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科急重症病人的观察与护理

2017-11-01卢欣华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44期
关键词:内科组间重症

卢欣华

(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中医医院, 广西 南宁 530400)

内科急重症病人的观察与护理

卢欣华

(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中医医院, 广西 南宁 530400)

目的探讨内科急重症病人的观察与护理。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内科急重症患者12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用内科急重症专科观察和全方位护理干预,对比项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HAMD和HAMA两项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总护理满意度为96.7%,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8.3%(P<0.05),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内科急重症患者采取急诊内科强化观察和全方位的护理措施能够有限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和生活质量,建立和谐友好的医患关系,进一步提高护理满意度。

内科;危急重症病人;护理

内科急重症常见的疾病多集中在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等领域,这些疾病起病急、症状明显,当病情进展到一定程度后,患者多半会出现昏迷、心力衰竭、大出血等危害到生命的严重症状,这一类病人可以划分为内科急重症病人[1]。内科急重症病人在身心上遭受到双重打击,容易出现恐惧、紧张、焦虑等消极心理情绪,这些不良情绪的存在会严重影响疾病治疗效果和预后[2]。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可以通过专科观察和全方位的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条件。本文选取120例内科急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专科观察和全方位护理方法的成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内科急重症患者120例,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常规组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范围25~75岁,平均年龄(45.5±5.6)岁,其中心血管疾病18例,消化系统疾病13例,呼吸系统疾病11例,神经系统疾病15例,其他3。实验组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范围26~76岁,平均年龄(46.5±5.2)岁,其中心血管疾病15例,消化系统疾病18例,呼吸系统疾病13例,神经系统疾病11例,其他3。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比较意义。

1.2 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内科急重症观察和全方位护理措施,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内科观察。针对患者不同病症开展不同针对性的疾病观察,一旦出现危重病情变化要及时通知医生。对于恶心、呕吐、腹泻的患者,要采用动态连续性观察方式,对症用药以持续性改善患者的症状。对胸痛、胸闷的患者,患者取平卧位;对脸色异常、有休克症状,患者取中凹位,保持呼吸通畅,可以2~3条静脉通路。对于昏迷、意识模糊的患者,要定时给患者翻身,减少压疮的发生,也减少血栓的发病几率。针对咳嗽严重的患者,要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及时排出痰液[3]。

(2)用药指导。如果患者出现脱水症状,要严格药物的使用时间、剂量、注射速度,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和症状调整用药方案,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为医生调整用药方案提供切实依据。针对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使用扩张血管类药物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比如血压、心率、脉搏等,控制好药物滴注速度,提高治疗效果,进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4]。

(3)心理护理。医护人员要以亲切和蔼的态度主动询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家庭背景等信息,将危重症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症状、治疗方法、护理技巧等相关知识告知患者,并叮嘱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的相关事项,从而改善患者遵医嘱行为。医护人员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帮助患者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5]。

(4)病房管理。由于急重症患者自身病情危急、病情发展快,死亡概率高,因此对于急重症患者的病房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必须确保病房温度和湿度适中,保持通风。病房内的床单被罩、患者的贴身衣物等要按时更换清洗并消毒。医护人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探视计划,规定日探访人数和访视时间[6]。

1.3 观察指标

(1)心理状态评分,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患者的抑郁状态和焦虑状态。

(2)护理满意度评分,分为满意、较满意以及不满意三个级别。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描述性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多个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如表1所示,实验组患者的HAMD和HAMA两项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如表2所示,实验组的总护理满意度为96.7%,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8.3%(P<0.05),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3 结论

内科急重症患者入院时大都具有病情危急、严重的特点,病情发展进程快,一旦耽误治疗就会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在这个过程中急诊护士要重点观察患者的病情进展、症状,以便展开有针对性的治疗。但是在这个危急的时刻,医护人员往往会忽略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当病情进展到一定程度后,内科急重症病人在身心上遭受到双重打击,无论是患者还是家属都极其容易出现恐惧、紧张、焦虑等消极心理情绪,这些不良情绪的存在会严重影响疾病治疗效果和预后[5]。本次试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HAMD和HAMA两项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提示采用专科病情观察和全方位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情绪。此外从护理满意度来看,实验组的总护理满意度为96.7%,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8.3%,表明专科病情观察和全方位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综上所述,针对内科急重症患者采取急诊内科强化观察和全方位的护理措施能够有限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和生活质量,建立和谐友好的医患关系,进一步提高护理满意度。

[1] 刘精霞.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7):336-337.

[2] 王 影.神经内科急重症患者呼吸机的应用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02):220-221.

[3] 赵怀英.内科急重症患者的优质护理措施及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34):120+122.

[4] 杨明珠.内科急危重症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25):624-625.

[5] 斯朗玉珍,次仁卓玛,何爱花,等.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评估和措施[J].西藏科技,2015,(03):52-53.

[6] 朱媛媛.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临床护理后的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3,(02):34-35.

[7] 徐光辉,于 冬.系统化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02):23-24.

R473.5

B

ISSN.2096-3718.2017.44.8609.02

本文编辑:柯 凤

猜你喜欢

内科组间重症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更 正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