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创新创业心理素质培养体系构建

2017-10-31缪斯郭瑞

东方教育 2017年17期
关键词:培养体系心理素质创新创业

缪斯+郭瑞

摘要:大學创新创业心理素质在大学生创业实践过程中进行心理和行为上的调节,稳定、良好的创新创业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心理素质。本文提出构建创新创业心理素质培养体系,从评测、激发、培养、支持四个方面展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和择业观,提高大学生创业就业心理素质,将有助于高校有的放矢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关键词:创新创业;心理素质;培养体系

一、前言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现如今创新创业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高等人才教育的定位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早在1990年我国就开展了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项目研究,通过研究发现,我国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较少,获得大学文凭进而选择创业的大学生只占总创业人数的3.7%,而在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人数已达到了20%左右。

面临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新的经济形式需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注入其中,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了迫切的需求,这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的发展使然。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的构建也逐渐加大重视,以开发和提高创业主体综合素质为目标,通过培养大学生从事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所需的意识、心理品质、知识和能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尽管创新创业教育系统通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达到一些成效,但效果还不甚理想,比如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后备力量尚且不足;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师资源远远没达到标准;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育尚未落实到每个人;对大学生创新创教育的环境氛围有所不足;整个培育系统还需进一步完善等等。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创新创业心理素质研究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经过多年的发展,大学生创新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国内各大高校相继出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国家相关部门以及地方政府的积极指导下,各大高校通过对校内资源的整合,积极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比如第二课堂等形式[1]。经过不断的努力研究,一些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一是没有具体的人才培育体系,没有规范的教育模式,课程设置不完善;二是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软件投资少,师资力量弱;三是创新创业只针对少数学生的锻炼,忽略了大多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所涉及的范围依然较小。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研究

虽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正在蓬勃发展,但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在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心理素质”还没有作为一个单独课题被研究过,大量的创新型创业人才需要提升创新创业心理素质。心理学研究中强调个人潜力的内隐性,而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也存在于每个个体中,如何致力于通过教育培养,挖掘这巨大的潜能使其转化为现实能力,应当被提上更重要的位置。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的构成

创新心理素质这是在近十几年才提出的一个概念,主要被认为“是在创新活动中,个体所表现出来在经历过的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和逐渐形成、发展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2]。创业心理素质的研究也是近期才开始的热点,主要是针对大学生创建新事业的过程中遇到挫折时对心理和行为进行调节的过程和能力。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的构成主要是由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个性以及创新创业意志所组成[3]。

四、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培养体系

(一)评测

在构建创新创业心理素质培养体系之前,首先应该让大学生来判断自己是否适应创新创业这一新型创业模式,可采用评估的方式让大学生通过心理评估系统和职业测评系统等进行相关的评测,让大学生了解自己创新创业的能力,评估自己是否适合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

(二)激发

将创新创业作为一种理念进行宣传,高校可通过宣传教育这一外力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可以在学校贯彻各类课程,通过理念宣传引导大学生培养创新创业心理素质。此外,通过改革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创新创业要求相符合,促使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理念。同时,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推介会、树立创新创业典型人物事迹等方式让大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内在动力[4]。

(三)培养

在通过评测和激发之后,可帮助创新创业教育者筛选出一部分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大学生,根据他们的不同能力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可开展专业课程培训,夯实其基础能力,分层次开设必修或者选修教育课程,让大学生进一步了解创新创业内容,培养创新创业心理素质。专业课程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通过专业学习后可以继续进行实践,如进行企业参观,模拟创业等。通过开发学习与企业合作的平台,有效帮助大学生创建自己的团队,同时可以将自己的商业构思带给合作企业,拓展市场。此外,也可以配备企业导师,由企业人员和大学生面对面探讨,从精神上、经验上、心理上为创新创业大学生提供支持。

(四)支持

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持续创业的过程中,可采取团队拓展训练、团队讨论会议等方式帮助创业成员相互提供帮助和支持。此外,可以配备一定的心理咨询教师,疏导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为大学生创业心理和行为进行调节和支持,持续不断稳固大学生已形成的创新创业心理素质。

五、结束语

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是一个持续性的工程,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培育也势在必行,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培养体系根据评测、激发、培养以及支持四个环节进行构建,这对于教育者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教育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方法,为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明确了方向,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持续活跃。

参考文献:

[1]李世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9):119-121.

[2]王极盛.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与相关因素的综合研究[J].心理科学, 2003(4).

[3]魏屹晗,魏铮,张雪等.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5,35(4): 550-551.

[4]刘长宏,李晓辉,李刚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5):163-166.

[5]卢萍, 戴吉. 大学创新创业心理素质培养体系构建[J]. 教育教学论坛, 2015(10):109-110.endprint

猜你喜欢

培养体系心理素质创新创业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探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飞行技术专业全英语教学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