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环境下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探析

2017-10-21王彦鹏

文存阅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高校后勤后勤双一流

王彦鹏

摘要:在建设“双一流”高校的大环境下,后勤服务体系的模式探讨已经成为实现高校发展的关键环节。由于受限于当前高校后勤服务体系自身问题及外界环境,高校后勤体系并未充分发挥好应有的保驾护航的作用。本文基于“双一流”高校发展的标准,重新审视当前高校后勤保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制度改革、后勤人员素质提高、客户体验管理以及团队文化建设等角度出发,建立 “满意、高效、智能以及和谐”的“一流”后勤。

关键词:双一流;高校后勤 ;“一流”后勤

1.引言

后勤保障体系既是高校师生日常生活的重要保障,也是关乎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1]。近年来,我国高校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基础设施建设、科研仪器、学术水平等多方面与世界重点大学的差距越来越小。在经济上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当今,国家更是提出了令人振奋的“双一流”的发展战略,追赶世界重点大学。尽管近年来我国的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在规范化管理、信息化普及、智能化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绩。然而,如何建设符合“双一流”建设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也是当前的热点问题。

2.“双一流”建设与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

2.1 “双一流”建设的国家战略

“双一流”建设,即建设“一流的大学”和“一流的学科”,是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出现的又一重要国家战略[2]。双一流建设以建设世界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为整体目标,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拔尖创新人才、一流的科学研究水平、一流的创新优秀文化以及一流的成果转化能力。

2.2“双一流”环境下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发展新要求

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主管着高校绝大部分校产、房产,把持着学校财务计划管理、基本设施、物资设备、生活服务等重要工作的综合服务体系[2]。在双一流的大环境下,要求后勤服务部门切实起到保障高校秩序安全稳定,保障高等教育健康发展,保障师生生活工作顺利进行,保障校园氛围严肃活泼的作用,以全新的面貌和态度接受新环境新要求的检阅。准确把握“一流”内涵,严格把握“一流”标准,锻造一流的后勤团队,营造一流环境,贡献一流的服务水平。

3. “双一流”环境下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不足

我国高校后勤服务体系脱胎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随着高校社会化改革的开展与深入,各高校均取得一定的成绩,根据自身优势都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特色鲜明的改革道路。但是,在“双一流”建设的大环境对高校后勤服务体系的提出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高校后勤服务体系需要改善的方面如下。

(1)后勤管理标准化服务程度不够

当前大部分高校后勤管理以工作量的完成为最高目标,而缺乏综合管理的概念,对于工作质量、服务水平等方面意识不够。“双一流”建设要求高校后勤提供一流的管理服务,需要在完成工作量的基础上,重视质量水平、服务质量等多方面综合评价体系。提高管理人员在财务管理、物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多方面综合能力,建立统一标准,并督促员工严格按照标准服务。管理人员应及时对服务人员进行培训,在工作态度、业务水平以及服务细节等多方面均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实现标准化服务。

(2)后勤管理系统性难度较大

高校后勤管理涉及内容非常复杂,包括餐饮、住房、物业、运输以及信息服务等多方面工作,管理系统性难度较大。新时期的后勤系统发展越发复杂,管理难度也与日俱增。相比别的部门而言,后勤管理突发性也较大,很多后勤部门属于长时间候命状态。相比而言,后勤工作显得比较杂乱,难以规范化、系统化。同时,后勤服务属幕后支持性工作,很多例如住房、维修、网络等后勤部门属于非盈利部门,也缺乏客户的反馈机制。

(3)后勤财务管理难度较大

高校后勤部门相对较多,财务关系复杂。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后勤社会化逐步实现后,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中难度越来越来。例如多行业会计核算、资金来源、以及产权不明晰等多个问题。同时,在高校后勤财务中,仅仅对实际已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进行成本费用归纳,汇总核算,并做相应的会计处理。没有通过专业人员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必要的事前成本预测分析,事中的成本控制,仅是根据以往经验或其它方式来确定成本。最终导致成本数据不真实,管理效益低下,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增加不要的浪费。另外,高校后勤集团分为多个不同的部门,实际控制的资产较高。但资产闲置现象严重,没有实现对资产以及资源的合理利用。

4.“双一流”要求为标准,完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的措施及其必要性

为保证双一流计划顺利实施,建设符合国家要求、符合双一流标准的高校、完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是非常必要的。针对目前存在的不足,着眼长远发展,基于“双一流”的标准要求,建立“满意、高效、智能以及和谐” 的“一流”后勤,主要提出以下改革措施。

(1)继续深化改革,出台明确制度方案,建立“满意的后勤”

深化改革,即在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的进一步改革,是在建设“一流”后勤的大背景下需要贯彻执行的一项决策。制度是工作的基石,使各项工作规范进行。双一流建设要求后勤服务保障体系改革决不能只注重改革形势而缺乏体制内容。把各项要求、目标、流程以文字的形势确定,用制定制度进行监督,将后勤服务严格化、规矩化、职业化、精细化。

(2) 提高后勤服务人员专业素质与工作效率,建立“高效的后勤”

后勤工作人员是实现“一流后勤”的主力军,是完成后勤改革的先锋。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的培训方式选择非常关键。一般而言,传统的集训讲授存在枯燥、学习效率低、流于形式问题。拓展新型培训思路,进行高效指导。首先可以尝试与其他高校优秀后勤服务部门相互学习监督,交流经验,尝试“交换生”模式,即本校工作人员作为他校监督指导,在监督他校过程中总结自己单位存在的问题。其次,参观学习优秀企业的后勤部门,学习其先进管理方法并结合自身特改革调整,使其更适合高校的后勤服务。

(3)接受市场监督,建立“智能化后勤”

对于后勤服务来说,师生对后勤服务质量的好坏、改善方向与要求最有发言权。后勤服务部门积极思考虚心接受师生提出的改进方法。可以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公众号中设置部门简介、近期计划、意见建议、反映问题等部分。扩大后勤服务影响的同时,接受大众的监督指导,广泛收集来自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合理采纳吸收,完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保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消除隐患。同时建立“e”平台,对后勤管理进行大数据整合,优化管理,合理配置资源,实现信息化管理,诸如资源设备调配、障碍报修、阳光厨房、车辆管理等,实现后勤管理的智能化。

(4)强化后勤文化建设,提高后勤团队战斗力,建立“和谐的后勤”

以创建“和谐、敬业、节俭、自律”的后勤文化为目标,深入开展党建、廉政建设、思政建设、文化建设工作,通过全员参与、民主決策调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组织开展各种“争先创优、服务比拼、技能竞赛活动”,“组织慰问、人文关怀暖人心活动”等工会活动,充分发挥党建和思政工作的政治核心作用,发扬后勤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求实创新的敬业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共事精神,扩大后勤服务工作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一流”后勤。

结语:“一流”的后勤服务是实现高校“双一流”战略的最坚实后盾,而实现“一流”的后勤,需要根据当前后勤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一流”后勤的概念及解决对策。通过建立“满意的后勤”,打造体制机制比较合理,工作比较高效,师生比较满意的后勤,使后勤服务质量师生满意度的整体目标达到90%以上。通过建立“高效的后勤”,打造成为运行高效、执行力与应急处理能力较强,并具有一定综合效益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智能化后勤”的后勤则要求建立大数据平台,有效整合后勤各种资源,通过e平台将后勤保障工作阳光化、有效化。而“和谐的后勤”,则要求打造和谐后勤文化,塑造后勤爱校如家、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求实创新的敬业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共事精神。

参考文献:

[1]樊悦,荆潇.“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加快发展的问题思考[J].江苏科技信息,2017年第30期.

[2]秦敏.后勤标准化服务在高校后勤服务推行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教育科学论坛,2017年9月.

猜你喜欢

高校后勤后勤双一流
信息化视野下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优化路径分析
ViolationsoftheTraditionalBioethicsinNeverLetMeGo
高校后勤财会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会召开
On American Individualism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后勤财务管理成本控制实施的必要性
后勤装备方队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转变的一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