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预见性护理

2017-11-01冯亚敏吴晓晴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44期
关键词:暴力行为精神科预见性

冯亚敏,吴晓晴

(江苏省常熟市第三人民医院, 江苏 苏州 215500)

浅谈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预见性护理

冯亚敏,吴晓晴

(江苏省常熟市第三人民医院, 江苏 苏州 215500)

目的研究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预见性护理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且既往有暴力行为患者80例,采取随机分组方式研究,对照组40例,实施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针对患者暴力行为并症状情况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一周暴力行为发生率为22.5%(9/40),低于对照组的40%(16/40);观察组患者在住院四周暴力行为发生率为0,对照组住院四周暴力行为发生率为7.5%(3/40);观察组住院八周后暴力行为发生率7.5%(3/40),对照组住院八周后暴力行为发生率20%(8/40);三组数据之间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实施预见性护理进行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控制护理,效果确切,缓解行为障碍,减少暴力意外事件的发生风险,提升患者治疗护理质量。

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预见性护理

精神分裂症患者因自身心理情绪的紊乱,行为存在较大的不可控风险,易造成伤人、毁物的攻击性行为,成为精神科护理中严重的安全问题。为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增强患者护理效果,本文回顾分析本院2015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且既往有暴力行为患者资料,针对患者暴力行为并症状情况实施预见性护理,并通过对照方式探析该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且既往有暴力行为患者80例,年龄19~57岁,平均年龄39.31±2.58岁;男性45例,女性35例,全部患者均诊断符合ICD-10诊断标准[1];伴有既往暴力行为。采取随机分组方式研究,对照组40例,实施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针对患者暴力行为并症状情况实施预见性护理。两组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指导其用药,饮食指导,运动指导以及日常生活基础性护理等内容。

1.2.2 观察组针对患者暴力行为并症状情况,实施预见性护理:①心理干预,因伴有既往暴力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病患在自我情绪、心理控制方面相对较差,加之入院治疗对医院环境的陌生感因素影响,造成这一时间暴力行为风险更高,对此,护理人员可及时了解患者家庭环境、行为特点等,帮助患者做环境熟悉护理,加强心理方面的干预,增强患者自身对环境的适应状态,形成较好的依从性。②分配干预,因精神分裂症病情变化的不稳定性,可结合患者症状轻重作实际调整,对伴有高风险暴力行为者可安排至利于实时监控的重症监护室内,24小时巡视监护,确保潜在暴力行为征兆期进行干预阻止,避免攻击行为带来的伤害。③积极与患者进行言语沟通,因精神分裂症病患对自身的行为认知、思维、情感等方面均与健康人员有明显差异,加之暴力行为风险的存在,造成护理过程中可能会累及危害医护工作者,因此在日常护理干预中需重视患者的交流沟通,掌握患者语言、行为的发展特点,熟悉其心理情绪的变化,结合患者病情症状特征、日常行为习惯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预判,保证暴力行为的预防,并且良好的沟通也让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提升,增加治疗依从性。④加强健康教育与社会支持,利用各类健康教育组织活动或讲座进行健康知识教育,让患者及家属均参与进来,给予患者鼓励、支持,感受亲情的温暖与社会的认可,让患者自身树立生活的希望。⑤提供特色护理服务,采用丰富的工娱治疗和康复训练,如健身操、乒乓球、电脑上网、制作手工艺品等,可丰富病人的文化生活,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转移病人注意力,减少幻觉、妄想等不良症状的影响,减轻病态体验,克服焦虑、抑郁或恐惧等恶劣情绪,增强集体观念,减少住院的孤独、苦闷,激发对生活、工作的兴趣,为回归社会做好准备。⑥提高医务人员危险防范意识及技能,定期进行防暴技能培训,通过培训使医务人员对精神科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有深刻认识,对精神科暴力行为的防范与控制有进一步的了解,提高应对患者暴力行为的处置能力,在保护患者的同时保护医务人员自身安全,减少伤害发生。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住院一周、四周、八周后的暴力行为发生情况,并借助统计学资料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资料统计显示,观察组患者住院一周暴力行为发生率为22.5%(9/40),包括:自伤1例、伤人1例、毁物1例、谩骂3例、拒食1例、拒药1例、外跑1例;对照组患者住院一周暴力行为发生率40%(16/40),包括:自伤2例、伤人1例、谩骂6例、拒食2例、拒药1例、外跑4例;观察组患者住院四周暴力行为发生率为0;对照组患者住院四周暴力行为发生率为7.5%(3/40),包括:自伤1例、谩骂2例;观察组住院八周后暴力行为发生率7.5%(3/40),包括谩骂2例、伤人1例,对照组住院八周暴力行为发生率20%(8/40),包括:自伤3例、伤人3例、谩骂1例、拒药1例。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个时间段暴力行为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在当前医疗环境下,医院服务的质量标准格外重视护理安全,其护理安全将直接影响患者治疗效果,需护理人员重视,特别针对精神科患者而言更为重要。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同时实施标准的规章制度、改善风险缺陷和管理制度、定位监护重症的患者、人性化舒适化布置病房[2-3],清楚所有病人的心理情绪、增强对于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高发期的护理干预,提高医务人员的处理能力、加强给予药品的质量等方法,获得了显著的疗效。

在研究中我们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了预见性护理干预,本院针对精神分裂症伴有暴力行为患者病情特点,积极帮助患者设置舒适、安全的就医环境[4],经由具备丰富护理技术及临床经验的护理人员进行辅导,提升患者自身就医愉悦感受,提高治疗依从性。并结合健康知识教育提升改善患者认知程度,对不良行为作相应的纠正[5],指导正确处理应激事件的方法及技巧,使其能够使用合适的方法调节不良情绪平复心情,有效遏制暴力行为潜在风险,将精神分裂症患者情绪控制在稳定状态,保证患者就医安全。从本次研究结果的数据比较来看:观察组患者住院一周暴力行为发生率为22.5%(9/40),低于对照组的40%(16/40);观察组患者在住院四周暴力行为发生率为0,对照组住院四周暴力行为发生率为7.5%(3/40);观察组住院八周后暴力行为发生率7.5%(3/40),对照组住院八周后暴力行为发生率20%(8/40);提示了预见性护理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实施预见性护理进行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控制护理,效果确切,缓解行为障碍,减少暴力意外事件的发生风险,提升患者治疗护理质量。

[1] 孙桂荷,孙亚娜,忻丽云.精神疾病患者暴力冲动行为的预见性护理效果[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03):325-328.

[2] 肖香兰.心理护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5,(03):103-104.

[3] 王金华,肖 瑛,易 洁,等.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1,(08):1011-1012.

[4] 李晓筠.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有暴力行为的男性精神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36):334-335.

[5] 李佳翠.预见性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的护理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36):168-169.

R473.74

B

ISSN.2096-3718.2017.44.8619.02

本文编辑:贺 攀

猜你喜欢

暴力行为精神科预见性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媒介分析:动画暴力对儿童的影响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第一次遭遇家暴该怎么处理?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喉炎患儿中的应用分析
预见性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精神科医院安全隐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