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柠檬酸高糖糖化发酵试验

2017-10-21李黎明

中国化工贸易·中旬刊 2017年1期

李黎明

摘 要:糖化酶的添加,能够提升菌体活性,使产酸速率提升,发酵周期可以缩短3小时。在供氧不足的条件下,高糖发酵前期会出现RQ上升再下降的现象。糖化的RQ值略高。

关键词:糖化酶;菌体活力;产酸

柠檬酸发酵结束后,发酵中菌体干重一般大约为13g/L,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至少约有13g/L的葡萄糖用于菌体生长,即有1.3%的葡萄糖,约占10%的总糖白白消耗,没有用于产酸。如采用高糖糖化工藝,大大延长产酸期,提高单批菌体的利用效率,减少由于菌体生长而必须消耗的糖分,使更多的糖转化成酸,进而提高原料转化率(平均约可提高3~5百分点)。

1 试验设备

60T种子罐,450T发酵罐,Extrel公司MAX300-LG质谱仪

2 试验数据分析

2.1 添加糖化酶对发酵水平的影响

糖化与非糖化发酵水平对比(备注:①非糖化(对照罐批)选取糖化结束后第51-第61批,其中第54批、第59批次因种子罐异常,统计时未剔除。)非糖化:種龄34.4;周期66;酸度15.91%;单罐供酸54.31;粮耗1.565;转化率98.71%。糖化:种龄33.6;周期62.9;酸度15.99%;单罐供酸54.54;粮耗1.559;转化率96.52%。在相同产酸的条件下,糖化酶的添加有利于缩短发酵周期。

2.2 糖化过程DE值变化

从上面两个图表可以看出,添加糖化酶后,DE值由之前的30~33%逐渐上升,在接种前,DE值达到65~80%,说明糖化酶的添加能够将淀粉水解成葡萄糖,但是除第44批外,其他8批的种前DE值均未达到80%,可能与糖化酶的添加方式、作用时间、添加量有关系。

本次试验用的NOVO苏宏Ⅱ糖化酶的最适pH为4.0~4.3,随着pH的升高酶活力下降;最适作用温度60-63℃;建议添加量为0.8 kg/tds~1kg/tds,而我们目前的加量仅为0.58 kg/tds。由于目前未确定全面糖化,因此pH值现无法控低,但可通过提高酶的加量使糖化更加充分。

2.3 糖化酶的添加对DO的影响

从图3可以看出(备注:蓝色曲线-糖化;红色曲线-未糖化),在高糖条件下,未添加糖化酶的批次,当DO到达最低点时,OUR并非最低。说明此时培养基中的溶解氧最低,但是菌体对氧气的消耗未达到最高点,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菌体活力提升,菌体耗氧量继续增大,这是典型的缺氧现象。添加糖化酶后,这种现象没有得到有效改善,且糖化后溶氧最低值更低,说明在高糖条件下的存在缺氧现象,仅仅依靠糖化的方式无法改善。

2.4 糖化酶的添加对菌体活力和产酸速率的影响

从图4可以看出(备注:红色曲线-高糖糖化;绿色曲线-高糖未糖化;蓝色曲线-低糖未糖化):在高糖条件下,添加糖化酶后,OUR的值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且产酸速率加快。

结合着DO曲线可以发现:糖化酶的添加有利于菌体活力增强,菌体活力的增强,一方面带来产酸速度的增加,另一方面导致耗氧量增加,所以DO值下降,缺氧现象更严重。

2.5 糖化酶的添加对呼吸熵和转化率的影响

无论是否添加糖化酶,RQ值变化趋势一致:在发酵约12小时,RQ值均有一个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而RQ上升的时间与OUR下降的时间一致。分析这种现象可能与供氧不足有关,因为在供氧不足的情况下,菌体活力受影响,菌活力下降,耗氧率也随之降低,发酵过程中形成的CO2不再进行羧化而被大量释放出来,造成途径的变化,CO2释放率增大导致RQ 的陡升。从整个RQ曲线来看,糖化的RQ值较高,代表着转化率较低,这也是因为供氧不足导致。

2.6 培养温度对发酵的影响因素

本次试验重点考察糖化酶的添加对发酵周期、、转化率的影响,试验的过程中还有一些细微的变化(如培养温度)可能对发酵产生影响。在发酵过程中温度变化趋势与OUR正相关,温度高则OUR高,温度低则OUR低。这可能与温度上升酶活性增加、菌体代谢加快有关,中粮生化研发部在华东理工大学的试验也表明:发酵后期提升温度可以提高酶的活性,增加产酸。

3 研究结果

①糖化酶的添加,能够提升菌体活性,使产酸速率提升,发酵周期可以缩短3小时;

②在控制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仅依靠添加糖化酶来改变培养基的黏度,提升气液之间氧气的传递效率,从根本上解决不了氧限制问题;

③在供氧不足的条件下,高糖发酵前期会出现RQ上升再下降的现象。糖化的RQ值略高,代表着转化率低;

④温度对OUR的提升有一定的益处,可能是温度的提升促使菌体酶活力增强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