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校后厂”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研究

2017-10-23林慧英

老区建设 2017年12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

[提 要]“前校后厂”模式是职业院校在自我探索过程中总结出来,具备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虽有诸多可取之处,但也因环境、自身发展受限,本研究以问题为导向,直面“前校后厂”发展现状,梳理江西华忆教育集团成功模式,以期推广借鉴。

[关键词]校企合作;前校后厂;六个对接;华忆教育集团

[作者简介]林慧英(1987—),女,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学。(江西南昌 330038)

近年来,兴起一种职业学校与企业的新型合作模式——前校后厂,也有称“前校后店”、“前厂后校”模式,该模式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将生产线搬进校园,在校园(或周边)搭建实训基地、生产车间的一种新型校企合作模式,学校与企业深度对接实现产学研互通,学校、企业、学生三赢。

一、“前校后厂”校企合作模式发展现状及原因

目前,对“前校后厂”校企合作模式有一定研究,许多职业院校也在积极探索“前校后厂”模式,但从整体成效而言,并没有达到完全推广和扭转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现状效果,其原因有:

1.换汤不换药,企业被动参与的根本性质没有被改变

企业是以效益、利益至上的,以市场为导向;学校以招生、培养为主,以成才为导向。学校希望把企业生产线转换为课程,纳入教学计划,而企业关注更多的利益最大化,劳动力便捷获取。对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合作育人兴趣不大;“前校后厂”校企合作模式与其他模式的差别,仅仅是学校与企业空间距离拉近了,企业的被动地位没有改变,企业对学校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参与积极性不高,在具体的顶岗实习中也出现企业实训时间与学生课程时间难以匹配的矛盾,合作没有递进。

2.学校办学能力、学研能力达不到企业效果

近年来,一批中高职学校探索转型,办学能力有显著提升,但整体来说,其师资配比、科研能力还不能完全与企业相匹配。学校培养的学生也参差不齐,在进行顶岗实习过程中,很多企业对学生信任度不高,学生常常是被安排在某个固定工种、程序中顶岗实习,不能完全将理论学习与顶岗实习内容相结合,实训效果大打则扣。

3.缺乏政府、行业等第三方的有力支持和监督

良性的发展,需要有力的第三方介入,“前校后厂”模式与众多校企合作模式一样,也同样出现政府、行业的监督协调和统筹规划不足问题,导致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不能常态推进,出现矛盾更是难以协调,如:学校与企业校企合作责任和义务界定问题、利益划分问题、政府资助问题、“前校后厂”大环境营造问题等都需要政府的支持与协调。

二、华忆教育集团“前校后厂”校企合作模式实践探索

江西省华忆教育集团,包括江西华忆电子工业中等专业学校、华忆高级中学,是台湾忆声电子集团合作创办的新型教育机构,其前身吉安电子工业学校创办于1994年,2003年升格为江西华忆电子工业中等专业学校,2012年组建华忆教育集团。

(一)华忆教育集团“前校后厂”发展进程

1.发挥产业优势,充分依托吉泰经济走廊,实现真正意义上“前校后厂”格局

华忆教育集团坐落于吉安市国家井冈山经济开发区,该地区是全国重点电子产业集群区,与台湾忆声电子集团合作办学,同时又可以实现与毗邻电子企业产业集群对接。一方面学校是忆声集团的成员,企业成为学校工学结合实习就业基地,学校的毕业生大部分进入自己的企业就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前面学校、后面工厂的校企合作格局。同时,学校校址位于吉泰工业走廊的中心位置,优越的地理位置,让其积极探索出了一条产教结合、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办学模式.

2.办学定位清晰,形成办学特色,构筑“前校后厂、六个对接”理论构架

学校围绕“树品牌、立特色、强管理、重服务”的办学总体目标,树立“校企合作、产教研结合、工学结合”的品牌。独创“潜能生转化、行动导向教学法、5S管理法”等一系列管理特色。办学定位清晰,培养方向明确。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学校发展的“前校后厂、六个对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校长对接厂长:建立企业与学校高层互访、互信、互往联系制度,通过互信往来,融洽情感、交流信息、熟悉双方培养目标和管理模式,实现无缝对接。对接包含:建立合作教育指导委员会;建立高层互信往来议事日制度;建立高层干部交换挂职学习制度;建立学校与企业高层干部交流制度。

专业对接产业:宏观上,学校依托“吉泰工业走廊——全国电子产业集群基地”的独特地理优势,调整专业方向,主打电子类专业;微观上,学校与企业定向合作,开设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和课程,实现学校开设专业与当地产业相吻合;设立专业建设委员会,企业参与学校专业、课程、教材等育人全过程;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体系,共同编写教材,改革教学模式,体现“做学一体”。

教师对接师傅:制定教师到企业不同岗位轮岗跟班学习培训计划,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和能力;企业资深工程师或技术人员到学校互动交流,担任兼职导师,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和研究新产品、新技术。

课堂对接车间:学校與企业按照模拟实训、顶岗实习、“双元定向”等方式实现课堂与车间对接。学生进入车间后,严格按照流程进行顶岗实习,如根据企业数码相框、可移动DVD产品工艺流程和岗位需求,按照“原材料进厂检验——工艺流程——产品调试——品质检验——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的工作流程开发校本课程,学生按照六大流程分别顶岗锻炼。

实训基地对接研发室:学校在政府和企业支持下,多方筹措资金,建成了一批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国家级、省级“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训基地”,学校“双师型”教师与企业研发人员共同开发新产品,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产、教、研相结合。

企业文化对接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对接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对接、精神文化对接、制度文化对接。通过深度对接,学生能尽快适应企业环境、激发对企业认同感。华忆教育集团成功引入企业“5S”管理模式,提高学校管理能力;企业管理提前纳入了学生教育大纲中,学生提前接受企业文化熏陶,为进入企业实习奠定基础。

通過“前校后厂、六个对接”校企合作办学方式,华忆教育集团在办学水平、校企合作上取得了长足进步,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率高,不仅服务于当地经济,更为长三角、珠三角输送了众多人才;许多学生在行业上成为具备“工匠精神”一线技术人员,成为当地知名企业家,为学校继续深化办学提供了持续动力。

三、基于华忆教育集团“前校后厂”模式成功经验总结

1.建章立制,做好顶层设计

制度先行,依制促合作,是华忆教育集团取得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学校成立以校长为主任的校企合作六个对接指导委员会,下设“校企合作教育处”,统筹协调校企合作各项事宜。组建行业内咨询小组委员会,委员会由企业高层、行业协会成员、学校领导、骨干教师组成,规范管理,依制办事。

2.实现了企业全程参与

企业参与了学生从入校到毕业,从理论到实践,从课程设置、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践教学、实习就业全过程,特设的定向培养班、冠名班等更是开设针对企业的企业文化、企业礼仪等课程,企业技师担任学生实习指导老师、课外导师,企业与学校共同研发、共建实训基地。华忆教育集团还积极探索与企业深度合作,积极组建吉安市电子行业职业教育集团,成立校企联盟会,搭建校企合作信息、人才、技术、物资互通平台,最终推动校企合作“前校后厂、六个对接”纵深发展。

3.严格监控体系,保障顶岗实习效果,实现就业零适应期

华忆教育集团在不断实践中总结出:一是打破学生单一身份观念,学生双重学籍管理,招生即招工,建立学生在企业和学校双重学籍管理制度,学生在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员工,学生学会用“企业人”、“社会人”审视问题,学生毕业后,能够实现就业零适应期,省去培训环节。二是制定针对学生、带队教师、企业实训教师的考核指标,完善了一系列考核制度、实习办法、实习鉴定等,建立考核制度和监控体系。三是实现学生有偿顶岗实习制度,学生在工厂实习阶段所生产出来的产品计入工酬,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与工人同工同酬,提高了学生实习积极性,也为贫困家庭学生勤工助学提供帮助。

4.打破合作壁垒,相互节约成本,形成“一校多企”合作态势

为有效解决企业淡旺季生产与学校教学安排矛盾,同时丰富学校办学载体,华忆教育集团利用学校优越的地理位置,积极探索出一校多企、一个专业对接一个企业,多种合作教育形态共存的新路径。一是联合多家企业,拓宽拓深合作领域,充分利用前校后厂条件,深化对接内容。二是把握主次关系,依托集团办学的优势,通过集团捐赠的实训设备、专业技师队伍提升办学水平,反之学校向企业提供培训场所、智力和技术咨询、职业技能鉴定等,做到双方在人、财、物三方流动与合作。

[参考文献]

[1]徐亚纯等.前校后厂——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家天地,2014,(4).

[2]周立明.校企合作新理念与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及发展案例评析实务全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

[3]林慧英.“前校后厂”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证研究——以江西省华忆学校为例[D].北京:江西农业大学.

[4]王正青.机械类专业关于前校后厂-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讨[J].时代农机,2017,(44).

[责任编辑:熊文瑾]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职“人才孵化基地”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创深度融合机制探索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