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2017-10-25赵梅君

西部论丛 2017年5期
关键词:消极影响积极影响公共政策

赵梅君

摘 要:近年来,中国网民数量逐年递增,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成为民众能够表达情绪、发表观点的重要平台,使得民众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对公共政策的话语权,对当前我国的公共政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文章试着通过对网络舆情特点的分析,指出了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的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舆情 公共政策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一、网络舆情概述

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18年12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已达12.84亿人。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稳居世界第一。同时,报告得出结论,互联网正成为舆论形成的新型重要大众媒介,对我国的公共政策产生重大的影响。 网络舆情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参与主体平等、隐蔽性。互联网自由性和平等性的特点决定了人们可以用匿名在网络上发表言论。一直以来,由于我国行政体制、文化传统的制约,人们在发言时不得不考虑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角色,导致公众舆论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抑制。但是在互联网上每个表达者都是平等的,话语权是通过言论本身的说服力凸显,而非其现实社会的角色规定性。较传统民意表达方式而言,发言者能够摆脱社会角色身份和群体规范、利益的限制,从而避免了现实社会的群体规范对其形成的压力,可以用一种更直接、更真实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诉求。

(二)传播方式开放、直接性。传统的民意表达一般有个加工、筛选的过程,往往一些更真实、第一手的舆论、呼声得不到传达,而互联网就省略了这道“工序”,往往更能显示出一些更真实、第一手的舆论和呼声,言论能在更大程度上呈现出事实的“原生态”面貌,因此,网络舆情具有其他民意表达方式不可比拟的直接性和开放性。这种宽松、自由的环境便于人们无拘束地发言,真实地表现自己。

二、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的积极影响

(一)形成公共政策问题方面。所谓公共政策问题,是指由政府加以体察和认定并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因此,一个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能否被政府接受,二是能否进入政策议程。分析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問题形成方面的影响,也可以从上述两方面着手探讨。

首先,网络舆情产生强大舆论压力推动着公共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现行的体制下,一项公共政策问题要通过体制外的渠道纳入体制内的决策程序,前提是这项公共政策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并使政府感受到了强大的舆论压力。而网络的放大效应更能使一些民众关心的问题和代表民众迫切需求在网上迅速形成舆论声势,凝聚成主流民意,对政府形成压力。

其次,网络舆情拓宽了政府对公共政策问题的视野。政府机构从本质上讲就是一个信息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的组织。政府官员几乎都是信息工作者,政府的原材料是输入的信息,然后转换为政策,而政策又是权威形式的信息。中国传统的决策体制决定了政府的信息来源的局限性,在信息传达过程中,一些政府部门为了维护本部门的利益有意通过“过滤”信息或制造虚假失实信息,对决策部门对公共政策问题形成的判断造成干扰。而网络信息的共享性,打破了政府与公众信息不对称的局面,有助于公众的自我表达。

(二)公共政策的制定方面。政策制定是公共政策发挥效力的基础。因此,综合考虑社会各方面的利益需要,制定出符合国情民意的科学、民主的公共政策,一直是政府决策部门所追寻的目标。是否合乎民意无疑是评判公共政策的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

(三)公共政策执行方面。公共政策的执行是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政策运行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其中既包括政策的制定,也包括政策的执行、评估和调整修正。只有使政策有效地执行,才能使政策达到预期的目标。

三、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的消极影响

(一)网络舆论表达主体存在结构上的局限性。根据2017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39岁以下的网民占网民总数的82.9%,40岁及以上的网民占17.1%;在城乡结构上,城市中网民的数量占网民总数72.2%,乡村中网民占有27.8%的比例:从网民的职业结构来看,网民的最大构成群体是占28.8%的学生,除了学生之外。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者、企业公司管理者、职员、专业技术人员等文职人员占有较大比重,而占中国人口最大比重的农民、产业服务业工人在网民中所占比重还比较低,分别仅占有5.2%和4.4%。这意味着,网络民意主要来自发达地区和城市里的年轻人,欠发达地区的百姓特别是农村中老年入的民意在网络上则反映得很不充分,甚至基本上不可能反映。

(二)网络舆情的表达带有情绪性。舆情一般都隐含着民众的情绪。网络舆情因为其表达平台的自由性,使得民众表达更为直接,反映的情绪更为外露甚至激烈。这种情绪可能是理性化的,也可能带有非理性的成分。由于我国长期封闭式的政策和管理体制,信息的高度不对称,使得民众对公权机关缺乏信任感。尤其是在一些复杂的问题上,网民可能并不了解事务的本质,而仅凭片面理解而作出情绪化的反映。一旦非理性的情绪表达体现在声势浩大的网络舆情中,就会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理性判断造成干扰。

民意是制定公共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在政策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项要索,网络舆情作为原生态民意尤其需要重视。因此,我们要认真分析网络舆情的特点,牢牢掌握网上舆论的主导权,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不断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 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3] 舆情研究综述[J].天津大学学报,2005.7.

猜你喜欢

消极影响积极影响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中社会排斥的产生根源及其防范对策
公共政策视域下精准施策问题探究
公共政策在公共管理中的价值实现及作用
浅谈微信红包传播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论基尼系数降低的法律完善
商业银行受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分析
英美原声电影对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