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四疑’导学”

2017-10-21应樱

东方教育 2017年16期
关键词:导学学案师生

应樱

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曾这样写道:“找到一种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四疑导学”就是一种特别适用于初中语文学科的“少教多学”的课堂教学法。因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四疑导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为主线,通过“自主质疑导学”“碰撞激疑导学”“师生析疑导学”“过关解疑导学”四步的操作与应用,使学生始终处于“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口欲言而未能之貌”的学习状态,从而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那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四疑导学”该如何运用呢?笔者将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文《共工怒触不周山》为例来说明。

一、自主质疑导学

“自主质疑导学”是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后产生疑问,这是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也是开展“碰撞激疑导学”“师生析疑导学”的前题。做法是:1.学生借助《导学案》尝试自学。2.学生借助《导学案》尝试练习。3.学生依据已有知识对尝试自学内容质疑;或在尝试练习的基础上,分析产生的学习问题与困难。此环节着重培养学生预习习惯、阅读习惯,独立思考、善于提问、敢于质疑的学习品质。

【《共工怒触不周山》导学案】

1. 查:查找资料,了解相关知识。(内容略)

2. 读: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然后朗读课文两遍。(内容略)

3. 译:结合课文注释,口头翻译课文一遍,并标注出不懂的地方。

4. 问:自读完课文后,你有哪些想和别人分享或者需要别人提供帮助的问题(如字词、人物、内容、写法、主旨等方面)?

预习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尝试自学、尝试练习。作为“‘四疑导学”的第一阶段,我重在触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学生在本阶段产生的疑问只做引导,不做干预。就文言文而言,学生这个阶段的疑问主要围绕课文的翻译产生。

二、碰撞激疑导学

“碰撞激疑导学”是指生生、师生碰撞交流,解决学生个体疑问,引导学生又生成有价值的新疑问。做法是:1.小组碰撞,解决组员疑问。2.展示各组疑问,全班碰撞交流。3.教师启发诱导生成新的疑问。此环节着重培养学生自我展示和交流合作的习惯,以及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共工怒触不周山》导学案】

1.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2.合作探究,翻譯课文。

要求:组内交流,一人一句,通译全文。注意解释加点词,理解有困难的,讨论解决。

3. 请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所记是何时之事?

(2)共工因何事而发怒?

(3)共工发怒时做了什么?

(4)有什么后果?

(5)由此,你可以看出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

4. 思考:共工可能是个真实存在的人吗?

学习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相互提问,又相互解答。在生与生的课堂“碰撞”过程中,一部分之前产生的个体疑问得以解决,而学生回答不全的、不能回答的、新生成的问题保留下来,自然成为“‘四疑导学”第三阶段的教学内容。而教师设置的思考问题,很容易激发学生的疑问: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人物,人们为什么要创造他?由此,学生学习自然进入更深层次。

三、师生析疑导学

“师生析疑导学”是指师生辨析解决生成的新疑问,把学习引向更深处。做法是:1.师生辨析。教师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点”与“症结”。 2.教师引导或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点拨分析疑问。3.学生或教师讲解疑问。此环节着重养成学生思辨的习惯,善疑多思、质疑问难的探究精神和进取精神。

围绕学生上一阶段留下和新产生的疑问,师生主要讨论了三个问题:

1.人们为什么要创造共工这个形象?

2.共工的故事解释了哪两种自然现象?

3.神话有什么特点?

疑问的解决在师生的平等对话与交流中完成。教师当好了“倾听者”——在各小组充分展示后再进行补充,完善学生归纳中的不足。在析疑的过程中,教师不包办代替,不平铺直叙,追问点拨、图片讲述、激发思考。教师适时“站出来”,既做“解惑者”,又当“教练”和“裁判”,甚至“心理医生”,保证了课堂的高效运转。这种有效的沟通,释放了学生的活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养成了与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四、过关解疑导学

“过关解疑导学在”是指引导学生通过当堂检测、“小灶式”交流等方式开展课堂总结反思。做法有三种:1.拟写反思。2.当堂检测。3.“小灶式”交流。此环节着重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自我反思的能力、学习的迁移能力,创新精神、反思性精神。

【《共工怒触不周山》导学案】

1. 填空。(内容略)

2. 解释下列加点字。(内容略)

3. 请运用联想和想象,从以下两个场景中选择一个进行描写。

(1)请描述“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的战争场景(提示:可从古代部落之间的战争的原因、战争的胜利者、人物关系等角度去想象场景)。

(2)共工和颛顼争帝失败之后,大怒,心中十分不甘,请描述公共发怒的情状。(提示:可从心理、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写)。

“写想象”是本节教学设计匠心之所在,一可检查学生对全文内容和人物精神内涵的整体把握;二可以此激发学生想象的欲望。体现了过关解疑导学的精髓:这个环节是过程的再现、方法的提炼、思想的延伸。有目标性、典型性、层次性、延展性。

当然,“‘四疑导学”的四步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不必僵化实施。教师可根据课型、生情、课文特点等因素灵活掌握应用。它始终紧扣学生“疑问”这一课堂教学核心,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地产生疑问、主动思考,从而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了对学习的持续性兴奋,做到乐学、会学、学会,真正让学生在体验疑惑的痛苦与释疑的愉悦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养成学习的良好品质,从而实现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少教多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导学学案师生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比例尺(一)”导学案
麻辣师生
我是小导游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