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的铜鼓图案”课程设计的课例分析

2017-10-21李菁

东方教育 2017年16期
关键词:铜鼓美术教学少数民族

李菁

摘要:本文立足于教学实践来分析教学课例,阐述了少数民族美术课程设计的目的及意义,教学设计思路及具体可操作的方法。

关键词:少数民族;美术教学;铜鼓;图案

一、前言

美育是我国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美术教育则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美术教育,通常称为审美教育,是审美和教育的融合。广西作为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蕴藏着丰富而独特的美术教育资源。浑厚的铜鼓、绚丽的织锦、壮观的山崖壁画......这些民族智慧的结晶,已经延续了数千年。将它们保存和继承下去,是当代广西美术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工作。要通过美术教育,让孩子尊重和珍惜自己的传统文化,以自己灿烂的文化而自豪,同时让他们学习相关的技艺,并将之世代相传。”⑴“美术教师是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首要主体。同时,美术教师还是课程资源的挖掘者和组织者,也是课堂资源的发现者和創造者,应该具备开发课程需要资源和挖掘课堂资源的能力。”⑵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地区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我身上承载着教书育人的使命,也承载着挖掘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因此,我在校期间,通过不断加强绘画专业上的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巧,通过参加教师技能专业类比赛以及每年学校安排的美术教育实习实践等活动丰富自己的课堂实践经验,以便为了今后能更好地将大学里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教学工作中,为自己将来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针对我的毕业课程课例展开一个比较详细的分析解读,通过实例分析,肯定自己的成就,发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明确未来继续努力的方向。

二、美术教育课例及美术教育展板设计

(一)背景分析

(1)关于《美丽的铜鼓图案》课程设计背景

我的家乡为世界长寿之乡——广西巴马。 在巴马瑶族自治县里,蕴藏着许多可利用的美术教学资源。浑厚的铜鼓、绚丽的壮锦、美丽的绣花鞋......这些民族智慧的结晶,已经延续了数千年。将它们保存和继承下去,是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工作。铜鼓是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一种具有特殊社会意义的铜器,它原是一种打击乐器,以后又渲化为权力和财富的象征。铜鼓的装饰花纹,常见以下几种:太阳纹、鹭鸟纹(飞鸟纹)和青蛙纹(青蛙饰)。铜鼓在图案的运用和色彩处理方面对图案的教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是图案创作的重要源泉之一。

(2)《美丽的铜鼓图案》课程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铜鼓图案是铜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形象化反映。优美而古朴,略带神秘感的铜鼓图案,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寓意,体现了铸造技术与艺术设计、造型结构与装饰纹理的统一。《美丽的铜鼓图案》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在教学过程中中,可以分析少数民族本土艺术特点及设计理念,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和情感出发,吸收少数民族艺术中的造型、色彩、构图、形式美等元素,提高艺术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传承本土文化精神。这对设计类基础课程改革具有积极意义。这堂课具有较高的审美和教育的价值。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让学生了解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还可以让学生认识铜鼓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及设计美感,进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兴趣和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通过铜鼓上的美丽图案构成规律及含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想象能力,引导他们设计出他们心目中的铜鼓图案。

(3)《美丽的铜鼓图案》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整个教学过程是按照普通中学一堂课的教学时间(40分钟)来设计的:

1、导入部分:大约5分钟左右(包括图片展示,小视频播放,提问),引出课题;

2、传授新知部分:大约10分钟左右。图文并茂地讲述铜鼓图案的几种基本类型,艺术特点及文化寓意;

3、老师范画:大约5分钟左右(在课堂上边说边演示,引导学生跟着画);

4、学生自主设计:利用15分钟完成作品;

5、讲评作品:大约5分钟左右(学生自评,教师做课堂小结)。

(二)课程设计具体过程

要上好一堂美术课,教师要想办法使课堂一开始像一块“无形的磁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学生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入手,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绪场所。首先,我通过广西少数民族特有的节日“三月三”歌圩节进行导入(图片展示,小视频播放,提问),引出课题,提起学生们的兴趣。接着通过讲解铜鼓上的三大主要纹饰:太阳纹、飞鸟纹和青蛙饰来总结铜鼓图案的三大特点:抽象性、夸张性和变形性。接下来示范铜鼓的画法,以及布置作业。让全班4人一个小组,课堂练习,引导学生将图案的设计运用到生活的美化装饰之中。懂得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培养他们的设计意识和设计能力。预留15分钟左右让学生们课堂练习设计些简单的铜鼓图案。最后的课堂小结部分采取了学生自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方法,请优秀作品的学生上台来谈谈自己设计构思,老师最后进行点评。在课后总结时,重点在于考虑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多方面的原因,铜鼓面临着严峻的传承危机,为了引起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问题的关注,从而使他们思考怎样将我国传统文化好好保护并传承下去的问题。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依据新课程标准关于“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的理念,我将运用“直观教学法”、“启发教学法”。在学法指导上采用讨论法、观察法、欣赏法、操作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他们认识了铜鼓图案的美及设计规律,也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美术课例分析特色与创新点

我认为,自己在美术课例上做到了特色与创新,将广西本土特有的资源——铜鼓作为美术教育教学资源,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有效地激发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关注热爱民族艺术的兴趣和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这一课教学目标明确,设计合理,知识点突出,教师语言生动明了,使学生对铜鼓图案设计有了初步认识。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美,理解作品及艺术表现蕴含的情感与思想,提高审美意识。同时,结合广西铜鼓文化的介绍,让学生树立保护、弘扬和传承少数民族铜鼓文化的意识,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问题与展望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还需要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引导学生的能力还有所欠缺,教学节奏把握不够准确等,这些教学上的不足都是自己需要不断改进的地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结束语:美术是人类特有的社会实践活动, 美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则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广西作为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蕴藏着丰富而独特的美术教育资源。美术教师是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首要主体。同时,美术教师还是课程资源的挖掘者和组织者,也是课堂资源的发现者和创造者,应该具备开发课程需要资源和挖掘课堂资源的能力。要通过美术教育,让孩子尊重和珍惜自己的传统文化,以自己灿烂的文化而自豪,同时让他们学习相关的技艺,并将之世代相传。

参考文献:

[1]刘南一编著·当代广西少数民族美术教育·2003年第一版·广西美术出版社

[2]尹少淳主编·新版美术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2012年第一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endprint

猜你喜欢

铜鼓美术教学少数民族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服装
广西铜鼓的演奏形态特征研究
广西铜鼓千年历史的欢歌
东兰铜鼓响八方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少数民族舞》等
唤醒历史的铜鼓