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园林艺术》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2017-10-21蔡清

西江文艺 2017年19期
关键词:园林艺术对分课堂

【摘要】: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的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它强调理论讲授环节与学生讨论环节在时间点上的分离,强调学生内化吸收环节。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园林艺术》课程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本文从教学效果、教学总结、教学研究展望三面阐述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园林艺术》课程中的实践情况。

【关键词】: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PAD教学模式;园林艺术

1对分课堂概述

1.1对分课堂定义

“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于2013年提出的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式。这一模式有效地将讲授式和讨论式课堂的优点相结合,其核心理念是分配一部分时间给学生讨论,强调把讲授和讨论时间错开,让学生在课后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对应的考核方法强调过程性评价。对分课堂把教学在时间上清晰地分离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三个过程,因此对分课堂也可简称为PAD课堂[1]。

1.2对分课堂研究现状

自 2014 年 9 月開始推广,对分课堂在国内受到广泛关注,在各阶段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效。关于对分课堂的教学研究层出不穷。截至2017年11月2日,中国知网上有关对分课堂的研究论文共282篇,初期多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具体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随着对分课堂的开展,研究方向呈现多元化趋势,如学者田青[2]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学理进行分析,张楠[3]对微课与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进行探讨,王晓婷[4]分析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大学生人格养成教育的推动作用等。

2学情分析

2.1《园林艺术》课程概述

《园林艺术》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授课时间1-6周。包括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两部分,理论课程每周4课时,实践课程每周8课时,周课时为12课时,共6周72课时。本课程理论部分主要讲授室外景观设计的基础知识,分别阐述园林设计五要素——水体、地形、建筑、道路、植物的设计要点。实践课堂主要通过学生创作练习,达到掌握园林设计基本程序和熟练掌握园林设计要素设计要点,从而能够独立完成方案设计的目的。

2.2授课班级情况

授课班级为环境设计专业本科2年级,《园林艺术》课程是他们第一次开始接触专业课程学习,专业学习基础为零。因此,对于专业课的学习既充满了好奇热情的求知心理,又带有茫然无知的恐惧心理。

3对分课堂在《园林艺术》课程中的教学效果及存在问题

3.1对分课堂《园林艺术》课程中的开展形式

《园林艺术》的理论课为1-4节连上,长时间的课堂讲授导致学生学习疲劳,不利于注意力的集中及知识的内化吸收,因此,采用混合对分的形式较为适合,根据教学内容,有的部分采用当堂对分,有的部分采用隔堂对分,隔堂对分一般采用,1-2节对分,3-4节教师授课的形式。

3.2教学效果

笔者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意见收集、课下访谈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分析。实践表明,与传统讲授式课堂相比,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更好的促进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教学效果显著。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课堂氛围比较轻松活跃。学生普遍认为,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后,师生关系变的更加和谐,平等。同学之间有更多的交流学习机会。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第二,知识内化吸收较好。对分课堂强调给学生留有内化吸收环节。学生普遍认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不仅学习注意力时间延长,而且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显著提高,理论联系实践能力有所提升。

第三,隐形教学效果显著。对分课堂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判断能力与传统课堂相比,都得到显著的提升。且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自我成长,促进了内在学习动力的增长。

4《园林艺术》对分课堂教学总结

第一,当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成为众多课程的教学模式,其吸引力势必降低,繁重的课业任务会引发学生的反感与怠慢。因此,根据教学情况,灵活采用当堂对分与隔堂对分成为要点。例如,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背景下,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课堂的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论课程讲授完毕后,合理地设计实践练习,使学生趁热打铁,这种当堂对分的形式有助于学生对理论课程的掌握与吸收。如,在讲授3棵、4棵、5棵、7棵等树木配置的规律后,现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进行练习,随后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让小组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发现自己的问题,最后再给学生几分钟时间将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既可以使学生当堂知道自己掌握的程度,又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第二,要用发展的眼光、创新的眼光看待对分课堂。对分课堂的开展在讲授形式、对分内容、对分形式、对分时间、作业形式、作业批改、讨论环节等方面要具有灵活性,笔者将其总结,发表了论文《论对分课堂的灵活性》[5];

第三,《园林艺术》对分课堂教学实践验证,将管理学原理运用到对分课堂教学管理中,可保障课堂构建的科学性,有效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但内在动力机制的激发、新型师生关系与生生关系的建立等等,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第四,对分课堂的开展绝不是一种教学模式的采用,它其实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课堂管理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分课堂的顺利开展与推广,应注重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第五,讨论问题的设置是讨论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问题设置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教师要将较难较大的问题拆分成层层递进的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完成讨论;

第六,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对分课堂”的开展应建立起线上、线下的交流机制,虽然现在建有QQ群、微信群,但学生的参与度并不高,“对分易”手机app为学生及教师提供了多种功能模块,但“对分易”的课堂利用率并不高,教师应积极探索、充分运用“对分易”的各种功能。定期收集学生的共性问题,在“对分易”中开展主题讨论,或将阶段性成果在“对分易”中进行展示等。

5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展望

对分课堂教学给《园林艺术》课堂带来了显著变化,但实践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不断的思考与研究。

第一,考核机制的建立。其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考核。但课堂考核机制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将考核成绩量化,且使教师从繁重的分数这算中解脱出来,仍未解决。二是对分课堂开展成功与否的考核,如何建立更科学规范的课程评价机制需要我们不断的思考。

第二,教学内容的调整。对分课堂教学中,虽然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扎实了,但学生讨论占用了一部分原本教师讲授的时间。所以,所学似乎知识量变少了,课堂的容量变小了,教师该如何解决这种矛盾需要进一步研究。

第三,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课堂中,在更加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如何建立高效性的对分课堂需要进一步研究。

第四,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操作实践课程中的开展。现阶段,对分课堂的开展与研究更多的局限在理论课程教学中,如何在一对一辅导的实践课中开展对分课堂形式仍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 2014 年第 12 卷第 5 期:6

[2]田青,闫清伟,张学新.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学理分析[J].高教论坛. 2017年09期

[3]张楠, 段辉国, 彭慧娟等.应用微课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开展酿造技术教学[J]. 生物学杂志.2016年12月

[4] 王晓婷,刘素平.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大学生人格养成教育探析[J]. 西部素质教育. 2017年09期

[5]蔡清.论对分课堂的灵活性——以《环境绿化设计》课程为例[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期

猜你喜欢

园林艺术对分课堂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英语课外作业设置
园林艺术中新技术以及新材料的应用
浅谈信息化平台背景下“对分课堂”的教学意义及思考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影史课程中的应用
园林艺术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