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我国民族教育

2017-10-25电月

西部论丛 2017年5期
关键词:民族教育多元文化教育

电月

摘 要:多元文化教育已经成为西方国家日趋成熟的教育理念,我国少数民族教育不能独立于国家主体民族之外,而应采取多元一体模式。相应的,我国民族教育的内涵应扩大,应采取各种教育措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在多元文化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也应该得到特别重视。

关键词:教育 多元文化 民族教育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历史上多次的民族迁徙和朝代更迭等原因,各民族的发展都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针对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特殊性,如何更新民族教育观念,实施少数民族地区的多元文化教育,从而使不同文化和而不同并且共同发展,是一个需要我国教育界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我国民族地区多元文化教育实践应采取多元一体模式

在多元文化教育的实践中,西方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模式。从总体看,大致分为两类:一是西欧“一体化和多元化相结合”模式,该模式既协调民族与文化差异,扫除“文化障碍”,又尊重各少数民族文化的特殊性。一是北美和澳大利亚采取的“文化共存”模式。该模式偏重于强调社会中不同民族(或集团)文化各自在教育中的独立价值与地位,而对这些文化彼此间的内在联系较为忽视。

对我国民族教育而言,应该借鉴西欧移民教育多元一体的实践模式。事实上,早在几年前我国就有学者提出“多元一体化教育”的理论构想。其内涵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的教育,在担负人类共同文化成果傳递功能的同时,不仅要担负传递本国主体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而且同时也要担负起传递本国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其对象不仅包括少数民族成员,而且也包括主体民族成员。该理论形成的依据是:在一个多民族国家中,无论主体民族还是少数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传统文化。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各民族自我文化传递与各民族间的文化交往,各民族文化上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点。不仅主体民族文化吸收了各少数民族文化,而且各少数民族文化中也打上了主体民族文化的烙印,形成了在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大家庭中,多种民族文化并存,共同组成代表某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共同文化群体”,即形成如费孝通教授所说的文化上的“多元一体格局”。

二、扩大我国民族教育的内涵,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往能力

在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下,少数民族教育与主体民族教育被共同纳入国家民族教育的整体范围中,不仅少数民族学生要学习和掌握主体民族的文化知识,而且主体民族学生也要学习和掌握少数民族的文化知识,从而使多元文化并存、各民族平等发展成为现实可能。

第一,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适应能力和理解能力。

我们知道,不同的民族文化都存在着民族的差异性,如果个体仅仅从自己单一的文化与民族去观察、认识和参与世界,那么他也不能充分地认识与观察自己的民族文化。只有通过其他民族或民族文化的视野来认识自己民族的文化和行为时,他才能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本民族的文化。(滕星、苏红:《多元文化社会与多元一体化教育》,载《民族教育研究》1997年第1期)

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适应能力和理解能力,关键是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觉”的价值观。“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正如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所说,“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首先要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所接触到的多种文化,才有条件在这个已经形成中的多元文化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以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各种文化能和平共处、各施所长、联手发展的共处守则”。

第二,开展双语教育。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往能力,必须解决的是相互隔绝的语言教育问题,所以,双语教育便成为一个基本前提。如果从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社会语言学等不同学科的观点出发,双语教育可以被看作是文化传承的工具、民族心理的表征、民族认同的标志等。双语教育可以形成语言的内部转换机制,并能使学生从其他文化的“内部成员”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观点,从而给学习者提供相应文化的感性认识,使语言的符号与其文化内容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自己文化与他人文化的适应中,感受到乐趣,增强对多元文化的认同感,进而丰富学生的生活内涵。因此,双语教育已成为全球多元文化发掘多元文化中的精华,从而找到多元文化与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教师要树立多元文化教育观,要在师范教育中实施多元文化教育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态度是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在无意中受同化主义或民族偏见等观点的影响,教师要经常审视自己的民族观,注意教学过程中的自身言行。教师还要掌握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知识,充分了解少数民族传统习俗,并在情感上与学生沟通。教师要尽可能地去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爱好、思维特点,以便及时给予帮助。学校应尽力为学生提供改善自我形象的机会,一是让学生了解自己,对自己的长处、短处、优点、缺点有充分认识,学会客观评价自己与别人,建立自尊并尊重别人,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尊重本民族的历史与传统,树立积极的民族群体认同。

双语教育要取得高质量,必须有合格的师资队伍作为保证,加强少数民族双语文师资队伍建设是当务之急。要确立双语文师资的培养目标,即熟练使用民族语和汉语的教学人员;要明确界定双语文师资的素质标准,双语文教师除了熟练使用两种语言,具有一般教师所应具备的思想、知识能力素质外,还要懂得民族语文和汉语文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专门知识和技能,既熟悉本民族文化又了解和热爱第二语言民族文化。

在与时俱进的今天,民族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根据现代化进程,根据社会需要,推进本地区教育改革,使之适应社会需要。各民族应兼容时代先进文化和教育,建立适应自己民族发展的教育体系,为我国的民族教育事业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民族教育多元文化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
论教育与多元文化的关系
发展民族教育现状及解决新措施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
现代室内设计的多元文化表现探究
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研究
新中国民族教育发展道路的探索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