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司匹林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探讨

2017-11-01崔光利潘旭东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44期
关键词:脑梗塞脑血管阿司匹林

崔光利, 潘旭东

(1.青岛大学, 山东 青岛 266000; 2.汶上中医院, 山东 济宁 272500)

阿司匹林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探讨

崔光利1,2, 潘旭东1

(1.青岛大学, 山东 青岛 266000; 2.汶上中医院, 山东 济宁 272500)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7月62例脑血管疾病(脑梗塞)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n=31)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n=31)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19%,组间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1周、2周、4周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司匹林治疗脑血管疾病,临床效果明显,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为患者预后创造良好条件。

阿司匹林;脑血管疾病;脑梗塞

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对其加以关注,并为患者科学选择治疗药物,对患者良好预后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为避免急性脑梗死病情迁延,提高患者预后效果,要及时为患者开展溶栓治疗,减少神经元副损伤,提高血流灌注效果。与此同时,为患者选择安全的治疗药物,能够减少患者不良反应,提高临床疗效。阿司匹林在脑血管疾病中具有广泛应用,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本研究选取2014年3月—2016年7月62例脑梗塞患者,对阿司匹林用药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2例脑梗塞患者,均满足临床诊断及治疗标准[1],且患者本人对用药治疗情况知情。本组所选病例病情明确,满足相关治疗及用药指征,随机数字法分组,2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本组患者入院后,均结合病情,给予常规治疗,要求患者严格按照医嘱,做好用药治疗。在常规脱水、降压、降糖、微循环改善等对症处理的前提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10233;生产单位:吉林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每次剂量5000 U,每天1次。与此同时,对本组患者开展尿激酶溶栓治疗,取注射用尿激酶[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2021603;生产单位:武汉华龙生物制药有限公司]100万U,充分溶于10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30 min内静脉滴注完毕。

1.2.2 观察组

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阿司匹林肠溶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64020259;生产企业:宁夏启元国药有限公司],给药剂量75~100 mg/d,连续用药4周。治疗期间对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一旦发现患者存在异常,及时停药,并进行相应处理。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基本痊愈11例,显效9例,有效9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基本痊愈6例,显效6例,有效11例,无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4.19%,χ2值检验结果显示,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2.2 NIHSS评分指标比较

2组治疗前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1周、2周、4周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 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s)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1周 治疗2周 治疗4周观察组(n=31) 23.23±5.41 17.42±5.67 10.56±2.52 8.63±1.42对照组(n=31) 22.89±5.52 20.71±4.63 18.84±3.34 14.27±2.07 t值 —0.658 8.635 7.936 8.631 P值 0.248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3.1 脑血管病概述

正常情况下,人体脑血管弹性良好,血液能够正常循环,保证患者血运的稳定性,可自主对血栓形成进行抵抗。但是,很多中老年人血管壁变粗,并且出现纤维膜增多现象,引发动脉硬化,导致血液流速发生明显改变,从而引发脑血管疾病[4]。对于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其发病因素主要为血小板作用,可参与到血管血栓形成中。急性脑梗死属于脑血管常见疾病,也是临床诊疗工作中的多发病,此种疾病发病快,且病情具有进展性,若未能及时进行治疗,易导致患者死亡,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急性脑梗死可引起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性坏死表现,并对血流动力学产生较大影响,引起神经功能损伤,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存质量均有明显威胁[5]。

3.2 常规治疗分析

本研究以脑梗塞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脑梗塞不仅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对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一定制约。在为患者开展诊疗时,兼顾患者实际病情,给予对症治疗,是临床治疗的关键。低分子量肝素钙属于ATⅢ类药物,其活性成分高于普通肝素,能够对抗体内、外血栓形成,其预防及抗血栓形成效果良好。与此同时,及时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开展早期溶栓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尿激酶属于常见溶栓制剂,选择静脉滴注方式,不仅给药途经方便,同时能够激发纤溶酶自身的活性作用,从而发挥超强药效。尿激酶半衰期比较短,且不具有抗原性,能够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用药安全有保障。

3.3 阿司匹林用药分析

由于脑梗死患者发病急,且病情进展较快,受到老年患者机体功能下降的影响,均可能加重患者病情。老年患者心肺代偿能力较差,发病后可对神经功能造成明显影响[6]。阿司匹林属于比较常见的环氧化酶抑制剂,在治疗偏头痛、发热中具有明显作用。但是,随着药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阿司匹林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作用逐渐凸显,其药物主要作用机制为阻断过氧化合物生成,减少血小板化氧化酶,进而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7]。对于脑梗塞患者而言,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后,其药物有效成分能够快速渗入冠状动脉血栓中,因此发挥良好的溶栓治疗效果。权威报道显示,阿司匹林肠溶胶囊能够有效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从而发挥良好的抗栓塞作用,治疗脑血管疾病效果比较明显。但是,循证医学通过研究证实,对于老年患者而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导致患者合并多种不良反应,尤其对患者胃肠道功能影响较大。这是由于老年患者本身胃肠功能较差,加之长期卧床,可引起严重营养不良。

3.4 研究结果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55%)高于对照组(74.19%),组间差异明显(P<0.05)。权威外文文献[8]研究认为,采用阿司匹林进行辅助治疗,能够显著提高脑梗塞患者治疗效果,且临床疗效在90%以上,与本研究所得结果基本相符。与此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1周、2周、4周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甘文杰[9]在其临床对照试验中证实,阿司匹林辅助治疗脑梗塞,并不会增加用药不良反应。但是,本研究未对未对患者用药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应在日后相关研究中适当增加此方面内容,从而不断丰富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上述研究结果证实,阿司匹林治疗脑梗塞,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3.5 临床诊疗工作体会

综上所述,通过本研究结果,结合权威文献报道内容,认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脑梗塞,临床效果良好,且具有用药安全性与有效性,能够减少疾病复发率。与此同时,采用阿司匹林可发挥协同治疗效果。通过临床实践证实,阿司匹林治疗脑血管疾病,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疗效,改缓解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血小板功能及凝血功能,对患者良好预后具有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但是,阿司匹林长期给药可对患者胃肠道功能产生一定影响,易出现消化道出血,本研究此外,作为临床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关注胃肠道功能较差患者用药治疗情况,若发现患者合并严重不良反应,则及时进行对症处理。总而言之,阿司匹林效果明显,可用于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治疗中。

[1] Akiko Hachisuka,Yasuyuki Matsushima,Kenji Hachisuka,Satoru Saeki.A Case of Apoplexy Attack-Like Neuropathy Due to Hereditary Neuropathy with Liability to Pressure Palsies in a Patient Diagnosed with Chronic Cerebral Infarction[J].Journal of 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2016.

[2] 王克志.阿司匹林在脑血管疾病中的预防与治疗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09(28):249-250.

[3] 梁继军,杨 军.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合并颅内出血患者的治疗及相关处理[J].中国医刊,2014,14(02):7-9.

[4] B.Koohshekan,A.Divsalar,M.Saiedifar,A.A.Saboury,B.Ghalandari,A.Gholamian,A.Seyedarabi.Protective effects of aspirin on the function of bovine liver catalase:A spectroscopy and molecular docking study[J].Journal of Molecular Liquids,2016.

[5] 仲伟芹.高龄患者长期口服阿司匹林主要不良反应的回顾性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5.

[6] 智 光.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进展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4,22(33):10+12.

[7] Wonhyoung Park,Jae Sung Ahn,Hye Sun Lee,Jung Cheol Park,Byung Duk Kwun.Risk Factors for Newly-Developed Cerebral Infarction after Surgical Revascularization for Adults with Moyamoya Disease[J].World Neurosurgery,2016.

[8] Seigo Korematsu,Hiroshi Yamada,Hiroaki Miyahara,Kenji Ihara.Increased levels of anti-phosphatidylcholine and anti-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antibodies in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J].Brain and Development,2017.

[9] 甘文杰,邹杏坚.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塞60例的治疗分析[J].中外医疗,2013,06(20):127-128.

R453

B

ISSN.2096-3718.2017.44.8659.02

本文编辑:贺 攀

猜你喜欢

脑梗塞脑血管阿司匹林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大面积脑梗塞中的应用分析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