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写作课程改革探析

2017-10-30蒋茜悦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5期
关键词:媒体融合课程改革

蒋茜悦

摘 要 近年来,传统媒体纷纷探寻媒体融合的最佳途径,从最初的终端融合、渠道融合到现今的平台融合、云融合,均从某种程度上证明媒介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媒体融合时代不再强调单一媒介的领先地位,而是突出不同形态媒介的融合发展。但是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写作课程依然教授广播电视单一媒介写作的方式方法,培养单兵作战的媒介人才。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写作课程该如何改革以顺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复合型的广播电视新闻人才。

关键词 媒体融合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自2013年以来,中央审时度势作出了一系列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的重大决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指出:“要让媒体融合尽快从相‘加迈向‘融,着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融媒体不仅是一种趋势,更是媒体发展的必要。

媒介融合是国际传媒大整合下的新作业模式,即把报纸、广播、电视与互联网采编作业有效整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各种形式信息的产品,并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这种新的作业模式下诞生了一批新型记者——“背包记者”(backpack journalist),他们掌握了全面的多媒体技能,能够同时承担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报道工作,为多种媒体提供新闻产品。

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面对传媒人才需求的变化,当下不少高校的广播电视新闻写作课程仍过分强调专业细分,对广播电视专业学生的新闻写作技能进行割裂培养,这显然跟不上时代需要,无法满足培养新型记者的要求。新闻教育历来有很强的职业导向,以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为代表的实务课程的改革相较于理论型课程而言,显得更加迫在眉睫。任课教师应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各个环节进行审视与反思,进行课程的改革创新。

1教学理念之革新

王冀生(1999)在《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一文中,给教育理念下了这样的定义:“教育理念是人们追求的教育理想,它是建立在教育规律的基础之上的。”他又补充说明:“科学的教育理念是一种‘远见卓识,它能正确地反映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的特征,科学地指明前进方向”,当然,“教育理念并不就是教育现实,实现教育理念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

面对媒体生态环境的变化,教育工作者应审时度势、与时俱进,树立科学而有远见的教育理念,以此来指导教学工作。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形态交织融合,新闻的传播平台不拘一格,新闻写作的模式也在日新月异。广播电视新闻写作课程如果仅仅停留在教会学生如何创作广播电视文本,如何声画结合得更加完美等专业技能的教授与练习层面,显然起不到传业授道解惑的作用,只会偏离现实轨道越行越远。

在融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写作课程的教学理念理应是在向广播电视专业新闻写作有所侧重的基础上,向其他媒介写作有所拓展,帮助学生打破仅靠单一媒介写作的壁垒,树立跨媒介写作的思维。让学生摆脱各种广播电视新闻体裁写作技法的束缚,转而训练学生面对不同新闻内容而灵活利用合适的媒介平台进行写作传播的能力,让学生掌握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同时感知新媒体对新闻报道的影响,能够灵活自如地主动调整写作技法。

2教学内容之革新

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写作课程按照新闻体裁的不同设置教学内容,一般按照新闻体裁的不同大致分为:广播电视消息写作、广播电视专题写作、广播电视评论写作三大模块。毫无疑问,这三种体裁仍将是广播电视新闻的三大体裁,只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应当有所转变。

在新媒体环境下,消息作为广播电视新闻播出数量最多的体裁,其短小、精悍、快速的传播优势已不再明显,特别是突发性新闻事件发生后率先发声的往往不是传统媒体。那么, 广播电视消息写作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消息要素的写作要领的教学,而应加入网络消息鉴别、后续消息报道等内容的教学,以突出广播电视消息的权威性、解释性、故事性等优势。

新媒体时代受众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专题节目从“精英化”向“大众化”、“新闻性”向“娱乐性”不断转变。纵观国内各大广播电视台,除了中央广播电视台外,新闻性的广播电视专题节目在不断缩小阵地,让位于综艺性的广播电视专题节目。不少广播电视台都面临着选题枯竭、形式单一、影响力低下等问题。从哪里寻找新闻选题?搭建新媒体平台是不是可以扩大新闻来源?这都值得教师去思考并在授课过程中和学生进行深入探讨。

新媒体的出现也使得广播电视评论节目在内容生产和传播模式上面临严峻挑战。广播电视评论节目该如何应对新媒体的挑战?广播电视评论节目需要改变高高在上的说教姿态,转为从节目内容、结构、形式、风格上进行重构。比如:改变以往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说理性节目结构,转而融入媒体融合的属性,尝试将“平行”逻辑引入到节目结构中,形成多元的、融合多媒体属性的“碎片化”内容单元。这都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方面结合当下最具有创新性的评论节目予以评析,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思考尝试。

3教学模式之革新

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并不适用于广播电视新闻写作课程。场景化教学模式与参与式教学模式却是新媒体环境下更加需要尝试的有效教学模式。

移动新媒体的产生,将“场景化思维”这一概念带入人们视线,这个原本运用于消费领域的概念将人的存在提到空前高度,注重用户体验,产品设计更多围绕用户的实际情况和消费习惯展开。这种思维也可以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授课体验,围绕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喜好兴趣进行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个性化体验”、“跨界融合”、“社群”是场景化思维在商业消费领域中践行的三大关键词,也可将其灵活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比如“个性化体验”穿插到课堂理论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以下方式:首先,由教师概括讲解或让学生预习某种写作方法;其次,由教师将准备好的多个场景呈现给学生(文字、视频片段均可),让学生按照兴趣选择准备采写梗概;再次,由学生个性演示、学生点评,老师结合理论知识点评。再比如“跨界融合”可以让学生采访时运用多种方式融合采访写作,对于动态新闻的播报更是如此,在新闻现场,移动端采写、直播采写都可以作为有效的采写方式。“社群”则可将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分为不同的新闻小组,如“时政新闻组”、“教育新闻组”、“文化新闻组”等,让每个小组每周上课时分享他们对于本周浏览的新闻在内容形式方面的点评以及转变为广播电视新闻的改写版本。

參与式教学模式也是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参与者甚至创造者。理论课讲授时要求学生参与讨论、积极模拟采访;实训活动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作,参与到选题发现、提纲制作、预约采访、采访录制的整个采访活动中;实训活动后组织学生反思自我、互评互议,并发现彼此团队的缺点与优点从中获益。

教学模式转变的根本是转变思路,转而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4结语

在媒体融合的浪潮之下,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作为典型的应用型学科,更应审时度势、把握方向,向社会输送满足媒体需要、民众需要的专业人才。广播电视新闻写作课程作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媒体融合?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多媒体操作技能与方法,更应培养学生的互联网思维、媒介融合时代的新闻伦理素养。这并非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厘清思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重造自身的知识结构,结合实际情况三思而后行,更需要不断的探讨、改进与完善。

参考文献

[1] 周岩,戴琳.“融媒体”时代的新闻学专业教学探析[J].新闻界,2009(01):188-189.

[2] 蔡雯.从“超级记者”到“超级团队”[J].中国记者,2007(01):84-86.

[3] 贺晓宏.新媒体时代新闻写作课程的教学改革探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4(03).

[4] 罗新宇.新媒体环境下《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教学的“转”“变”[J]. 新闻传播.2014(07).endprint

猜你喜欢

媒体融合课程改革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