该量表由17个条目构成,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等七个方面。总分为0~21,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4个疗程、停药后一个月分别重新测定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1.6.2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国家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失眠症的疗效标准制定。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在6小时以上,日间精神充沛;显效:睡眠明显好转,自觉症状减轻,睡眠时间增加3小时以上;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小时;无效:治疗后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反而加重。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及审查核对。描述性分析: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土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MD(QR)]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方差不齐或非正态分布时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治疗结果

2.1 基线资料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治疗前PSQI评分比较[中位数(四分位间距)][MD(QR)]

2.2 临床疗效

表2 两组病例睡眠有效率比较

表3 两组PSQI量表评分比较[MD(QR)]

治疗组患者的评分总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以认为实验组改善睡眠效果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关于失眠的病因病机,中医认为失眠多为情志所伤,劳逸过度,久病体虚,饮食不节原因所致,总属阴不敛阳,阴阳失衡,扰乱心神,神不内宁,不能由动转静所致。随着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中医药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睡眠障碍的经验,中医辨证论治、针灸、按摩、意疗、食疗等,效果可靠,取得了极好的社会效益,并逐渐得到国外的认可。中医药治疗不仅可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降低医疗费用,也是顺应当代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发展潮流。

安眠穴是经外奇穴,具有镇静助眠的作用,是失眠治疗的经验穴。穴位按摩通过在体表的一定部位施行手法刺激,借以由表及里,流通气血,同时通过经络的传导与反射调节脏腑功能,调动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5]穴位按摩是中医整体观念、辨证施护、藏象经脉学说的临床应用,具有营卫调和、气血通畅、疏通经络、阴阳平衡的作用。[6]研究显示,穴位按摩可显著提高治疗失眠的有效率,延长睡眠持续时间,降低睡眠质量指数总分,随时间的推移,穴位按摩对睡眠质量的促进效果更佳。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缓和、轻微、连续的局部刺激,有兴奋周围神经且抑制中枢神经的作用[7],有利于睡意的产生和睡眠质量的改善。多项研究表明,相对于使用安眠药等治疗措施,穴位按摩是一种较好的物理治疗方法,不存在不良反应,简便实用,依从性好,患者易接受[8]。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睡眠均有改善,治疗组睡眠质量提高,入睡时间缩短,睡眠时间延长,睡眠效率提高,日间功能障碍较前改善,这五个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穴位敷贴疗法一方面通过药物等对机体特定部位的刺激,调整阴阳平衡以改善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从而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9];另一方面,当药物敷贴于相应穴位之后,通过渗透作用,透过皮肤,进入血液循环,达到脏腑经气失调的病所,发挥药物“归经”和功能效应。自制药包中所含中药,以养心安神药物为主,包含酸枣仁、灵芝、灵磁石、珍珠母、丁香、朱茯苓、远志、薰衣草等八种中草药。以酸枣仁、灵芝互相配伍,能益心气,安心神,具有镇静催眠作用。臣以磁石、珍珠母、远志、茯苓清心安神。另佐丁香、薰衣草芳香安神。各成分按一定比例混合粉碎后制成2.5×2.5cm的方形药包备用。睡前按摩双侧安眠穴5分钟后将药包固定在安眠穴上,通过中药熏疗配合穴位按摩调理,宁心安神,调和阴阳,故对失眠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且方便快捷,治愈后不易复发,也不会产生依赖性,又没有任何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1] 冯运会,曹红军,孙 皓,等.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老年失眠症50例[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35):46-46。

[2] 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共识专家组.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草案)[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2):141-143.

[3] 董泽军,陈德军.浅谈治疗失眠的中药、西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1):41-4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186.

[5] 曾 慧,王 平,康佳迅.穴位按摩训练对改善老年人睡眠质量及认知功能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9):773-776.DOI:10.3761/j.issn.0254 1769.2012.09.001.

[6] 张 巍,赵 芳,黄盛华,等.推拿配合耳穴按压治疗失眠症132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5):1208-1208.

[7] 李 娟,张义静,孙思庆.商品匀浆膳对老年鼻饲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J].现代医学,2014,(4):392-394.

[8] 王利玲,廖 明,叶小宁,等.中医辨证施治结合饮食调养和穴位按摩治疗社区失眠患者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4,(7):24-27.

[9] 刘俊燕.耳穴贴压配合穴位按摩治疗失眠36例[J].河南中医,2014,34(5):954-955.

R451

B

ISSN.2096-3718.2017.44.8666.02

上海“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技术类子项目,项目编号:ZY3-FWMS-1-1001-KYJS-42。

本文编辑:彭晚林

猜你喜欢

药包穴位药物
柱状药包爆破漏斗效率函数及其等效爆破作用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更正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水下爆炸中水面效应以及药包形状对冲击波的影响
分散药包千吨注水量的水压爆破
最熟悉的药物伤你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