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017-10-25疏文娟

西部论丛 2017年5期
关键词:诗歌教学

疏文娟

摘 要:古代诗歌语言的凝练概括体现出诗歌韵味的同时,也为学生们在解读诗歌的艺术魅力时增添了一定的难度。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古代诗歌的教学占有重要的位置,但学生们对于学习诗歌的兴趣并不浓,因此,本文主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從诵读和鉴赏两个方面谈谈如何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关键词:诗歌教学 读出情韵 品鉴诗韵

从《诗经》中初民的吟唱,到唐诗的灿若星海,诗歌以他独特的美和内涵滋润着一代又一代人,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而古典诗歌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同时也是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块短板。朱光潜先生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因此,引导现代的中学生进入诗歌的殿堂,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是目前中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要面临的任务。

一.读——读出情韵,激发美的体验

中国的古典诗歌发轫于民间,最初的民歌吟唱,赋予了诗歌优美的旋律,于吟唱中寄予情怀。诗歌鲜明的节拍,和谐的韵律只有在诵读中才能体悟出来,也只有在反复的诵读中才能初步体会诗人或喜或悲或怨或怒的情感。“归来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的喜悦;“江南游子把栏杆看了,吴钩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怨愤;“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这些不通过反复诵读,怎能与诗人们产生情感共鸣。那怎样指导学生诵读以达到美的体验与情感的共鸣?

1.情境朗读

中国古典诗歌除了拥有丰富的情感内涵,往往还具备优美的画面。所以在诵读时可以结合具体的诗歌进行情境预设,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愿意尝试去诵读。如《春江花月夜》,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预先播放古筝名曲《春江花月夜》和一些明月清辉的图片让学生走入音乐和画面中去展开想象的翅膀,融入诗的意境之中,然后情动于中,以声传情。

2.多种朗读方式结合

通过情境预设,让学生有了初步的审美体验,教师可以趁热打铁,以教师范读或名家朗读为范例,让学生比较体会,读出节奏,读出韵律,轻重缓急,进一步准确地把握诗歌情感。在进行范读之后,教师可以指明学生读,以个例辅导的形式让学生在诵读诗歌时明白要去注意哪些问题,怎样通过声音语气诠释情感。比如,笔者在指导杜甫的《蜀相》诵读时,扣住“寻”、“柏森森”“自”“空”等字词,以悠长的语调读出寻觅的急切与仰重。因诗歌的内在结构与韵律的存在,教师在指导诵读时,要指导学生根据诗歌的表达内容和情调判断轻、重音。有利于表达诗歌情感的要重读以及一句中的关键词,比如《蜀相》中颔联的“自”、“空”反之,则轻读。要读出诗歌的韵律,语速的选择也至关重要,情绪失落时,则语速缓慢如泣如诉。

二.授人以渔——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诗歌是一种十分凝练的文学样式,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除了要注意是个形式上的声韵、结构、格律上的要求外,还必然要重视诗歌的艺术思维和艺术语言,在日常的诗歌的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授人以渔”,探究诗歌教学中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1.置身诗境,以写促赏,激活学生的思维。

古诗词语言凝练、意象丰富,艺术表现手法多样的这些特征,也为学生在解读诗歌内涵时增添了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诗歌语言的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等特征,让学生们练习描述诗词意境,从而很好地训练他们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让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更上一层楼。

例如,在近期的一节诗歌鉴赏课中,笔者以杜甫的《月圆》为模本,向同学们展示诗中画面,进而提出问题:诗中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同学们通过选取相关的意象,仔细的观察、揣摩、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绘。这个教学环节的设置目的在于告诉他们再现画面时要紧扣相关意象,由意象入手,由意象到意境,由意境而生发情感。画面的描绘让学生充分想象,置身诗境,沉浸于细腻的诗味中。最终,同学们也展示了自己想象的成果,其中不乏一些优美的画面描写,如“天空一轮孤月,清辉洒满楼宇,江流婉转,月色清寒,月影浮动,光彩交融。”另外,教师在诗歌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例如在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时,不仅仅局限于诗歌画面的还原,还可以是意境的描摹,人物心理活动的揣摩,诗人内心情感的体悟。通过这些训练方式,为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助一臂之力。

2.斟酌字句,品鉴诗韵

如果说再绘诗歌画面是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内涵,那么在教学中我们还需要从细微处品鉴诗韵,斟词酌句。古代诗歌语言的凝练性也就决定了诗人在进行创作时尤其地注重诗歌字句的锤炼与斟酌,而往往诗人精心提炼的字句亦是诗歌的诗眼。诗眼常常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丰富读者的想象力、翻新诗句的含意、关乎诗意的准确性。如王维的“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宋祁的“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无不诠释着诗人炼字的巧妙。

例如,在讲授杜甫的名篇《登岳阳楼》时,关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一句,教学时就引导学生们着重注意“坼、浮”的运用,深刻体会大湖浩瀚像要把吴楚大地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的壮阔。在课外的练习题中也多有炼字题的考查,如贺铸《望湘人》中“厌莺声到枕,花气动帘,醉魂愁梦相半。”的“厌”字,开篇一个“厌”字领起,可谓破空而来,不知所由起。“厌”字下接以四字对句,写室外充满生机之盎然春意,极细腻柔美,却冠以不合理的“厌”字,立刻化欢乐之景为悲伤之情,变柔媚之词为沉痛之语,哀愁无端,一字传神。

中国古代诗歌是前人留下的灿烂文化遗产,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是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与完善。虽然道阻且长,仍一往而前。

猜你喜欢

诗歌教学
现代诗歌教学的隐痛和矫治
《乡愁》课堂教学实录
浅析诗歌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探索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对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反思
以读代析,让诗歌教学富有诗味
感悟意境,走进诗歌教学的“核”
诗歌教学,不妨引领学生这样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