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解与诠释:历史教学的生命力所在

2017-10-21赵海明

东方教育 2017年16期
关键词:史料想象历史

赵海明

通我们所使用的“历史”一词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过去发生过的事件,一是指我们对过去事件的理解和叙述。前者是史实,后者是史学。史实是一旦如此就永远如此,但对于史实的理解却一直都在变化。事实上,正是后者赋予历史以生命,假如没有这个理解与诠释的过程,历史就只不过是一成不变的单调的事件,是一堆没有的生命的数据而已。

反映到历史教学上,前者强调对历史知识的认知和识记,后者强调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诠释和体验。重认和识记的历史教学是呆板而没有生命力的,只会扼杀学生的兴趣,丧失学习的本义;相反,重体验和诠释的历史教学强调在理解和感悟历史的过程中品味人生、拥抱世界,体验情感的激荡,实现生命的升华。因此,重感悟、重诠释、重体验的历史教学才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教学的应有之义。令人遗憾的是,当下的历史教学注重的仍然是历史知识的死记硬背,即便是学生自己轻而易举就能获得的知识,教师在课堂上仍然屡次三番的加以强调,不管什么样的知识,只要是教材上出现的,一定要给学生讲过才放心,然后专横却是徒劳的试图让学生记住一切。可能这跟教材本身的编写特点有关,但他们不明白真正知道的东西,就是要会运用,不必注意老师,不必看着书本。“死背书本得来的才能是令人遗憾的才能。”徒劳的记住书本上别人的结论,不仅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更剥夺了学生宝贵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权利,更为严重的是扼杀了他们学习、思考和怀疑的天赋,使得学生的思想徒劳无益地听凭别人的想法的摆布,受它们的奴役和束缚。脖子上被套了根绳索,也就步履沉重,失去了活力和自由。怎样才能激发并保持学生独立思考的欲望和热情,而不只是在培养驮着书本的蠢材的同时还要用皮鞭教他们看管好装满学问的口袋呢?这种毫无生气的教学方法什么时候才能真正从历史课堂上销声匿迹?什么时候历史教学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怀疑精神,能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有识见的学生呢?一般来说,更多的让学生感悟历史、诠释历史、体验历史是改善历史教学环境、培养具有独立自由精神的学生、重新赋予历史教学以生命的必由之路。为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培养学生重视史料的意识,调高学生运用史料的能力。研究历史必须掌握大量材料,进行艰苦细致的研究工作,而不能撇开研究对象去空发议论。孔子曾说过:“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恩格斯也曾指出:“即使只是在一个单独的历史实例上发展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是一项要求多年冷静钻研的科学工作,因为很明显,在这里只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靠大量的、批判地审查过的、充分地掌握了的历史资料,才能解决这样的任务。”傅斯年更是直言“史学便是史料学”,要“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这些都是强调史料对于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也提出通过收集资料、构建论据来学习历史。综合专家的研究,以史料为基础展开历史教学的作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能够以具体形象的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2、有利于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关注学习过程,有助于史學研究方法的习得和历史思辨能力的提高;4、能够有效促进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道德修养的提升。运用史料教学的方法很多,根据英美学者的归纳,主要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着手:1、展现叙述与证据之间的关系。常见的提问形式是:“在这段材料中可以得到什么样的证据来说明……。”2、鼓励学生去分析史料的内容,从中引出推论,说明自己的观点,以及支持此观点的证据,而不是让他们只是去重复或摘要史料的内容。3、时常要求学生针对不同材料的证据,就内容和可信度作比较。4、明确针对相互冲突的证据进行讨论。5、对同一历史事件之不同的历史论述加以比较。6、选出一个主题(如拿破仑的性格),给予学生多段来源不同的材料,让他们自己去对照整理,并且解释其中的差异,进而形成他自己的推演,得出自己的结论。7、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眼光去找出史料中带来的问题,并用他自己的方式处理。比如,根据“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于之爵,重于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归纳墨子有关官员选拔的观点是什么。

第二,丰富学生的历史想象力。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在历史的空白处展开丰富的想象;而是要在历史发展的延伸处展开合理的想象。历史事件就像一个个的点,是断断续续的,是不完整的,而要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的全貌,需要我们打开想象的翅膀,把这一个个点连起来,而我们构思所用以连接这些点的曲线却不只一条。可能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想象,只要合乎逻辑,都可以接受。并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何乐而不为?比如说在学习了北京人之后,可以根据北京人居住的环境,使用的工具和生活的规律等对北京人完整的一天的生活展开丰富的想象。这是在历史的空白处展开想象。此外,如何在历史发展的延伸处展开想象呢?历史本身的发展是连贯的,从古到今,从现在到以后。当下是由历史发展而来的,那么现在的发展又将会把我们带往何方呢?就个人而言,现在的所做的努力能够实现梦想吗?就国家而言,当前实行的制度政策会有怎样的前景呢?就社会而言,当下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对未来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这些也需要我们展开合理的想象。比如讲“‘一国两制的构想”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港澳回归祖国后,实行“一国两制”的政策,你们能否想象其发展趋势?五十年后,中国将会变成怎样的情形,你们敢不敢设计一下中国理想的社会制度?让学生充分打开翅膀,在想象的王国里翱翔。

提高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和充分调动学生的历史想象力只是赋予历史教学以生命的基本前提,目的是要学生克服历史认识上的“拿来主义”,要根据自己的见解,通过自己的思考,结合自己的体验从而获得自己的历史认识,并且在不断的重复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增长、理解的深入和情感的升华。而现在的历史教学很多都是失去灵魂或者说是没有生命力的,失去了学生包括教师的对历史史实的理解和诠释的过程,缺乏历史理性的重建,留给我们的只不过是一堆没有生命的数据而已。可悲的是,这些数据还是含有不少水分的,目的是流向一种既有的理解和阐释。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历史教学者就更需要有冲破牢笼的勇气和任重道远的担当。endprint

猜你喜欢

史料想象历史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快乐的想象
一生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