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细部设计研究的产品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究

2017-10-30刘志勇

设计 2017年3期
关键词:设计教学设计要素

刘志勇

摘要:针对设计专业教学中学生设计作业粗糙不够深入,缺少可推敲细节,无精细细部设计的普遍现象,本文分析了现象可能的原因:设计院校重概念设计教学;以虚拟项目为主;少实际设计项目,校企对接不够等。进而分析了基于细部设计研究的课程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设计完善度中的必要性。最后详细阐述了细部教学方法的步骤和要求:产品细部拆分;细部设计案例采集;细部研讨学习;细部深化设计实践,为院校产品设计专业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细部设计 拆分 设计要素 设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7)01-0038-03

缘起

笔者作为高校产品设计专业教师,在设计教学中经常遇到一个普遍问题:包括高年级在内,很多学生在进行设计创作时,最终作品不够完善,虽其中不乏创意独特的优秀设计,但或多或少都缺乏可供推敲的细节,可供驻足思考的精细细部设计。如果把注意力放眼到其它院校这个现象应该也不是个案,在一些设计竞赛中,学生参赛作品这种重创意概念而轻细节推敲的现象也时有可见。

一个问题的普遍出现,必然有它出现的原因,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原因,纵观我国产品设计专业教学,大部分设计院校在设计教学时对学生更注重设计概念创意的提出,从大的创意点去进行设计的开发,对于学生的设计关注点—直处在创意概念阶段。设计院校这种不自觉有所偏倚的教学理念引导也就造成了学生观念上偏离,只对整体概念设计的注重而忽视了细节深化的研究,这也就出现了为什么在学生参赛作品中有些创意概念非常優秀也颇具市场前瞻性,但却落不到实处的症结。其次设计课程教学中课题选取通常以虚拟项目为主,企业实际设计项目较少,缺少实战项目的训练,造成这种现象的不同院校、地区原因各不相同,这个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围之内,但这种现象造成的结果就是由于设计缺少市场环境的检验,所以设计容易落入概念化、粗糙化、想当然化、缺少对设计细节合理化深化研究的意识。而设计专业的学生最终需要面对的是产品市场,是真实的消费群体和需要在市场竞争中存活的设计企业,那么在现有的设计院校,外界设计环境无法短期改变这种现状的情况下,让学生的设计变得更为接地气,不断深入合理化设计细部研究的教学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一、细部设计学习导入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常说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用在设计中也是较为合理的,在琳琅满目的产品市场,同类商品繁多产品功能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打动顾客购买行为的最后一根稻草也许就是产品的某一个细节,是产品一条边线的处理,是面板肌理出色的设计亦或是产品其出众的跳色搭配等。

其次,在产品生命周期中对于进入成熟期的产品,其特点是同类产品竞争激烈,市场需求饱和,潜在顾客较少,那么企业如何付出最少的代价得到最多的利益回报,达到刺激市场需求量,提高顾客购买欲望,在产品整体设计不变的情况下,产品细部设计的导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这是企业最经济也是最惯用的手段。如产品会推出更多系列化设计,更改产品色彩搭配等都会刺激顾客的消费,提供更多的商品选择空间。

再次,如今我们已经置身于高度发展的数字信息时代,非物质设计盛行,电子元件高度集成,很多数位类产品也越来越精细,已浓缩到一个小小的方盒子里,从传统的产品外观造型设计来说可供设计师施展的空间越来越少。拿手机来说,从最初如砖头般大小的大哥大到翻盖手机再到越来越薄的直板手机,移动电话体积在不断变薄变小和简洁化,所有元件已经集成到一个六面体里,外部构成要素无外乎屏幕、边线、按钮、听筒、线孔、后盖等,在这样极度精简,浓缩的产品要想从竞争中脱颖而出,细部完美的设计变得至关重要,细部设计成为产品卓越,脱颖而出,撬动消费的一个杠杆(至于产品的性能,人机交互性的细节不在此文的讨论范围之内)。如史蒂夫.乔布斯对苹果手机在开发设计中小到一个螺丝孔的设计,边线与信号接收的结合设计处理,无不体现了产品对细部设计几近苛刻的完美追求。正如老乔布斯教育他关心隐藏部分的美观:把柜子和栅栏的背面制作好也十分重要,尽管这些地方人们是看不到的。也正是这些所有对细部设计完美追求的总和构成了苹果手机在消费者的品牌效应。

如上所述,基于细部设计研究导入产品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探究变得很有必要,也具意义,它是能够为解决现阶段设计教学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定帮助的。

二、细部设计教学方法

产品细部是个相对的概念,是针对产品的整体而言,细部是产品中小于整体造型的一切可能引人注目的,能够得到欣赏的部分。从局部的视角看产品细部,其可以是产品的分模线,产品边线的凹凸处理,材质的搭配,肌理的处理,色调的搭配亦或是能承担产品独立功能的部分如按键、手柄、指示灯、散热孔等。

基于对产品细部的理解,在产品设计专业课程细部设计教学时,把整个课程分为四个有机组成部分(1)产品细部拆分(2)细部设计案例采集(3)细部研讨学习(4)细部深化设计实践。把课程分成四个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是四个步骤,是为了便于整个课程的统筹安排和有序进程,在实际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中这几个部分既有相互贯穿的前后顺序也会有反复的叠加出现。

(一)产品细部拆分

先引导同学们对市场中产品和生活中所见的产品整体造型进行细部构成的拆分,以头脑风暴法,发散思维法,分组讨论法的方式用思维导图记录拆分过程,做到尽可能地细化和全面列举出产品构成细部要素。拆分的细化成度,罗列细部要素详尽的广度和角度都与学生课程后期的学习成效和设计深化的能力有很大关系,细化分析过程的拆分即产品构成要素的学习过程,通过此过程学生会更为精细地了解一个成熟产品的研发生产所需要考虑的因素多寡,从而将来从事设计时提供参考。产品细部拆分的课程部分除了对所有产品笼统地进行构成细部要素分析外,也可以分门别类地对产品类别进行精细的拆分,如根据使用环境分类划分:家电产品、家具产品、小工具设备产品、电动工具设备、办公用品等;或者根据产品受众群体如通过年龄划分:老年消费群体产品、中年消费群体产品、青少年消费群体、儿童消费群体、幼儿消费群体等。这个群体还可以细化到性别男性、女性。endprint

面对繁复浩瀚的产品市场分门别类对产品进行精细拆分时难免会过于凌乱或无头绪,我们可以借鉴数据可视化原理,对分析结果制订表格和检索目录,如表1,使产品细部拆分阶段变得规律科学,也使得后期采集,研讨学习更为便捷。

(二)细部设计案例采集

通过前期产品细部的拆分后,根据统计的拆分列表各项目进行设计案例素材的收集,寻找细部设计经典案列分别以电子文件夹归类命名收藏,便于学生能根据课程需要和以后设计参考能随时便利地索引到相应细部案例资料。此步课程环节的要点是学生在进行案列收集中收集到产品细部经典案列,样本收集基数的多寡会影响到课程教学的成效。研究样本数据越丰富,特别是经典的优秀设计样本越多,学生对细部理解就越深刻,将来面对设计时设计产品也就更为完善合理。需注意的是案例的收集不是课堂中两三个课时所能完成的,甚至不是本门课程结束这个工作就算完成了,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该贯穿于设计专业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学生应该养成随时收集经典设计案例的习惯,把它当成生活的一个部分,我想一个热爱设计的设计工作者在他的设计职业中也会保持关注学习经典设计案例的习惯和行为。至于如何才能收集到更多的经典设计案列,可以通过网络采集网站如Pinterest官方网站等各类网站采集,也可以搜索优秀企业或设计品牌进行收集,形成自己设计素材的细部数据库。

(三)细部设计研讨学习

通过前期的细部拆分、案例采集过程准备,我们的资料库数据研究样本也变得丰满了,那么这一阶段主要针对拆分类别逐一分析研讨学习,如针对边线处理的类别有侧环绕内陷,局部内陷,硬朗直线等处理方式。内陷:顾名思义,即在一个平面上制造出一个下凹或下陷的一个曲面,或者说,这也是一个把平面立体化的做法。苹果手机边线的处理方式是硬朗的直线风格是为了整体配合IPHONEDE科技感,精简设计。内陷边线的处理其一是增强流线感,打破平板单一感受,其二是为了按键和操作更符合人机舒适度。

我们也会收集到各种关于跳色设计的产品,跳色处理的方法是为了凸显色彩的搭配,如果设计的目的仅是为了呈现出色彩的凸显这个结果,那么对于设计师来说这个过程是很简单的,如互补色中红色与绿色的搭配,蓝色与橙色,紫色与黄色的搭配,或者是暗色中与鲜艳色的搭配等都可以起到色彩凸显跳色的作用,但跳色要在设计中发挥作用。我们必须根据不同类型的设计,不同目的来分析对待。也只有通过这样的分别讨论后得出的经验总结才会对我们后期的设计实践,基于细部设计研究才有实际的参考借鉴作用,才能很好地指导我们如何去运用跳色设计。如我们在生产用机械设备中也会见到跳色处理,生产机械用色主要关注生产安全,为了缓解工人在大型机械前长时操作中引起的视觉疲劳和工作的焦躁情绪,所以在主体色彩上一般取用浅色调、灰色调为主,在危险操作区域如防护罩、散热区域、转轴部位就会应用到鲜艳的跳色处理,起到安全警示的作用,这些部位会用到红色及黄色这样约定俗成的警戒色。生产设备应用跳色的目的主要有起到安全生產,警戒提示,减少误操作减低人员伤害的作用。而对于生活类设备和个人用具由于受众的多样性,设计目的也不尽相同,那么在处理跳色颜色的选取作用和目的相对生产设备就变得极为丰富,图1以乐扣乐扣公司的cook plus锅具为例,跳色处理是为了改变传统锅具油腻脏乱的印象,引导时尚青年爱上烹饪爱上厨房的目的。cook plus锅具洁净的不锈钢材质加上哑黑色把手,而锅体外部使用鲜艳的水果色系,如柠檬黄,苹果绿,橘子红跳色搭配,给人清新,明艳、靓丽的视觉感官,一扫传统厨房用具的平庸和无味,缤纷前卫的水果跳色搭配一定会给厨房增添靓丽的装扮,打造年轻时尚的厨房,带给人们美妙的视觉享受,使整个烹饪过程演绎着优雅气质,也许会有更多的年轻一族爱上厨房。

其次跳色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需要考虑到色块在整个用色中的大小比例关系,不能过于均衡,如果达到1比1的关系或者比例过大,那么会给人平庸稳定感,跳色处理所给人的出人意料的惊喜、跳跃感、小亮点的心理及视觉感受就消失了,跳色是设计的点睛之笔,这个睛在亮在于有神不在于大。所以说跳色在比例的处理上,甚至应用位置的安排布局上要出乎意料,如图2所示,这些因素的考虑对跳色最终的效果呈现都显得尤为重要。

在课堂上集体分析研讨产品细部设计案例的精彩和巧妙,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案例和产品直观地感受到设计者的意图和使用者的反馈意见,能做到对设计产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四)细部深化设计实践

细部研讨学习的开展是该课程的关键,而实践运用却是目的,前期工作都是为此作铺垫。当课程进度到这个阶段,课堂中要求同学们拿出自己以前的一些设计作品以PPT的形式展示讲解设计,其余同学在下面听讲并踊跃提出各自对该设计作品的感受特别是整体外观感受是什么,局部细节感受是什么,有哪些不足和可改进的地方及方法等。这一阶段特别需要学生以开放的态度,大胆提出不同意见,且包容一切对的、错误的、尖锐的意见,最后教师做出总结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并找出与该学生相关设计类别的市场已生产的优秀设计产品图片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成熟商品细节处理的方式手法。通过学生讲解,同学点评提议,教师分析总结的过程后,学生对自己设计作品的不足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这个时候学生再回顾到“产品细部拆分”、“细部设计案例采集”、“细部研讨学习”三个阶段的过程再次回顾与学习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应对方案。如自己的作品是儿童类产品设计,存在的问题是产品整体感觉缺少儿童乐趣、成人感严重、不适合儿童玩耍存在操作安全隐患等,那么我们可以针对前期案例收集分析中儿童类产品出现的优秀细部设计要素进行对照参看问题出在哪里,是色彩过于严肃不够活跃还是造型过于硬朗?倒角过于锋利不够安全?是造型问题那么问题又出在哪里?如果自己的作品是小电子类的方形产品,那么极有可能出现简陋的感受,因为这类产品整体外形决定了我们可供发挥的设计空间并不多,大造型的限定,小细节的缺失,必然会导致作品粗泛缺少精彩。图3对于SONY MEGAPLXELS相机对于按键的位置处理边线的环绕处理及镜头处局部平面凸起的立体化处理,几何电子产品细节的处理非常精彩,人机操作也很好地在简单几何体的框架内突破约束。找出问题后就可以参看优秀案例解决方式方法提供借鉴。

总结

经常有人会问关于苹果产品成功的诀窍是什么?苹果的人机界面主管Alan Dye说:“这其实不是什么秘密,苹果的设计师是一群谨慎而且出色的天才,他们会关注其他人并不在意的细节,这一部分往往决定了产品最终能给用户带来什么样的体验。”对细节的苛求就是走上卓越的阶石。

关注细节,基于细部设计研究的课程教学方法,是引导学生设计知识更具体化,知识细化、设计更完美,完善与设计企业对接的过程,通过对产品细节的解构,学会分析理解一个优秀的产品所具备的闪光点,反思成功设计所具备的要素。通过细部设计研究课程中四个步骤反复实践不断地推进,让学生沉淀、积累更多理解透彻了的细部设计方式和设计理论,将来面对具体的设计项目时能形成细部完美处理的意识和处理的能力。其次该课程教学方法,应该成为一个持续的开放性的课程,而不是短时间的一门课程,对细部设计案例的研讨学习作为设计的学生要持续到整个大学的学习过程,成为对设计不断精进的习惯和思考方式,这个习惯的养成对学生设计职业生涯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设计教学设计要素
土家族民间造物“致用”观在设计教学中的融合
基于企业实际的针织服装设计教学改革初探
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与“工作室模式”探讨
益智木制玩具的设计方法研究
吉祥物设计的关键要素与设计思路初探
设计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研究
会展设计要素探究
儿童玩具设计要素
浅析设计教学对于培养幼儿自主探索的重要性
研究性教学观下的高职设计工作室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