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古筝教学中“音乐”与“技术”的交融

2017-10-21孙德慧

西江文艺 2017年19期
关键词:古筝技术音乐

孙德慧

【摘要】:古筝这一古老樂器深受人们的喜爱,并且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其教学以及其艺术实践活动。它对于发展学生个性、扩展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质、活跃校园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继承和发扬了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国内各级院校的艺术专业相继开设了古筝专业课和选修课,目前在古筝教学中存在着技术与艺术的失衡,根据古筝教学的现状,就如何进行演奏技术训练和音乐表现方面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古筝;技术;音乐

一、古筝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

技术与艺术可以说是身与心的关系,前者是音乐表演形式的体现,后者是音乐之灵魂所在,是艺术家风格、个性的具体表现。目前,古筝教学的重点放在技巧的提高上,使得古筝专业学生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技术训练上,期望通过“规范”练习去掌握演奏方法,这虽达到了演奏音乐的技术要求,却对于演奏音乐的文化内涵知之甚少,不能准确地把握音乐的风格特点,不能在文化的层面驾驭演奏技术使之为具体的音乐要求所用。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艺术方面知识结构和艺术修养的缺失,将影响对音乐文化内涵的体会。因此,古筝教学中“音乐”与“技术”的交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如何更好地推进古筝教学

针对古筝专业教学的现状,本文认为今后需着重考虑一下两方面的问题。

(一)首先要有坚实的技术基础

任何一首优秀的作品都需要娴熟的技巧来展现,技巧是音乐流畅进行的前提和根本保证。古筝演奏艺术进入专业院校后,其传承方式逐渐地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演奏传承方式是口传心授,演奏追求韵味把握,而当代的演奏教学更注重速度、力度、耐力等外在的技巧训练,大力发掘新作品。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多样性古筝创作乐曲的出现,越来越多新的演奏技法的产生,使得传统的技术训练方式已不能满足诸多新技法训练的要求,于是,古筝专项练习曲和节选于乐曲中的技术练习片断就成了具备新技法训练功能的载体。它们针对性地解决了乐曲中的各种难点,对演奏者系统地训练演奏技术,提高技术水平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传统技法的训练应互相补充,相辅相成,但我们一定要清楚,技术是一种手段,必须植根于音乐,若没有明确的音乐内容,技术训练也就失去了方向。那么,根据实践经验,本文认为要注重以下两点技巧。

1.从肢体训练入手进行演奏技术的练习。古筝弹奏的本身需要手指、手臂、身体等肢体进行一定的动作,弹奏动作的训练就是对这些肢体控制能力的训练。实际上弹琴所需要的动作,只要是正常人都可以不用经过训练就可以做到。抬、落手动作就像平时我们懒懒地坐下时手自然垂落的动作,唯一的差别是我们平时是无意之中做的,现在有意的做动作时会有一些不自然。在速度练习方面也是如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有明显的感受,学生弹奏越快时效果反倒越差,因为快速的练习会使手变得很僵硬。如果进行一定时间的慢速练习,反而可以取得前所未有的速度。弹奏的大部分技术难点可以通过慢练的方式来改善,学生在练习前,应先研究曲目中哪些地方在快速演奏时可能会出现困难,根据快速的情况进行慢练,在这样快速反应的慢速练习中,大脑的高速运转与手指紧密配合,就能高效率地完成慢练阶段而尽快进入快速阶段。所以,动脑的慢练其实是曲子速度慢,但脑快手快。只有这样练琴,才可以事半功倍。所以,肢体训练的基本原则就是:“有意的自然”。

2.运用聆听与思考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演奏技巧与表现能力。音乐是从人心灵深处发出来的,在琴弦上振动中获得的回响,只有在娴熟的技术基础上,用心灵去歌唱,用激情去展现,用身心去体验,才能对音乐意象做出完美的诠释。教学中要注重训练学生的听觉能力和思维能力,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加强、启发学生的音乐想像力。

其一,听教师示范演奏和录音。听教师的范奏和录音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和理解水平,一般挑选一些浅显、优美、短小的作品录音让学生听,并且以一些经典作品为主。例如《渔舟唱晚》、《丰收锣鼓》等等,让学生随着音乐在脑海中产生一些画面和想象,甚至产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欣赏水平。

其二,听自己弹琴。通过“听”自己弹琴来逐渐强化、提高内心的听觉感受。音乐是情感艺术,用心灵去表现音乐又是娴熟技巧的最终归宿。聆听是人类最基本的音乐活动,但是演奏,只有通过自己亲身的、手指可以触摸到的演奏,才能够将全部心灵浸透到音乐之中,才能够在演奏(up表现)音乐的过程中,将心灵和音乐融汇一体。这种幸福感,这种陶醉感,只有亲自体验才能够获得。只有感染自己,才能感染别人。

其三,反向思维的训练。古筝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需要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掌握一种科学的练琴方法。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反向思维去寻找适合自已的练琴方法很有效果。反向思维法是在思维路线上,与正向思维方法相反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方法。它是指人们在思考问题时,跳出常规,改变思考对象的空间排列顺序,从反方向寻找解决办法。如从A事物与B事物的联系中,反推出B事物与A事物的另一种联系。古筝演奏也是如此。学会反向思维的具体应用,就是要从最终幻想性的音乐画面出发,倒回来寻找合适的途径达到音乐场景,由虚到实,由实践来检验所选择的演奏方法,最后再回到音乐中衡量、比较。

(二)要从传统音乐中吸收营养

古筝的演奏是一门表演艺术。对一个古筝演奏者来说,他们是通过声音来表达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各种愿望和情感。音乐通过旋律、节奏、节拍、力度、速度、和声等等音乐语言来表达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情感。我们对学生不应只注意技术练习,而忽略了音乐。技术最终是为完美表现音乐服务的。为了加强学生在音乐方面的修养以及更深入地理解音乐,我们尝试性地在实践中把将音乐和舞蹈结合起来,共同带进古筝教学课堂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我国古代,音乐和舞蹈属于一种艺术形式,称为乐舞。其中的舞,实际上就是乐的形化,也可以理解为有形的音乐,舞蹈实质上是音乐意境。人们平时都说音乐,其实,音跟乐是不同的,音是声音,把音美化并让人感受到其中的美,才成为乐。由此可见,音为乐之本,乐为音之魂,而乐只能感受。在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注意代表声音的符号而忽略声音的含义,就成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音通过音符便成了能听见、看见的实物,学起来当然容易。而乐是听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理解起来更费劲。针对这一难题,根据艺术专业教学的特点,我们便尝试把舞蹈融进古筝弹奏里,让无形的音乐用有形的舞蹈动作表现出来。最简单的做法,便是让学生根据曲子的音乐形象编成舞蹈。如:乐曲《洞庭新歌》描写千里洞庭碧波荡漾,稻谷飘香鱼虾满舱的景象,热情讴歌了洞庭湖畔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我们便要求学生通过自编舞蹈来表现,收到很好的效果。总而言之,在教学的过程中,技术为辅,感觉为主。

结语

古筝演奏艺术发展是一条曲线,它从追求高度的熟练与复杂的技术到快速的演奏最后发展到乐感与适当的技巧相结合。以情带声,融声以情。音乐与技术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技术是基础,音乐表现是最终方向。古筝教师的全部工作,实际是培养学生有激情地演奏作品、表现音乐,通过演奏把情感表达出来,做到人琴合一。

参考文献:

[1]马欢.关于高校师范专业古筝教学思路拓展问题的探

讨c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8,(6).

[2]周耘著.古筝音乐[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古筝技术音乐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音乐
第一次弹古筝
我爱古筝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