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采用中药汤剂联合针灸治疗临床疗效研究

2017-11-01马伯俊吴志君林映欣漳州363000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汤剂强直性脊柱炎

马伯俊 吴志君 林映欣(漳州 363000)

福建省漳州市中医院骨科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采用中药汤剂联合针灸治疗临床疗效研究

马伯俊 吴志君 林映欣(漳州 363000)

福建省漳州市中医院骨科

目的:研究中药汤剂联合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医院收治的8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片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针灸联合中药口服治疗。评价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及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及Ig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记录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BASDAI指数、BASFI指数、ESR、CRP及IgA、TNF-α、MMP-3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汤剂联合针灸辅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

中药汤剂;针灸;强直性脊柱炎;高骨病;清热祛湿;活血消瘀;柳氮磺胺吡啶片

强直性脊柱炎主要是一种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疾病,病变主要累及患者骶髂关节及脊柱骨突关节,随着患者病情发展,患者可出现脊柱强直畸形,甚至发生功能障碍而影响其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尚不完全清楚强直性脊柱炎发病原因和机制,该疾病发病隐匿且病程长,具有较高致残率,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影响。西医目前尚无根治办法,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疗效也会因人而异,且长期服用存在不良反应,增加患者痛苦。[2]中医治疗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不仅可针灸还可采用中药内服,中医治疗不仅可调理患者体质,提高其免疫力和抵抗力,同时还无毒副作用,有利于增强患者耐受性。但单纯中医治疗见效缓慢,不利于缓解患者痛苦,中西医结合可相互弥补各自不足,提高疗效。为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采用中药汤剂内服联合针灸、西医治疗疗效,笔者特做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4年6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8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3例。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所制定的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标准,人类白细胞抗原-B27为阳性。[3]中医诊断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制定,主症:晨僵、脊背疼痛、腰骶疼痛、发热;次症:口渴、大便干、肢体困重;舌红、脉滑。排除18岁以下或45岁以上、过敏体质、妊娠或哺乳期、晚期重度强直性脊柱炎、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或心脑血管疾病。观察组:男性28例、女性15例;年龄18~43岁,平均为(35.6±4.1)岁;病程1~6年,平均为(3.2±1.1)年;疾病分级:II级10例、III级28例、IV级5例。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13例;年龄19~44岁,平均为(35.7±4.0)岁;病程1~7年,平均为(3.4±1.2)年;疾病分级:II级11例、III级24例、IV级8例。比较2组患者年龄和性别及病程等资料,P>0.05,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片治疗,第1周:0.25 g/次,3 次/d;第2周:0.5 g/次,2 次/d;第3周:0.5 g/次,3 次/d;第4周:1.0 g/次,2 次/d;之后以此维持治疗,共3个月。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针灸联合中药口服治疗。针灸:主穴,华佗夹脊穴(C1~L5),配穴:肾俞、大椎、大杼、肝俞;患者处仰卧位,常规消毒后采用30 号1~1.5 寸毫针自上而下刺入病变区域相应穴位,得气后行补法,将艾灸插于针柄上,点燃艾灸,待燃尽后取出毫针,30 min/次,1 次/d,每周5 次。采用中药汤剂口服,清热祛湿、活血消瘀的治疗原则,组方:土茯苓、狗脊各25 g,地龙、申姜、杜仲各20 g,黄柏、秦艽、防己、防风、茯苓、赤芍、川芎、红花、当归、怀牛膝各15 g,没药10 g,附子5 g;腰骶部疼痛显著者:加续断、桑寄生各15 g,延胡索10 g;气虚体倦乏力者:加黄芪30 g。每日1剂,加水煎熬至400 mL,早晚各1次,200 mL/次,共3个月。

1.3 观察指标 评价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主要症状以2、4、6分表示轻度、中度、重度;次症采用1、2、3分表示轻度、中度、重度;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及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及Ig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记录不良反应。

1.4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价。显效:治疗后患者主要症状和体征显著改善,且各项生化指标明显下降;有效:治疗后患者主要症状和体征改善,生化指标值改善;无效:各项临床症状、体征及生化指标无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比较 2组治疗前症状及体征评分比较,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详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比较 分)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BASDAI指数、BASFI指数、ESR、CRP及IgA、TNF-α、MMP-3水平比较 2组治疗前各项指标相比,P>0.05;2组患者治疗后BASDAI指数、BASFI指数、ESR、CRP及IgA、TNF-α、MMP-3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BASDAI指数、BASFI指数、ESR、CRP及IgA、TNF-α、MMP-3水平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2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8.37%)明显高于对照组(62.79%),统计后P<0.05,差异有显著性,详见表3。

表3 2组临床疗效情况 (例)

2.4 不良反应 2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属中医的“高骨病”范畴,发病原因十分复杂且病程长,具有较高致残性,因此给患者身心健康及家庭带来极大压力。[5]随着临床对该疾病的深入研究,目前该疾病治疗方法已取得快速进展,尽管当前新型生物制剂可取得明显成效,但因该药物价格昂贵难以被推广。[6]现代医学认为[7]强直性脊柱炎主要受细菌感染和自身免疫等多种因素影响而通过分子模拟机制发生免疫应答而发病,TNF-α是一致促炎症细胞因子,其具有免疫调节和介导炎症反应的作用。有相关研究证实TNF-α在强直性脊柱炎发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质金属蛋白酶可参与患者伤口的愈合和骨吸收,在强直性脊柱炎发病和炎性骨破坏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基质金属蛋白酶-3下降将有助于减少致炎因子的释放,从而缓解患者炎症,减少骨破坏。本文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体征评分、BASDAI指数、BASFI指数、ESR、CRP及IgA、TNF-α、MMP-3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联合治疗疗效更显著,且无毒副作用、安全。

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生、发展是人体内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一般情况下,人体正气充盛,邪气难以侵犯,即使邪气侵犯,正气抗邪恶也不会致病。[8]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腰骶或胸背疼痛,且以夜间甚之,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9]强直性脊柱炎发病机制主要以湿热瘀阻为主,因此治疗应以扶正祛邪和治标治本为主,本次组方中黄柏、地龙、防风等具有清热、通经络及止痛功效;赤芍和红花、川芎等药物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效果;狗脊、杜仲、申姜等可强腰;土茯苓具有通利关节和解毒除湿作用。全方共奏清热祛湿、益肾通督功效。[10]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土茯苓具有细胞免疫抑制功效;其水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抑制炎症作用;黄柏水浸出液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防己中粉防己不仅具有抗炎作用,还具有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作用。此外,本次研究中利用温针灸不仅可治病,还可调整患者全身和脏腑经络气血,增加局部血流量,阻断炎性递质的释放,从而起到调节免疫力和减轻疼痛的效果。[11-12]两者联合应用则起到更好的效果,两者发挥协同效果,更好的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总之,中药汤剂联合针灸辅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值得推广。

[1] 翟佳羽,吕青,赵敏菁,等.甲氨蝶呤和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安全性和有效性的meta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5,36(1):42-54

[2] 魏艳林,吕青,李秋霞,等.运动疗法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5,36(1):6-11

[3] 张宝霞.强直性脊柱炎采用中医针灸综合治疗的机理及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4,6(5):61-62

[4] 彭文旭.中医内外合治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3(4):473-477

[5] 吴晨燕,李金涛.加味左归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4,29(1):16-19

[6] 李连泰,韩贵俊,李海然,等.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评价[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35(1):116-118

[7] 陈慕芝,孙学斌,段红妍,等.依那西普与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7):82-85

[8] 荆兴泉,杨双石,曹海泉,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4):352-354

[9] 周献伟,李洋.克痹通络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肝肾阴虚证患者54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5,56(8):686-689

[10] 张楠,陶庆文,孔维萍,等.活血通络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78例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2014,42 (6):22-25

[11] 邓小虎,黄烽.强直性脊柱炎的目标治疗时代到来了吗兼解读201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强直性脊柱炎和放射学阴性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新的治疗推荐[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6,20(7):433-436

[12] 王一荃,汪悦.汪悦教授运用新加阳和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0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1):135-137

(2017-09-03 收稿)

R255.6

A

1007-5615(2017)05-0020-03

猜你喜欢

汤剂强直性脊柱炎
传统中药制剂丸、散、汤剂的研究现状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推拿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2例经验体会
中药治强直性脊柱炎有优势
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28例
中医外治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7例
溶石汤剂治疗胆结石46例
壮督除痹汤内服联合活血化瘀膏外敷治疗强直性脊椎炎6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