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开人生下半场的正确姿势

2017-10-24余运西

大众健康 2017年10期
关键词:阿姨老年人社区

余运西

社会进步了,老年人更有梦想;社会发展了,老年人更需扶一把、送一程。

我们的社会正跑步进入老龄化。对于老年人来说,人生的前半场已经告罄,如何规划、享受这下半场,直接关系到晚年生活的质量。而对家庭乃至社会来说,了解老年人所需,帮助他们实现老有所乐,才是切切实实的关怀。

“快乐话吧”聊出心事欢乐多

在北京市海淀区青龙桥街道韩家川大院社区,王桂周老人是个“大红人”。提起他的名号,大院里似乎无人不晓。原来,大家都是通过“聊天”认识他的。

2012年,老王突发奇想,在韩家川大院社区设了个“快乐话吧”,每周开门两次,每次都热闹非凡。之后,老王带着社区里的老人聚在一起,聊聊家长里短、国事政事。天气好的时候,大家还会聚在颐和园里谈天说地;天气不好,唠嗑地点就改在居委会的活动室。

这可不是简单的扯闲篇。老王每周都要精心策划个主题,争取让大家都能有点收获。比如前几天,有位老人跟儿子儿媳闹了点不愉快,心事重重走进“话吧”。老王其实早就听说了这事,只是先不声张,从小孙子闹的笑话说起,说着说着就谈到了家庭关系、年轻人的生活压力、老年人该豁达一点,最终让这位老人面带笑容离开了。

老王还有一大爱好——写“藏头诗”。他时常以诗会友,没事就把自己写的诗拿出来跟老朋友分享。对美好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积极生活的乐观态度,影响了社区里不少老人。2016年10月,老王特意把自己攒下来的藏头诗制作成纪念册,起名为《当今最长成语接龙藏头诗》,乐呵呵地跟老伙伴们分享。

一位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的老年人不仅要老有所养,更要老有所乐,传统的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居家生活照料、疾病预防、康复护理之外,老人们更期待社区服务能够深入他们的精神层面。从心里疏导、情绪管理到价值体现、自我实现,很多社区发动老年人,进行了多方面的积极探索。

发挥一技之长,自我实现真幸福

在北京中关村街道东南社区,活跃着一支特别的志愿者服务队,叫做“健康之友”志愿医疗服务队。说它“特别”,是因为这支队伍里的10位成员,年龄最小的也已有60岁。别看他们都七老八十了,却是社区居民“争抢”的对象。

75岁的申荣桂老先生退休前从事口腔医学工作近40年,退休后除了接送孙子上下学,就是在社区里面溜达。很快,申大夫结识了很多“老”朋友,还惊喜地发现其中好几位都是同行。慢慢地,他就萌发了组建一支医疗队的想法。

“在家也待不住,还不如在社区活动活动,做点力所能及的事。”申大夫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社区的负责人,大家不谋而合,当即决定组队。

队员马秀华大夫说:“没别的本事了嘛。按照国家规定,我们这些退休人员是不能再看病的,但可以提供一些医疗咨询,分享一些健康知识,解释一下病情。”沈宗英大夫刚从一线医疗岗位退下来,最明白医生的忙和患者的苦。她笑呵呵地说:“我们组建这样一个医疗咨询服务队,在某种程度上也给同行后辈减了压。”

发挥一技之长帮助他人,奉献余热,自我实现的幸福感,让这些身体硬朗的老年人如同年轻人一般充满热情和动力。

赶时髦玩手机,填补情感空缺

家住北京崇文门的张阿姨今年66岁,依然是家里家外的一把好手。去年,她孙子上小学了,儿子儿媳工作太忙,督促学习的重任她只好接了下来。张阿姨是个电脑盲,手机也只会用来打电话。刚一开学,难题就来了:“老师布置作业、家长组织活动,都是在网上联系,我这落伍的老太太怎么跟得上?”

年龄虽然摆在那儿,但张阿姨学习劲头不减。儿子给她买了智能手机,帮她开通了QQ、微信,张阿姨很快就上手了,在群里跟老师沟通得很顺畅,还为社区里的几个老姐妹建了群,经常一起讨论点事儿。张阿姨说,接下来她还要报名社区组织的老年电脑沙龙。“老了赶不了时髦,但至少不能跟社会脱节。”

“张阿姨的这种状态非常好,她在努力融入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关爱老年人,不仅仅要让他们吃好、穿暖,更要重视如何让他们掌握更多的技能,在生活中不被排斥。”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说。现在科技产品更新换代很快,很多基本公共服务,如公共交通、社保账户信息查询、就医等也越来越多地依赖新科技,老年人用顺手了,他们生活会更便利,很多时候还能填补情感上的空缺。

近日,一项针对北京什刹海社区百位老年人的调查显示,超七成老人欢迎移动支付,而且在所有能够掌握移动支付的老人中,靠自己摸索学会手机支付的占比达到68%。事实上,老年人与互联网、智能手机并不是绝缘的,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已经从围着小家、绕着锅台转,变成了玩转各种智能设备、软硬件全都比较前卫的时尚老人。就像张阿姨说的“市场经济、信息社会,不可能没有老年人的身影”,而重视老年人的需求、提高老年人的能力,则考验着社会的综合素质。

社区群体纽带,拒疾病护健康

在北京市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大厅,李阿姨在自助挂号取号机上取了号,进诊室后先跟医生孔慜说起了她姐姐的事。

李阿姨有高血压、糖尿病,一直控制得不错。前段时间,孔慜发现李阿姨的血压、血糖都升高了,情况似乎不太好,便主动与老人沟通。原来,李阿姨的姐姐不久前得了脑梗,接受治疗后瘫痪在床。她子女都不在身边,照顾姐姐一事就落在了李阿姨身上。一方面担心姐姐的安危,一方面又要奔波忙碌,李阿姨哪里还顾得上自己?了解情况后,孔慜马上给李阿姨调整了用药,还给她介绍了自己康复专业的同学,方便这对老姐妹进行咨询。

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浩提醒老年人,就算再忙,也不能忘记积极参与自身的健康维护;与家庭医生交朋友,创造一种疾病动态共享的好氛围,能帮助老年人活得更从容。

“更重要的是,不能年纪大了就对什么事情都失去兴趣。乐观的心态、参与的意识,是抗衰老秘方。”吴浩说,社区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良好的社区养老环境不光要靠医疗部门,更应该是多方面努力的结果。社区要有无障碍、防跌倒设施,更要有健身场所、文娱场地;要有健康教育、康复指导,更要有老年人主动参与的志愿活动。

“一位老年患者跟我说,之前楼里没有电梯就不愿意下楼,后来装了电梯,还是嫌下楼太麻烦。但参加社区活动后,有了朋友,有了群体纽带,不下楼就不行了,总是有人敲门催着他下楼。”吴浩说,这个“下楼”意义非同寻常,越是不下楼,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度低,其语言能力、适应能力都会降低,疾病就越容易“兴风作浪”。

公共部门庇护,老年不再悲情

80多岁的李老太这两年来在北京协和医院老年科几进几出。老太太的病情比较复杂,最近这次是因贫血住院,医生考虑她有慢性的消化道失血。她还有10多年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心脏也有问题,之前做过支架……刚开始住院时,老太太性格偏执的一面就显露出来了,对医生的治疗措施充满排斥。

这样的老患者很棘手。在入院的综合评估中,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主治医师张宁了解到,老太太有两个孩子,一个在国外,一个太忙,都没有办法经常来探视;她老伴90多岁,驼背、近视,所幸身体状况还比较好,每次都是独自坐公交车来医院。这样的情况,张宁自然是要格外照顾,给老爷子加号、预约,对老太太嘘寒问暖、努力开导,直到情况好转要出院了,还帮他们叫好车送回家。

张宁建议老年人,从中年时期就要开始做变老的储备,所谓“存钱不如存肌肉”,养成锻炼习惯,为老年生活打下基础。老年人因病致贫的情况也很常见,因此有必要在医保外规划商业保险,双保险保老年生活安逸。“工作退休,功能不退休”,退休生活应该多元一点,老有所为才能多些乐子。

西安市三桥街道新嘉园社区一户人家也是这样的情况。87岁的鲍爷爷每天都要照顾因病失能的85岁老伴,有些事情做不来,鲍爷爷就请邻居来帮忙翻身、起床等,还要支付一点费用。后来,中华慈善总会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指导服务试点项目来到新嘉园社区后,先到鲍爷爷家进行了服務需求评估,随后又有专人根据需求开展专业康复和护理服务。鲍爷爷非常开心:“真是帮了我大忙了,我老伴不但享受到了专业服务,专家们还教我和我女儿怎么更好地照顾老伴。”

“老年人既需要医院等公共部门的庇护,也离不开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的关照。如果他们能得到来自亲友、邻居、社区和社会公共部门更多的爱与关心,有关老年人的悲情故事才会消失。”中华慈善总会项目负责人梁宏业说。

猜你喜欢

阿姨老年人社区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预防老年人跌倒健康核心信息
加菜
推销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中国失能老年人4年后达4200万
简单快乐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