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能力本位的《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课程改革思考

2017-10-30钱营陈建萍张艳彬张万鹏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5期
关键词:能力本位课程改革

钱营 陈建萍 张艳彬 张万鹏

摘 要 在我国制造工业的自动化程度的进一步发展,急需大批高素质数控技术人员的背景下,分析了《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将从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探讨出发,介绍了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提出课程改革的目标,论述如何应用能力本位来构建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课程模式,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 能力本位 数控机床编程 数控机床加工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的基础,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手段。随着我国经济全面与国际接轨,并正在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我国制造业进入了一个空前蓬勃发展的新时期,这必然对掌握现代信息化制造技术的技术人才、特别是对大量的一线技术人才形成了巨大需求。随着数控机床在工业生产中日益广泛应用,“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的课程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结合教学实践,本文对高职教育中“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的课程教学进行了探索,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1能力本位课程模式

在职业教育中强调能力本位并不排斥知识的积累和人格的培养,只是从源点上构建人才培养的框架,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学习专业知识,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健全与时代发展吻合的人格。在职业院校中很多教师不能正确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即知识本位教育,而忽视了能力本位教育。能力本位即以能力体系构建课程结构,以能力培养为教学核心,强调学生探究性自主学习,坚持承领任务——研究任务——学习相关知识技能——创新完成任务——推广应用的认识路线。能力本位课程模式强调以能力作为课程开发的中心,以能力为主线设计课程。此种能力不是单一的技能,而是知识、技能、态度及个性心理特征整合外化出的一种胜任一定任务的本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以能力本位进行课程体系改革,还需淡化公共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界限,重新整合课程。创建合理的评价体系、考试评价过程、考核方法。对数控编程与加工这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要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中心,建立实训课课程体系。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相结合,学习环境模拟工作环境,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实现学校与企业无缝对接。

2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课程的现状

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学习此门课程之前需要有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机械制造技术、CAD等前导课程的基础进行铺垫及辅助,让学生在学习此门课程过程中学会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不是单纯的数控机床编程单纯的知识点。本门课程更加锻炼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但在传统教学模式长期运用下,课程改革中依旧存在课程改革目标不明确、学科本位思想占据主体、能力本位的培养意识不强烈等问题,使得改革效果不尽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有:

2.1课程定位不清晰

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不仅仅是数控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也应该成为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结合目前社会、企业的数控人才需求现状,更应该重视机电一体化学生数控加工、维护等方面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而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将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明确,从而导致该门课程定位不清晰,影响课程改革方向。另外,前导课程如机械基础、机械制图等一些基础课程占用了大量学时,导致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课程只能减少学时为其让路,甚至由专业核心课程变成了现在的专业拓展或选修课,重要性反而有所降低。

2.2课程目标过于宽泛

一门课程的课程目标应该尽可能的具体,让学生很清楚的知道同学为什么要学习此门课程,通过学习此门课程的学生应培养的技能、知识、态度是什么。而课程目标宽泛造成学生对该门课程的价值认识不清,学习此门课程的动力不足,也就是我们上课常常遇到的烦恼:学生不喜欢学习、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厌学、学生基础每况愈下等。尤其是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此类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更应该将课程目标定位明确具体,让学生一目了然的知道自己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2.3“双师型”教师缺乏

数控机床编程及应用是一门将实践与理论结合的相当紧密的学科。除了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基础,更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灵活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并针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丰富的传递给学生,从而带动学生提高实践能力。但是由于近年来制造业企业不针对大中专院校开展订单培养,很多企业技术人员无暇加入到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中,而高职院校授课老师的理论水平往往大于实践操作水平,以至于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并指导学生参加实际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也处于专业知识与实际实践无法有效结合起来的单理论性状态。

3课程改革具体措施及思考

3.1明确“数控技术”课程的地位

数控机床是结构复杂的机电一体化设备,数控机床的结构属于机械设计范畴,数控加工程序与机械制造工艺密切相关,数控系统及原理又是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典型应用。因此,数控技术将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重要纽带作用,对于整个专业的教学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明确“数控技术”课程教学的核心地位,并应对整个专业的教学计划作合理调整。

3.2按照“能力本位”的课程教学实施方案,细化课程目标

能力本位强调的是能力是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整合。根据“能力本位”的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将具体课程目标体现在最终的考核中,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學生实行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考核,通过各种不同的考试形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团队活动的合作能力、职业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得到体现。对专项技能的考试,按照数控车工、加工中心操作中级工鉴定规范要求进行,采取“以证代考”,鼓励学生参加专业实践,实现与企业无缝对接。

3.3聚焦学习目标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关注的是教师教授知识的规范性,教师在教授学生中潜意识的在评判学生的对错,让学生在潜意识中自我感觉能力不足,从而使学生产生抵触防御心理,久而久之学生厌学不感兴趣,更谈不上对此门课程培养的相关能力。相比较来说,高职院校学生更喜欢动手,我们在教授过程中将聚焦问题转变为聚焦目标,将最终目标确定下来,指导学生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他们自己通过各种方式去实现既定目标,这也许是学生更加喜欢、更加向往的学习环境,教师主要做的工作就是引导、解答。充分利用开放仿真实训室,让学生带着学习目标,自主利用所学的UG、MarsterCAM、CAXA等软件进行创新性设计,完成虚拟环境下的三维造型、后置处理和自动编程。

4小结

在课程改革中,除了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实训等资源外,更要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尊重他们的创造力,从手把手到甩开手,从先学后做转变为先做后学,老师逐渐淡出,学生逐渐主动,老师的作用转移到如何调动资源,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新亮.高职“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5,06:61-65.

[2] 陈永强,袁野.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与实践——以《使用数控机床加工零件》课程为例[J].价值工程,2016,08:243-244.

[3] 范玉成.试析基于能力本位的数控机床编程及应用课程改革研究[J].科技展望,2016,12:356.

[4] 邱寿昆.数控机床维修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9,30:312.

[5] 张玲莉,汪文津,赵坚.数控机床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0:115-117.

[5] 黄祥.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3:109-112.

[6] 陈俊,杨普国,刘成莉.基于能力本位的数控机床编程及应用课程改革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6:108-112.endprint

猜你喜欢

能力本位课程改革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能力本位的《影视艺人经纪》课程改革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