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心理健康问题探究

2017-10-30关平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务工人员矫正子女

关平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和心理学家非常关注的话题。进城务工人员这一特殊群体的随迁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值得关注。影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需要老师和家长做出哪些应对策略?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心理问题、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因素、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隔代抚养的弊端进行分析,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心理健康问题提出矫正策略。

家庭环境小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和心理学家非常关注话题。特殊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值得我们去关注。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情的发展,进城务工人员已经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也得到了国家和各界人士的关注。综上我想主要探究一下小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小学生心理健康是指小学生整个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的相互协调、适度发展、相对稳定,并与客观环境相适应的状态。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儿童主要的生活环境,是学生的第二个“社会化”的场所。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所处的经济地位,父母亲的教育观点、教育方式、教育态度,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往往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进城务工人员长期游走于城市边缘,对子女教育缺乏关爱、引导和疏于管理,导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不适应感,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这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心理健康发展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因此,了解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群体的心理健康现状,探讨形成的原因,分析其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听出策略研究是本课题的重要观点。

学生的心理健康具体包括思想、情绪和行为上的能力模式。只有学生心理健康,才能在三赢(我好、你好、世界好)的基础上取得所追求的自我价值,并且不断累积直至感到人生的成功快乐。这样学生自身才能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人文素养、公民意识、社会责任和公德心,才会得到他人的爱护和尊重,也同时会爱护尊重其他人,并且对社会、对世界有一份积极的影响。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是由其心理发展条件所决定的。说谎、攻击、不遵守纪律、不讲礼貌,诸如此类的行为问题,人们习惯于从道德方面去评判。其实,从学生心理的角度去解读,这些行为问题背后更多的是心理的因素。说谎,或许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关爱;攻击别人,或许是为了表现自己的自尊;不讲礼貌,或许是为了显示自己已经长大。只有真正弄清了学生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学生才能真正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老师才能采取恰当的方式更好的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进行科学的教学。家长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实施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性。

根据研究,在几种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会被严重影响:

1.由于父母离婚或者亡故,学生得不到关心与照顾,缺乏抚爱;

2.父母双方对待儿童的态度不一致,或前后态度不一致,忽冷忽热;

3.父母视孩子为“小皇帝”,有求必应,从不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4.经常为一点儿小事就对孩子施以身体或心理上的惩罚;

5.有意无意地用不良行为或感情诱惑孩子,造成孩子不良行为习惯或心理;

6.过分苛求,对孩子提出不现实的过高要求;

7.要求孩子扮演与其年龄、性别和能力不相称的角色,比如男扮女装,或者将女儿当成儿子养育;

8.对孩子的生理欲求做出抑制性的反应,不满足孩子的合理愿望;

9.经常对儿童说假话,弄虚作假,不守承诺;

10.强迫孩子站在父亲或母亲一边,或企图控制孩子的感情和爱好。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例如,隔代抚养,尤其是进城务工人员,他们因为工作和时间关系,难以抽出大量时间去接送照顾孩子,所以多由赋闲在家的老人来管理孩子的日常生活,它较之父母抚养,更易养成孩子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的性格。孩子还会缺乏独立性、自信心和果断力,产生依赖心理和受挫力差等心理问题。

老年人大都喜欢安静而不喜欢运动与外出,极有可能使孩子的视野狭小,使孩子缺乏应有的活力和活泼,不利于养成孩子的开阔的胸怀,活泼、宽容的性格。此外,老年人的思想容易固定化,行为模式化,往往表现出固执、偏激、怪异的想法与言行。这极不利于孩子性格培养,可能导致孩子产生怪异的心理和行为、人格的偏离、暴力倾向加剧等等。

对于进城务工人员来说,他们常常使孩子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感情所不能取代的。孩子缺少血肉相连的父母之爱,极可能使孩子因感情缺乏而产生情感和人格上的偏差,导致产生诸如心理和行为障碍、对人对事物缺乏爱心、易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等问题。

对于以上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辅导。

首先,在思想教育方面,我们学校应该多开设一些互动和深入理解的道德教育及活动,例如我校组织的社区和与学校联合演唱会,让学生在社区为同老年人一起唱歌跳舞,既能培养孩子的团结协作意识又能让学生在参加演出及练习的过程中同社会中老年人多接触,让学生充分感受社会的温暖与和谐。还有我校每学期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美化校园美化家园活动,让学生从自身做起,爱护环境,为学校为社会贡献自己小小的力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及心理发展影响不能只看学生如何说,如何写的表面成绩,必须要与一个人的行为、意识、情感相联系,要与其在学校内外的日常所作所为相一致。为此,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评估不能只限于在课堂上和教室里的表现,还应有更广泛的考察。目前,在国外部分国家,对中小学生使用了“社会服务卡”,由被服务的对象(老人、妇女、残疾人等)对学生的品行、爱心、社会责任感等进行评分,以此作为评价学生总体情况的参照。这样考虑社会影响的各种力量,对学生的评价更充分具体。通过这样的评估,可以评出学校的正气,评出好的学风、评出师生身心健康的认可与共识,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效果。

再次,家长和老师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要注意就事论事,不要以学习成绩作为反对孩子的唯一原因。

最后,老师要充当起心理辅导师的职责,通过观察、谈话、家访等形式,对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进行矫正。例如:

1.自卑心理、嫉妒心理矫正:督促该类学生热心交往,广交朋友,特别选择开朗、乐观、热情、善良、族中和关心别人的同学进行交往,发展友谊。

2.虚荣心理、攀比心理矫正:虚荣心理多为家庭环境影响所致,所以需要老师和家长多沟通,让家长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来引导孩子进行纠正。

3.挫折心理矫正:给学生以倾诉的空间,通过与学生的平等交谈,让学生感受自己的优势,挖掘自身潜力,建立短小的目标,正确运转挫折的刺激,这里我们可以说“赏识教育”对挫折心理的纠正很用。

4.逆反心理矫正:提高文化素质、广闻博见是克服逆反心理的根本道理。努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助于其开拓思路,从偏执的习惯中超脱出来。

5.浮躁心理矯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务实精神。

6.自私心理矫正: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引导学生做出适当的内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行为,对照榜样与规范找差距,并从自己自私行为的不良后果中看危害找问题,总结改正错误的方式方法。

小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心理健康发展需要我们所有老师及家长社会的关注,希望学校、家庭、社会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做出更多努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务工人员矫正子女
云南:800多名务工人员乘“务工专列”外出就业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诗歌专列送务工人员返乡过年
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量增至 28171万人
矫正牙齿,不只是为了美
广电媒体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关爱报道”的探讨
矫正牙齿,现在开始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