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少数民族工艺传承与产业化研究

2017-10-21宋扬

文存阅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产业化传承

宋扬

摘要:民间手工艺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它不仅是装饰和技艺,而是设计者思想与情感的融合。各地区的民族手工艺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独特而高超艺术价值。

关键词:民族工艺;传承;产业化

近年来,日本、韩国、泰国等地成立了众多学术研究机构,研究民族造型文化,取得了很高成效,这类机构还组织了跨国的国际学术研究团体,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工艺文化的研究。我国对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的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然而,引进“造型文化”(工艺文化)概念,并将其作为独立学科进行研究,还是近几年的事。韩国亚洲民族造型文化研究所金英淑教授带学术团到云南进行学术交流;云南举办了“中韩民族造型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学术界从此感受到引入这一学科的迫切性,少数民族工艺文化的研究首先在云南得以展开。

地处湖南西部及西南隅,杂居着土家、苗、瑶、侗、白等多个民族,这里,曾较好地保留了本民族浓郁的乡土风情和原始的宗教习俗,也铸就了璀璨多姿的民族传统工艺文化。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该区域经济结构和文化意识形态发生变化,传统手工文明正逐步被现代工业文明取代,民间工艺品的衰落与蜕变,构成了现代世纪新景观,面对经济全球化可能带来的文化一体化的格局,文化多样性保护与传承显然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和经济意义。

民族民间工艺既是有形文化的表征,也是无形文化的载体,凝聚着一个民族的审美情趣、伦理道德、宗教信仰,折射出一个民族的居住环境、生产方式、风俗习尚,具有文化特性和社会特性双重属性。少数民族工艺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艺术种类,它为民族文化的优化和知识创新创造了极大的可能性,是现代社会不断获取可持續发展的生机和活力的重要源泉。

本世纪伊始,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起的“拯救人类文化遗产”工程在我国悄然启动,文化资源信息化运用和资本化开发利用成为当今知识经济重要方面,民间工艺文化的保护与产业化研究,已成当代社会有关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

湖南少数民族地区长期保留了“农耕文化”特征,发展该地区经济,沿袭沿海地区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的传统工业化模式显然是行不通的,应该凭借自身拥有的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将历史悠久、技艺精良的传统工艺产品或绝技推介出去,发展以特色旅游业及传统民族文化景观作依托的文化产业,这种“绿色”环保产业一方面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战略相吻合,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建设;另一方面,该区域民族传统文化又有效地得到了保护、挖掘、传承、研究,对丰富本土文化内涵、弘扬民族文化、促进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湖南是我国的旅游大省,不仅有着世界著名的自然景观,也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民族文化景观便为湖南的旅游产业增添了不少亮点。但是,湖南少数民族工艺文化却随着我省的经济腾飞而日趋衰落与蜕变:“侗寨鼓楼”、“土家吊脚楼”、“十滴水雕花床”等传统居宅环境和特色乡村建筑物在城市急剧扩张的口号下消逝湮灭;“打花铺盖”、“蓑衣草鞋”、“家织布”、“蜡染床单”等大量手工艺品被大机器工业化产品替代;“茅古斯舞”、“锥牛”、“还傩愿”、“接龙”、“八月八”等民俗娱乐、技艺、演艺、节日被现代媒体与强势文化吞噬;古老、传统、独具民族特色的农耕用品、服装服饰、工艺绝活迅速退出现实生活。因此,如何保护、挖掘、传承我省少数民族传统工艺文化,收到越来越多关注,而如何将这一独特的民族文化更好地继承与发扬光大,将民俗资源合理利用为文化信息资源,将是目前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湖南少数民族工艺文化资源特别丰富、如滩头镇的年画、凤凰的蜡染、龙山的土家织锦、花垣的苗绣、永顺的石雕等等。如何收集、整理、挖掘、研究、传承少数民族民间工艺文化,并试图引导其向文化产业发展,是接下来研究的主要问题。必须对少数民族工艺所涉及的内容、范围及构成因素有着充分的认识,并将其上升到学科理论高度进行研究。打破交叉学科之间的界定,用文化的、哲学的、艺术的、经济的观点进行综合;从历史的、阶层的、民俗的、地域的各方面寻求差异;运用综合研究法、分类研究法、比较研究法、专题研究法、实践结合法等各种途径,挖掘湖南少数民族工艺深层的文化内涵,寻求保护与传承民族工艺文化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探索出一条与本地自然经济、人文状况、历史背景紧密结合的工艺文化资源产业化道路,以达到民族工艺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目的,促进湖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民族工艺文化是集多学科文化研究的综合体,是一个民族生活习俗、宗教信仰、伦理道德、审美情趣的全面体现,包含着一个民族的时代思想,也反映了他们对理想的追求。研究少数民族工艺文化,对中国造型文化研究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完善中国的民间美术学科建设具有重要学术参考价值。可以促进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意在推动少数民族工艺文化研究,对完善中国民间美术学科建设具有积极意义,为民族学、民俗学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引导民族民间工艺品向产业化发展,振兴地方民族经济。

结束语: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独特的民族文化生活样式、各类珍贵的历史遗存、极富地方特色的艺术创作促成为了不同文化间相互了解、沟通的需要,而且这种需要是以市场的方式得以满足,所以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成为了时代的需要。湖南有着众多的少数民族,深厚多样的民族文化是湖南省发展文化产业的资源优势。湖南省传统民族民间工艺品类繁多、形式多样,特色民族民间工艺产业化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传承少数民族民间工艺文化,并试图引导其向文化产业发展,是接下来后续研究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1]多元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艺术的生存与传承——基于云南彝族、傣族两个村落的田野考察[J]. 魏美仙,蒋少华.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09(04)

[2]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经济管理行为的特殊意蕴[J]. 王冠. 贵州民族研究. 2015(09)

猜你喜欢

产业化传承
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经受市场考验,汉服步入产业化进程
浅谈构建林业产业化经营体系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论国产青春片的青春消费与怀旧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