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然转向

2017-10-27赵厦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转向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

摘 要 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必然呼唤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呼唤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因时而变、顺势而为,从而实现价值取向、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方法以及教育评价等方面的现代化转向,即从社会价值转向人文价值、从文本诠释转向生活世界、从理论灌输转向实践体验、从独白宣讲转向对话交往、从外部评价转向自我反省,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生命力。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现代化 转向

一、价值取向:从社会价值转向人文价值

新常态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向,首先关涉其价值取向。以往,人们关注较多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即思想政治教育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或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经济人”,或培养社会主义公民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在我國社会主义制度下,思想政治教育是人们有目的有组织开展的、带有意识形态特征的教育活动,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但它并不等于社会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在有阶级存在的社会中实质上是“阶级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服务,但这绝对不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其社会价值而无人文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具有鲜活生命的人,是构建在“人”基础之上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是塑造人的灵魂。思想政治教育从社会价值转向人文价值,既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客观要求,又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内在要求,也是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传统反思的结果,更是不断满足教育对象全面自由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我们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要充分尊重人性、深切关怀人文、塑造完美人格,真正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

二、教育内容:从文本诠释转向生活世界

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简单叠加,其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在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发展上,前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成果的主要载体是文本,而引导教育对象阅读“原著”是提高受教育者理论知识修养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要从本本出发,从理论原则出发,从而照本宣科。思想政治教育理应以人为本,将问题讲透,使受教育者的灵魂受到净化、思想得以提高、行为达到高尚。

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教师不能成为西方思想政治理论的“搬运工”,尤其不能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同时,在现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突破学科本身的束缚,超越学科边界,尤其要吸收和运用哲学、心理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实现跨学科知识的渗透、融合与统整,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如果只是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复制、传承功能,而忽视其超越、引领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失去生命力。思想政治教育要阅读文本,但决不能局限于文本诠释,而必须是从文本诠释转向生活世界,将学生的成长空间从课堂、校园拓展到校园生活,从现实生活世界延伸到虚拟的网络世界。

德国著名哲学家胡塞尔曾将世界划分为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自此以后,人们在关注科学世界的同时,更加关注人所存在的生活世界,并引导教育活动的人本旨归。思想政治教育从文本诠释转向生活世界,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化、说教化和泛政治化的反思与超越。

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息息相关,它要从文本诠释转向生活世界,首先就必须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人,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到生活之中。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还可以描绘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反响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观念不是现实的生活世界之外、之上的某个特殊主体的恩赐,而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理应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的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具体分析其活动过程和机制,并坚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入时代活水,并服务于人的生活。思想政治教育要面向未来,要培养青少年学生关心社会生活的进步,让青少年学生“学会生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国际教育的共同主题。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精神生产,要为人们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整个社会的主导思想观念。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问题为导向,给人以正能量,决不能以“愤青”、“反叛”来吸引眼球,更不能走向片面化的道路。例如,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问题上,决不能借我国历史上经历过的曲折和所存在的问题来否定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借我们党在历史上所犯的错误来否定党的历史功绩及其领导地位,决不能放任一些人采取“恶搞”、“戏说”等方法与手段肆意歪曲历史、攻击和诋毁英雄人物乃至党的领袖人物。只有全面地、辩证地看待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成绩与问题,分清主流与支流,才能坚定我们的社会主义信念;只有历史地、发展地看待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成长过程,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党的历史,真心爱戴与拥护党的领导;只有从理论上批判、政治上揭露历史虚无主义,不让忠骨染尘埃,才能还历史以本来面目,维护历史尊严,维护国家政权安全与社会稳定,捍卫民族未来。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植根生活世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引导学生直面现实生活问题,积极应对现实生活的挑战。在当下,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教育对象正确认识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学会中国特色和国际规则的比较,自觉履行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努力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所需要的栋梁人才。例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教育,不能只是从原著中寻找答案,且“引经注典”,而必须与火热的现实社会生活相联系。美国总是标榜美式民主是“民主典范”,并且极力向其他国家输送民主模式。在国内,也有人将美式民主奉为圭臬,认为美式民主代表着人类政治的发展方向。然而,2016年的美国总统选举揭开了美式民主的温情面纱,金钱政治、“互黑互撕”将美国所谓自由民主的节操打得粉碎,本土主义、反精英、反全球化的力量颠覆了美国传统的主流价值观,此起彼伏的街头游行、示威、抗议更是撕裂了美国社会。美国民主的乱象,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对于那些对美式民主顶礼膜拜的人则是沉重一击。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正确引导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尤其要从我国人民民主发展进步与西方民主乱象的对比中,坚定我们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以及文化自信。endprint

三、教育途径:从理论灌输转向实践体验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是通过多种教育途径来实现的。在学校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无疑具有自身系统而完整的理论体系。为此,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空口说白话”,它具有理论性或知识性,不可缺少思想政治道德理论的灌输。然而,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途径上则是走向了极端,犯了片面化的错误。具体而言,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局限于课堂教学,而且主要是用知识的传授与习得替代了真正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灌输,其结果是“讲条条、背条条、考条条、事后全忘掉”,甚至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经常会看到人们思想道德行为的反常现象:大人不如小孩,大学生不如小学生。我们并不反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理论灌输,但它绝对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唯一途径与方式,甚至可以说不是其主要途径与方式。知识只是美德的基础,知识并不与美德呈现正相关,更不能替代美德。人们知道了思想政治道德规范,并不一定就会自觉自愿地遵守思想政治道德规范。

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种实践活动,是精神产品的生产与创造过程,而且这一过程会丰富、影响乃至改变受教育者以及教育者的精神世界,对人的言语和行为带来现实改变,从而成为一种社会力量。就此种意义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养的实践活动。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尤其是当我们的教育对象是青少年学生之时,更应当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体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知、感动、感悟,学会过一种有道德的生活,从而实现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养的自我塑造,并转化为接受实践检验与社会评价的道德行为。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生活中人,而“社会生活的本质上是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突出实践体验,最基本的原则与方法就是创设切合学生年龄与心理特征的教育情境,并引导、诱导、启发学生“心向往之”,并“触景生情”,获得情感升华与思想提高。例如,对学生进行“合作共赢”思想的教育,我们不能停留于教师在三尺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授“什么是‘合作共赢、为什么我们强调‘合作共赢、如何实现‘合作共赢”,教师完全可以指导学生围绕某一主题进行小组学习,或小组探究,乃至开展小组游戏,使他们通过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合作”的重要,分享“共赢”的喜悦,从而真正理解“合作共赢”的实质,并自觉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教育方法:从独白宣讲转向对话交往

思想政治教育要卓有成效,就必须清晰定位教育目标,选准教育内容,更要解决教育方法的转向,实现从独白宣讲转向对话交往。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多是教育者独白宣讲,口头传输,其信息通道是单向的,其教育效果往往是隔靴搔痒,徒劳无功。在现代社会,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地位是平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应从独白宣讲转向对话交往,由单向灌输转向双向互动,尤其是要引导受教育对象积极参与教育活动,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行为主体,由被动接受教育变为主动参与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对话交往,就必须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尊重教育对象,采取有效方法与措施,不断提高教师工作能力与水平,努力破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短板,吸引教育对象积极参与对话交往,并建构民主平等的对话交往关系,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入耳、入脑、入心。现代认知理论认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只有学生在自我需要的基础之上,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对话交往;只有在对话交往的过程中,产生思维共向、情感共鸣、心灵共振,才能真正实现价值认同。

五、教育评价:从外部评价转向自我反省

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道德观念,并使之成为个体的行为准则与规范。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价,不能只是着眼于社会功能,而必须关注其个体功能。当我们用“一代不如一代”、“道德滑坡”来评价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时,实际上是对教育整体效果的评价,而不是对受教育对象个体的评价。即使对教育个体的思想政治道德素养进行评价时,也是较多外部评价,而不是个体自觉的内在评价。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必须从整体评价转向个体评价,从外部评价转向自我反省。龙永图先生曾经讲过这样一件事:“一位朋友的小孩自小在瑞士长大。有一次,一位国内的小孩到瑞士旅游时,喝完饮料后,顺手就将空瓶子扔进了湖里。而在瑞士长大的孩子看见此景后,脸都白了,赶紧告诉了他的母亲,好像那个小孩将空瓶子扔进湖里是犯了罪似的……而扔空瓶子的孩子却不以为然。”从这位瑞士长大的小孩身上我们看到了个体自觉地对道德行为的自我评价。个体履行道德义务,遵守社会公德,不仅是自觉自愿的,而且应是根植于心灵深处的一种内在需要与涵养,并成为个体的一种行为习惯。惟有自觉地“吾日三省吾身”,才能促进的全面自由发展。在对个体的思想政治道德素养进行评价时,我们并不反对量化评价,但决不能用过多的量化指标甚至是唯一的指标来衡量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养。许多流于形式、脱离实际的量化指标是不能真正反映一个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养的,一次基于良心谴责的自我反省往往在评价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与促进作用。

总之,在新常态下,思想政治教育要紧扣时代热点,迎接时代挑战,把握发展机遇,发挥引领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者以及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

参考文献

[1] 苏振芳.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 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3] 范树成.当代学校德育范式转换与走向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4]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

[作者:赵厦(1984-),男,江苏常熟人,常熟理工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助理研究员,硕士。]

【责任编辑 郑雪凌】endprint

猜你喜欢

转向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奥古斯丁《忏悔录》中的时间问题分析
二战时期日本文坛的转向文学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