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孤独症人群特征的研究综述

2017-10-21薛皓琳

东方教育 2017年16期

薛皓琳

摘要:该综述明确阐述了孤独谱系障碍(ASD)这一概念,对于理解和诊断孤独症人群提供了帮助。通过文献检索、文献整合归纳的方式对孤独症人群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如交流沟通困难、难以理解身体动作和表情、对声音和感觉敏感或迟钝等。并阐述了针对各个特征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而做了进一步的总结。综述最后主要提出了研究向应用过渡的发展性观点,以求在未来研究中弥补该领域的一些不足之处。

关键词:孤独谱系障碍;录像自我示范性疗法;默认模式网络

1前言

1.1 孤独谱系障碍概念

发展障碍包括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征、其他的广泛性发育障碍、学习障碍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其他的相似的脑功能障碍,这个症状通常被发现于低年龄的人群中。通常这些发展性障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行为特征,这些行为特征多多少少给发展障碍患者带来了生活上的困难。国外研究对此做过许多探讨,例如如何解决这些行为特征带来的生活困难,甚至寻求可以进一步减少这些带来问题的行为特征的方法;还有一些研究追本溯源,致力于对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探索[1]。

孤独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是根据存在交流和社会性障碍、出现局限和反复性的刻板性动作,以及拥有特殊兴趣特征的人群而定义的发展障碍[2]。即ASD人群对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存在质的障碍和交流的困难,属于发展性障碍的一种。根据现行的国际疾病分类ICD-10和美国精神医学会的精神病诊断基准DSM-IV-TR,自闭症的诊断名为广泛性发育障碍,其中分为伴随智力的发展,言语发展障碍的自闭症和高功能的阿斯伯格综合征等。2013年根据DSM-V的发表:从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更名为孤独谱系障碍(ASD)[3]。国内学者郭兰婷等主编的儿童少年精神病学对儿童孤独症定义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儿童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类型,以男性多见,起病于婴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约有3/4患者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部分患者在智能普遍低下的背景下,智能的某一方面相对较好[4]。

1.2 孤独谱系障碍成因

近年来,众多学者除了对于孤独症的定义、诊断进行不断地研究之外,在探求ASD人群患病成因上也存在很多解释。有些学者认为,是因为暴露在环境中的部分化学物质导致了胎儿神经发育的异常。日本北海道大学环境健康科学研究教育中心的研究员针对68种环境化学物质做了文献检索,调查结果认为环境中浓度不同的化学物质对于母婴之间遗传的感受性存在很大影响,部分有害的化学物质导致了ASD、AD/HD等遗传风险的上升,孕妇妊娠期间尽可能地回避这些化学物质对于减少新生儿出现ASD症状至关重要。该研究同时也为人类生存环境整备问题进行了深刻地思考[5]。此项调查支持了孤独谱系障碍的遗传理论;另外还有“冰箱母亲论”,即“母爱剥夺论”一说。该理论认为ASD人群童年缺乏关爱,导致长大后的性格“内向”、社会交往能力变差等问题;90年代以后,从认知角度解释ASD人群行为特征成为了热点,出现了心理理论缺陷,执行功能障碍和弱中枢性的研究方向[6]。即三大假说:心理理论障碍假说、执行功能障碍假说和中枢性统合障碍假说。无论是从理论探索方面还是认知角度解释方面,都为探求孤独症的的形成和诊断做了进一步的解释,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

本综述根据孤独症人群的特征,文献检索了各个特征的相关研究,从中归纳整理,力求发现新问题,关注最新进展,提出相应地疑问和见解,在未来对于ASD人群的诊断、干预和教育实践方面,希望可以贡献一己之力。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1 孤独谱系障碍人群特点

根据美国精神医学会的诊断标准(DSN-5),ASD人群特征基本归结为以下两点:

(1)与人交流和行动有困难。ASD人群在与他人保持恰当的距离感、和他人感情共有方面比较困难。另外,理解身体动作和表情的意图也比较困难。

(2)反复刻板的行为和局限性的兴趣模式。比如,执着于把玩具摆成一列、每天走同一条道路、要求吃同样的食物等,该人群相当固执于这样的同一性,顽固地拘泥于习惯[6]。另外,ASD患者不关心疼痛和体温、但是对特定的声音和触感有反应,并且对于感觉刺激过于敏感和过于迟钝兼之。这两点特征从ASD患者发育初期就出现,并且对于日常生活造成了影响。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

2.2.1 语言障碍

纵观ASD人群出现的以上行为特征,最显著的特征即为广泛性发育障碍患者极大地可能性会产生与人沟通困难的社会性问题。有的研究者认为这些问题的产生可能来源于他们先天的语言障碍。研究者们的研究目的也转变为即使存在语言障碍,也要致力于为ASD人群提供交流沟通的可能性,尽可能地不让语言障碍成为改善交流的阻碍。这种转变是从理论研究走向教育实践的一大进步。具体做法是利用手语或者图画、卡通图片来指导较小的ASD儿童代替文字达到疏通语义的目的,产生了較好地改善效果;Gray利用“绘画泡”把绘画人物的想法写出来,形成了漫画对话[7],活泼有趣,生动形象,更容易让ASD儿童理解。对于语言听觉方面,研究者们也开发了相关的药物治疗,同时根据产生语言障碍的背景方面,联合心理学和生物学领域对ASD人群认知特征和中枢神经之间的关联进行进一步研究[8]。

2.2.2 身体动作

ASD人群不能理解他人动作的原因可能因为他们不能理解他人的意图,所以他人的意图投射到身体动作上的时候,ASD人群也不懂得这样的表现代表了什么。关于他们身体动作的研究更多的集中在如何改善他们的姿势上,ASD人群同样面临着身体不协调的问题,有效地行为干预可以大大减少这个问题的存在。

Buggey利用录像自我示范性治疗(video self-modeling)法对C-ASD人群进行行为矫正[9]。并且开始应用于学校教育中[10]。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向自己年龄、人种等属性相似,比自己能力高的榜样靠近,更能促进观察学习。VSM法利用观察本人自身,符合社会学习理论的最适榜样的条件。同样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自我认为有能力去做某件事,就会把拥有的能力使用出来。通过VSM,ASD者可以在视觉上观察到自己发挥最大能力极限的姿态,使ASD者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到某个动作,更有利于改善某个动作[11]。endprint

2.2.3 表情理解

近年来,眼动技术的发展,使得从幼儿到成人皆可以在非语言的环境下进行实验研究,也对ASD者的早期发现产生了作用[12]。ASD人群目光注视时间相比正常发育人群短,患者具有异常的视线行动,并且在脸部认知和表情识别方面比较弱。研究从视线的注视方向探讨ASD儿童对于情感的识别和理解方式。更有学者提出孤独症儿童表情识别能力的高低能反映儿童情绪图式的发展水平和内化程度。因为ASD者对人脸或食物目光注视时间较正常人群短,所以相应对面部表情的视觉注意也少于正常人,面部表情感知也存在缺陷。脑电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方法支持,有研究者采用fMRI对孤独症儿童面对情绪图片大脑活动进行考察发现,或许孤独症儿童的表情识别困难与其前岛叶的衰退有关[13]。

2.2.4 特定声音

根据孤独谱系障碍人群的脑磁图显示,ASD人群对于声音的分配异常,可能会在左半球形成增强的记忆痕迹,这种可能性可以说明为什么ASD人群中拥有绝对音感的人数很多。另外有研究表明,高智商的ASD人群学习第二语言反而更有优势,因为学习第二语言的人们普遍利用录音、语言知识先行学习,而不是从日常生活的环境音中学习,对于高智商的ASD人群来说,因为对于声音的过于敏感性,他们可以听出录音中声音变化的最小差别,这对于学习第二语言来说是很有效果的,正常人可能会无视这种细微的变化,但是ASD人群就可以检索的出来,并进行处理。所以一般他们学习第二语言不是从环境音获得,而是利用录音。同样这样的检索也可以用于音乐旋律,这也说明了为什么ASD人群中绝对音感的人数比较多。

2.2.5 情绪认知和情感认识

最近在认知神经系统科学领域里,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成为热点。默认模式网络是指人脑在无外界任务的清醒、静息状态下就存在有组织的脑功能活动,这些脑区主要包括前额叶中内侧、扣带回前部、扣带回后部及两侧顶下小叶等区域。其确切的功能意义尚不清楚,但与大脑对内外环境的监测、情节记忆及自我意识密切相关。该网络的重要特性之一是其负激活程度随任务的认知难度增高而增大,简单的运动及视觉任务对其活动程度没有影响。构成DMN的脑部位和自我参照处理(指根据过去经验里的自我记忆和针对将来事情的展望性思考)、推论他人的心理状态、共鸣等情绪认知和社会认知有关部位重叠,所以DMN可能与神经疾病和精神疾病的患病有关[3]。

因为DMN构成部位和情绪认知、社会认知有关,所以关于ASD人群的DMN有无异常的问题上,有很多相关研究报告。报告中ASD人群的DMN机能结合强度各不相同,大体结合强度低下的报告比较多。????例如Monk以成人ASD者和正常发育者为对象进行比较,分析安静状态下测到的fMRI画像的机能结合,以此评价DMN关联领域的结合强度[14]。ASD人群中,后部带状皮质和右前额回的结合强度低下,其他人后部带状皮质和右侧头叶,右海马旁回的结合强度是上升的。另外根据ADI-R(Autism Diagnostic Interview Revised),社会互动得分和前头前野内侧部以及后部带状皮质的结合强度反相关得出,结合强度越低,意味着社会互动越困难。

和DMN相关的显著网络(Salience network)假说认为[15]:感觉处理伴随着情绪评价处理。在认知神经课题进行时,激活脑部位的执行控制网络(Executive control network,ECN)和DMN一起控制了Sn中心部位的前部島皮质产生的活动。Sn根据环境刺激引起的情绪反应下,被ECN激活促进自身产生适当的认知处理;其他方面又被激活DMN,开始注意身体感觉,促进了自我参照的处理。研究中ASD者安静时,在课题进行时的功能画像研究中,存在岛皮质,前部带状皮质机能低下,引起Sn的慢性的低活动,也引起了DMN和ECN相应的功能障碍。这些障碍和ASD者的DMN异常,ECN的神经活动非正常的活动模式有关。这种非正常的机制可以说明ASD人群持有异常的情绪反应、认知处理的原因,同时在对自我情感认识方面,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国内学者在孤独症儿童情绪识别、基于愿望和信念的情绪理解、自我情绪表现规则理解和复杂情绪理解以及情绪理解干预训练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研究[16]。

3 展望

ASD者属于特殊人群,在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围绕孤独症人群这些特征的研究很多,使用的研究工具也不一,但是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相关研究还停留在综述和理论阶段,教育实践研究较少。

理论研究终归是要投入到应用中去,了解孤独症患者的发病机制、行为特征和认知特征是为了更好的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例如Buggey就很好地利用录像自我示范性治疗法对C-ASD人群进行行为进行矫正,并且开始应用于学校教育中。同样也可以利用录像观察孤独症患者在社会交往中的表现,对他们进行结构化教学。

(2)研究样本缺乏普适性。

多数研究的被试是高功能自闭症患者或者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样本不具有代表性,样本数量少(非个案),年龄差异不大(单一年龄段成人或儿童)。

例如在研究ASD患者的DMN活动情况上,也是以成人高功能自闭症的阿斯伯格综合征为对象。没有探讨重度自闭症患者的DMN活动机制、年龄段方面6-17岁ASD患者也没有考察到。特别是在正常发展的群体中青春期人群的DMN构成部位的结合强度发展没有看到,ASD人群的临床表现上是否和正常发展群体相似之类,还需在今后更多研究中展望探讨。不过现阶段研究中,DMN在探求自闭症患者认知特征方面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另外孤独症患者早期的症状严重程度会影响其情绪的理解能力的发展,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其社会适应能力,所以在研究中,把ASD者的患病程度和年龄纳入考察比较的范围更有利于研究的全面性或实验的生态效度。endprint

(3)缺少对ASD者干预手段的效果评估

除了教育实践应用方面,对孤独症患者的干预也非常重要。用录像手段或者实施会话指导外,游戏干预方式也取得了新的进展。游戏干预也是ASD融入社会的途径。其中假装游戏对于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和心理理论的发展至关重要,ASD儿童假装游戏较少,相关实验设计实施有一定的困难,ASD儿童不配合情况居多,所以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适当降低任务难度,使得ASD儿童也可能通过假装游戏获得愉悦和发展。实验研究中,可以增加前测后测评估干预效果;在方法上,增加数据处理和统计支持,打破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渡辺隼人. 脳磁図から自閉症スペクトラムの聴覚情報処理過程を考える[J]. 北海道大学大学院教育学研究院纪要. 2016,124:81-82.

[2]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M], Fifth edition. 2013.

[3]Atsuhito Toyomaki et al.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Analysis of Default Mode Network in Magnetoencephal- ography: A comparison betwee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nd typical development[J]. 生理心理學と精神生理学.2013, 31(1):41-49.

[4]郭兰婷.儿童少年精神病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2.

[5]小林 澄貴など. 環境化学物質の胎児期暴露による児の神経発達ヘの影響に関する疫学文献レビュー:注意欠如·多動性障害(AD/HD)·自閉症スペクトラム(ASD)を含めて[J]. 北海道公衆衛生学雑誌. 2015,29:31-40.

[6]Kenta YAMAMOTO, Kouhei MASUMOTO. Episodic memory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C]. 神户大学大学院人间发展环境学研究科.研究纪要.2016:45-46.

[7]Gray, C. Comic Strip Conversations: Illustrated interactions that teach conversation skills to students with autism and related disorders[J]. Texas: Future Horizons. 1994:124-128.

[8]Lincoln, A. J., Courchesne, E., Harns, L., & Allen, M. Sensory Modulation of Auditory Stimuli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and Receptive Developmental Language Disorder: Event Related Brain Potential Evidence[J].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1995,25(5):521-539.

[9]Buggey, T., Toombs, Gardner, P., & Cervetti, M. Training responding behavior in students with autism: Using video self-modeling[J]. Journal of Positive Behavior Interventions. 1999,1:205-214.

[10]Buggey, T. Video self-modeling applications at school and home[J]. Journal of Positive Behavior Interventions. 2007.9:151-158.

[11]Bandura, A. Self-efficacy: The exercise of control[J]. Freeman, New York. 1997.

[12]Silani G, Bird G., Brindley R. Levels of emotional awareness and autism: An fMRI study[J]. Social Neuroscience,2008, 3(2): 97-112.

[13]Yasuhiro Iwata. Trends and prospects for research on gaze in autism spectrum Disabilities-Focusing on research using the Eye tracking technology[C].人间科学研究所. 2016,118.

[14]Monk, C. S., Peltier, S. J., Wiggins, J. L., Weng, S. J., Carrasco, M., Risi, S., et al. Abnormalities of intrins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J]. Neuroimage. 2009,47(2):764-772.

[15]Menon, V.,& Uddin, L. Q. Saliency, switching, attention and control: a network model of insula function[J]. Brai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2010,214(5-6),655-667.

[16]陈璟,蔡昭敏,何艾.孤独症儿童的情绪理解研究进展[J].中国特殊教育.2013,156(6):57-6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