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类专业基础课教学评价改革

2017-10-31柴蓉霞张传伟冯斌郭卫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42期
关键词:评价方式

柴蓉霞+张传伟+冯斌+郭卫

摘要:针对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和《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特点,结合教学实践体会,提出基于案例法的评价方式,并注重教学环节学习状态的积累。以评价促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案例法;评价方式;机械类专业基础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2-0083-02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机械类人才培养越来越注重人才的创新意识与工程实践能力,其目标是培养在机械工程领域具有综合素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课程考核是培养效果的一个关键环节,能够检验教学效果、反映学生对课程知识掌握和应用情况。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一般以期末集中考试为主,以卷面成绩来衡量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核方式单一、内容僵化。然而,目前对大多数普通高等教育者来说,对课程的评价一般通过学生学习过程中期中或者期末考核来完成,评价的方式也一般是以学生在书本上掌握的理论知识为主体,平时的实践环节仅作为一种参考,忽略了人才培养中的目标: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奠定了基础,然而更重要的是学生怎么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创新思维。以目前工科院校机械类最常见的课程《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和《技术测量与精度设计》来说,这两门课程的内容在生产实际中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性,作为专业基础课程,这两门课程的重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对评价来说,也仅仅对书本知识进行简单的试卷评价、平时考勤、作业评价等,忽略了学生的实验过程和工艺方案的确定等环节的检验,难以起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效果。

本文根据课程的关联程度,以具体零件为考核对象,通过实物的测绘、制图、工艺编制等过程把机械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和《精度设计与技术测量》两门课程的知识综合起来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既训练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又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所启发。

一、现有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评价方式的不足

1.评价内容不全面。作为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和《互換性与技术测量》来说,目前教学过程比较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比如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有实验课程的教学,同时在学期末还有生产实习环节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然而,考试作为一种主线,在实施过程中一般老师只注重理论教学的评价,考试内容无形中被局限,一般都是课堂上讲过的内容,即使有实践方面的考核内容,也是提前给学生灌输好了,甚至考试内容都会提前与学生沟通,这种评价的结果,导致学生片面注重自己的考试分数,对整体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起不到有效作用。

2.所用教材过于单一。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都会以某一本教材为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该教材的知识体系来学习,从而延续下来,考试内容只局限于上课时用过的教材,导致评价内容不全面。同时,对学生也有一种负面暗示作用,对某一门课程来说,考哪本教材就学哪本书,对学生的知识体系而言,不够全面并容易产生不良的误导作用。

3.出题内容重复性高。在目前的高等教育体制下,大多数高校都要求教师在考试出题的时候不能出现雷同卷,近几年的试卷雷同度要小于30%,同年试题A、B卷的雷同度不大于20%。由于现在教学方式的不足,导致考试出题时,教师大多数是在同一本教材上出题,进而导致同年考试题目A、B卷雷同率较高,根据相关数据调查,雷同度甚至可以达到40%以上。而对近三年的考试试卷来说,试卷雷同度更大,调查显示,甚至达到70%以上。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还在于教材的局限性,教学内容、评价内容不全面,导致所评价的内容只能在一本教材上出现,而且只出现在理论课程的教学上,一本教材的内容是比较有限的,连续三年出题,难以避免考核内容雷同。

4.考试违规现象屡禁不止。目前对本科教育来说,多数专业课程的考试方式都比较单一——开卷考试或者闭卷考试,无论开卷还是闭卷,由于考试内容比较单一,主要评价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实践教育、创新能力的评价不明显,教师出题范围也主要围绕学生学习所参考的教材,因而会出现连续几届学生都用一本教材的现象,导致学生在考试时,会依据往届学生的考试内容而复习,或者是携带相关的夹带,尽管现在对考场管理越来越严厉,但是学生的作弊方式却随着监管的严厉程度越来越隐蔽,违规现象却是屡禁不止,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教学过程中,过于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内容枯燥,实践支撑较少,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从而导致对知识难以灵活应用,为了通过考试,只能采取违规方式。

二、评价改革方法

1.以某一案例的工艺路线编制为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关联性比较强的课程实行联合考试,以某一项目为评价内容,不局限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从而避免出题过程中老师“题穷”现象而出现考题重复问题。比如对机械类专业基础课,把《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和《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两门课程联合,制定出一套有效评价两门课程的知识掌握情况的试题。以某一具体实物为参考,通过测绘—工艺编制—加工路线分析等方式,考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对每个环节设置所学知识的检测点并给出评价标准,以百分制计分。

2.研究合规自主的新型考核方式。突破以往考试过程中学生只能参照所学教材,给学生考核题目后,让学生根据考核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查阅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料、参考教材等相关资料,获取所需要的知识,然后在相对严格的考场对学生进行考核。对教学班级考核实物可以每五到八人一组,在考试过程中,使具有相同题目的学生分开座位。通过这种让学生合规自主的考核的方式,使学生根据所掌握知识回答自己的问题,从而把考核环节纳入串联知识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通过考核,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还进行了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

3.完善考试成绩评价机制。在成绩评价的过程中,应该通过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促进学生重视平时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平时考勤、问题回答、课堂练习等考查,同时注重平时实践环节的学习过程在考试成绩中的作用。注重学生平时知识积累,尤其是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践能力的积累,注重实践中夯实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在最终评价过程中把实践能力的权重增加到30%左右;注重学生平时对相关资料的查阅,引导学生对两门课程结合起来学习,互相关联,同时强调这两门课程在生产实际中的作用,评价过程中适当增加对两门课程结合情况的权重。合理地分配学生的成绩构成与评定方法,从而对学生学习全过程进行评价,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压力得到缓解,防止学生由于考试而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真正培养与提高学生能力与素质。在不同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地选择平时成绩考查方式,促进学生知识水平与能力的不断提高,充分发挥考试的诊断作用。在考试成绩的记载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分制的方法,从而使考试成绩引起的区别得到淡化,减少学生的分数束缚,以更加轻松的姿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三、结束语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和《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这两门课程对机械类专业的大学生来说,贯穿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且对以后从事该行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这两门课程的教学质量要求非常高,通过对机械类两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的评价方式的改革,可以使这两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营造团队合作的学习精神,为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高旭,陈晓红.“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基础”课程考试方法改革[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4,37(04):436-440.

[2]王涛,唐杰,王浩.《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研究[J].科技视界,2010,(186).

[3]关铁鹰,孙继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2):121-123.

[4]彭伊凡.高校课程考核及评价体系改革思考与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1):142-143.

[5]朱晓莹.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10):118-119.

[6]张明斗.高校教学评价制度的改革策略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6,39(5):137-140.

[7]付娟,陈廷柱.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焦点问题及新趋向[J].高等教育研究,2016,37(1):106-109.endprint

猜你喜欢

评价方式
考试成绩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考试焦虑影响的实验研究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