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山水画赏析

2017-10-21叶沛祺

东方教育 2017年16期
关键词:笔墨山水画意境

叶沛祺

摘要:中国山水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艺术的重要载体。中国人在这片山山水水的土地上生长生活,每个人的血脉里本应具有欣赏中国山水的基因和细胞,只是随着时间的飞驰、时代的更替,我们在忙碌之中暂时遗忘或丢失了这份感知能力,今天我只是想为大家重拾这份记忆,或如电脑中的重启键,帮助大家再次点击这一门径并重新启程。

关键词:山水画;笔墨;意境

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最重要的一种形式,为第一大画科,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与艺术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

笔墨是中国山水画艺术造型的主要表现语言,意境是中国山水画审美内涵与艺术感染力的主要内容。笔墨和意境又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因此,笔墨和意境是中国山水画艺术语言之精神,也是我们欣赏和品评中国山水画的客观标准。

“山水”两个字不是简单的风景概念,他包含了中国文化的诸多含义和象征,比如山是阳、水是阴,象征了阴阳互补;山是刚、水是柔,体现了刚柔相济;还有山是实、水是虚,又代表的是中国文化中虚实相生的概念。山水画描绘的内容是树石、草木、云水、丘壑、建筑以及阴晴风雨、四季更替,表达的是中国人的审美和意境,阐述的是人对待自然的态度,人与自然、宇宙永恒和谐的关系。中国人借山水画这一艺术媒介来认知不同的生命个体以及万物变化的规律。这也是众多中国艺术关注的终极目的,其中山水画尤为突出。

中国山水画在中国画三大科中(人物、山水、花鸟),所占的比例最重。题材内容、表现技法、形式风格最为丰富和庞杂,如能了解山水画的欣赏方法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对学习中国画的其他门类以致中国其他艺术形式都会有极大益处。也正因如此,山水画的外延性、包容性及与不同艺術的兼容性都较强,比如中国诗词、书法、琴曲都可与山水画相融相通,文学作品中的不少著名的诗句、名篇、美文都成为了山水画表现的母题(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王维的辋川诗意、沈括《梦溪笔谈》中的潇湘八景等)。中国画与书法渊源已久,元代赵孟頫“书画同源”说将书意之笔正式引入画面,通过他及后代画家的实践,画家的心灵得以借助书写的笔墨得到自由的抒发,尤其在山水画不同皴法的表现中书写性得到了充分显现。

山水画的文化底蕴和思想根系十分丰厚和博大。历代山水画家及无数的经典作品充分地诠释了中国儒释道的哲学思想。比如儒家文化是入世的,每个遵循孔孟之道的人讲求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志愿。在儒家文化中似乎山水即江山、家国的概念,宋代王希孟18岁在宋徽宗的指导下绘《千里江山图》青绿设色的大卷(现藏故宫博物院)。全画细腻精工又不失恢宏壮丽,虽描绘的是起伏的群山、浩渺的江水,实则表现的是宋氏江山的锦绣与绵长。另一位宋代画家郭熙的绢本大轴《早春图》,以全景构图表现初春时节北方大山壮阔的气势,全图气息堂正、恢宏,树石景物的严整的秩序感反映了大宋帝国的稳定与昌盛。其实这些山水作品背后都有极其鲜明的政治寓意。

中国画笔墨是重要的审美要素之一,用笔用墨是自然融注在绘画当中的,一幅好的绘画不光题材、内容、型、构图等要好,用笔用墨的功夫也是极其重要的,若笔墨不佳,则此画必不佳,但笔墨是为绘画服务的,不能为了笔墨而笔墨,不顾一切的追求笔墨只会脱离实际,从而成为玩弄笔墨的形式主义。笔墨的问题,历来论述较多,用笔讲究点,勾、皴、擦之法和下笔的轻重、疾徐、偏正、曲直,侧笔、圆笔、中锋、偏锋、逆锋等。用墨讲究淡墨,浓墨、泼墨、积墨、焦墨以及破墨、飞墨诸法,此外还有“五墨”“六彩”之说。用笔与用墨的变化既是不同绘画的需求,也是不同画家的修养与绘画风格的体现,最高的境界应是心手合一,笔随心运,水墨淋漓,自然天成,而不是矫情做作,故弄玄虚。对山水画笔墨的欣赏,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也是书画鉴定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山水画重达意抒情。表现意境历来是山水画构思的核心,它关系到作品的深度、格调及感人力量的强弱,因此有人说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山水画的意境就是山水画所创造的境界,主张以意为主,强调表现,意造境生,营造“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的境界,山水画创造的意境不光是优美的景色、山川的风光,更多的是画家理想境界的追求,是超脱于烦琐与庸俗社会的心灵居所,山水画的境界给人的是可观、可行、可游、可居的神游场所,不论是北宗山水还是南宗山水,所表现的意境与功能无不如此,或是仙境一般的缥缈神奇,或是悠闲农夫渔樵的隐居之所。文人山水画多表现的是逸居山林的情趣、素朴自然的水墨风光;宫廷画家的界画多表现楼宇宫殿是人间的繁华,也是超脱于人间的世外桃源。不同的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心灵居所。这也是画家与观者的心灵沟通。

“意境”是我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并构成了艺术美不可缺少的因素。它最早出现于唐代王昌龄的《诗格》,后人把它作为衡量诗歌的唯一标准,并建立了较系统的意境学说。 但“意境”说在我国古代绘画理论中出现得要晚些,没有专门的研究,只有一些散论,其见解却是十分精辟的。在东晋南齐时虽有“骨法、形神、势态、气韵、以形写神”、“取之象解”的主张,还有谢赫总结的“六法”论。首重气韵,奠定了中国画论的基础。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论画山水树石》中只有“凝意”、“得意深奇”的说法;五代荆浩《笔法记》有“真景”(即谓“可意笔墨,而有真景”)、“产物象而取其真”、“真者气质俱盛”等,但对于意的提法仍属于创作中的主观意向方面,没有涉及到“意”与“象”的关系问题,而“意境”这一概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却没有被提出来。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艺术的重要载体。中国人在这片山山水水的土地上生长生活,每个人的血脉里本应具有欣赏中国山水的基因和细胞,只是随着时间的飞驰、时代的更替,我们在忙碌之中暂时遗忘或丢失了这份感知能力,今天我只是想为大家重拾这份记忆,或如电脑中的重启键,帮助大家再次点击这一门径并重新启程。endprint

猜你喜欢

笔墨山水画意境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春色满园
笔墨厨神
一朵花的意境
程灿山水画作品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
为练笔墨才写荷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